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部的前期调研和运营部的前期调研如何高效协作避免重复工作?如何分细分市场以及找到机会点?

发帖8次 被置顶4次 被推荐1次 质量分2星 回帖互动63次 历史交流热度43.21% 历史交流深度0%
一般来讲问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说开发注重市场趋势和竞争情况,产品的行业情况供应链情况,产品的各项类材质属性,运营要注重市场竞争情况,分析运营策略,核算利润,看还能不能进入。

但其实实操起来会发现,开发在前期的市场了解包括市场趋势和竞争度,其实和运营做的一些工作其实是重合的,只有供应链和了解产品各类材质属性等的工作才是开发专属的,但这些是属于要做这类产品后才去深入了解的,其他的前置判断调研基本开发和运营的判断依据和工作内容基本都是重合的(各种工具的关键词热度趋势,各种销量榜单,竞品分析等)。
 
1.想问问大家,公司目前需要开发不同类目寻找机会,开发和运营是如何高效协作的呢?如何避免重合性的工作或者应该怎么合理分配工作范围呢?以什么样的模板去体现会更好。

2.市场调研的时候分细分市场去做更细化的调研,一般是按款式,功能之类的不同去做区分打标签,再用透视表去透。想问问大家分细化市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按常规这种分法是否存在局限性(怕从中遗漏了一些机会点)。落地到开发和运营上要怎么分配会更合适呢?

3.如何看出一个市场的利润机会点以及起量的关键点,从哪些维度和逻辑去判断才不会遗漏而且尽量准确?
 
小弟以上所述有毛病的地方都希望大家可以指出来,大家共同进步~ 
已邀请:

应如是 - 天助自助者

赞同来自: TIYIN2 EJHANBAOD

“开发和运营是如何高效协作的呢?如何避免重合性的工作或者应该怎么合理分配工作范围呢?”
1.运营做的是前端/平台的市场调研开发,数据/信息都是来自前端,这些属于现有的,已经比较显著的结果,也就是做的事情,目的更多是“人有 我优”的思路。

2.产品开发做的是后端/供应链方面的调研开发,数据/信息除了来自前端,更应该结合供应链/工厂情况去分析,比如某些款式现在类目很爆,但很多供应商的生产款式再逐步改,或者有新增的款式在产线上了,这些是前端很难捕捉得到的,目的做的更多是“人无 我有”的思路。

3.我觉得市场/平台方面的数据信息,让运营去处理就好,产品开发如果有角度补充可以给到运营。但平台之外的数据,开发可以自己去获取分析,比如非亚马逊平台的数据,运营不一定能很好获取到,而这就是需要开发做的前端调研工作,弥补调研信息差。

4.像我们公司做市场分析,从来不是按一个平台的数据,通过第三方工具导出来去分析的,而是按区域进行分析,再进行区域线上、线下的特点分层解读。

5.前期调研的数据和结果应共享给双方,避免重复工作。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的数据库或平台,让两个部门都能访问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和用户反馈。

6.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能力,合理分配任务。例如,开发部可以负责技术层面的市场调研,运营部则负责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的调研。双方在各自领域内深入研究,然后定期交流,共同制定产品开发和运营策略。

“细化市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按常规这种分法是否存在局限性(怕从中遗漏了一些机会点)。落地到开发和运营上要怎么分配会更合适呢?”
1.运营方面的细分市场逻辑更多应该是:
市场容量细分、品牌细分、竞对类型细分。也就是最终判断不同的款式、参数、类型下,对应的容量、竞争程度、推广周期、推广方案等,更多是偏向占有市场的视野。
2.产品开发方面的细分市场逻辑 更多应该是:
受众标签、用户需求、资源、产品特性等,资源是指不同的款式、参数下,所需要的开发/研发投入力度是一样的,很吃公司/供应链的资源程度。

“判断市场利润机会点和起量关键点”
1.竞争环境评估:包括主要竞争者、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等。
2.产品创新潜力(标品/非标品程度):评估产品创新的可能性和空间,是否能够开发出具有独特卖点(USP)的产品。如果标品比较多的话,非标品少且增长不多,意味着你们开发
3.计算开发新模具和生产新产品的成本,以及预期的收益和回报周期。
4.类目近三年的容量增长趋势、新卖家和新链接增长趋势、垄断比例编号情况,这个直接影响进入的难度,以及上限空间。
5.类目里的产品生命周期情况,如果普遍链接产品都是比较短的,意味着对你们的开发迭代要求会比较高,同一个版本不适合做太大的投入,后期迭代的成本可能会更多。
6.市场需求稳定或增长迅速。
7.产品具有创新性或差异化优势。如果都是标品,意味着非常卷。
8.有良好的供应链支持和成本控制能力。
9.推广周期长短,这个取决于这个细分市场头腰部的流量结构,广告占比,新链接活跃度,秒杀促销频率,价格结构竞争程度,容量波动性等,直接影响你推广链接的难易程度,继而确定你推广周期长短,盈利时间点的早晚。

或者反向判断不值得进入的类目: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盈利。
法规合规风险高,遇到审核很难解决,或者解决成本高
杀猪盘产品,数据都是伪造出来的
差评率高、退货率高
市场需求饱和,增长缓慢或下降。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