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Amazon 职业发展 聊天

未来三五年,迷你小卖家的路在何方?我该往供应链/产品设计开发方向深入,还是往新平台新市场走?

发帖8次 被置顶2次 被推荐2次 质量分1星 回帖互动219次 历史交流热度22.54% 历史交流深度0%
个人背景
         
       虽然很早就入行亚马逊,但一直都是不成功的单干小卖家,头几年不挣钱可以推脱说没经验,疫情躺着挣钱的年代也就整了个温饱,总结原因是:即没有刻苦专业技术的毅力,也没有不停测款上品的勤奋。

       最近两年倒是激进了两把,都被打回原型。
       23年重点投了一个家居类产品,以血亏50收场。工厂私模,相比同类产品,外观上有巨大差异、性能上有明显提高,年前先测试几个月,表现不错,和工厂关系也不错,遂决定23年以精品爆款套路快速强推。开年直接2K大货发,成本50,重1KG,售价30刀,白帽强推,VINE计划几个一起上,广告高峰期每天四五百刀,是的广告爆表,ACOS不用说,ACoAS强推阶段低也在40%-50%,老品ACoAS都在15-20(广告水平确实烂)。起量自我感觉也还行(水平差没办法),两三个月,日出50单。

       失败原因:退货率高居不下,平均15%左右,销量大也降不下来,广告占比也高居不下,产品本身问题多一些;虽然卖家只有少数几家,但是无法提价以冲抵高额退货成本。导致一个可怕结果:即使推到日出100单,也将无法盈利,信心崩塌,几K库存+大额广告成本,血亏收场。
      得出结论,还是需要找到更好的产品,才 能 挣 钱。
 
     24年开年找到一个更好的产品,冷门工具小类目,相似功能产品刚推出一年左右,TOP1 月销1K+,工厂新款私模,针对老款多个痛点,有很大改善,利润空间非常好,遂决定再走精品爆款强推。成本50RMB重1.5KG,售价最初50刀,中期40刀,后期30+,三个月后高峰期稳定日出30+单。
    强推半年后的状态:推新应该不算失败,至少销量是符合预期的。然,前后净投入20,月销几百单,广告降不下来,老款/相似款/升级款一窝蜂的冒出来,广告战价格战,各种卷,售价预计很快降到20+,根本看不到挣钱的希望。
    
      得出可怕的结论:6个月卖了3K+PCS, 账面利润5000刀,库存不算的话,现金流-10W。可以说想快(比如半年内)速推品盈利、并且实现正的现金流(剔除库存)来拓展其他新品,是奢望。
      再好的产品,如果我都能快速推来,考虑到广告战价格战,后续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算下来,我也将挣不到较好的回报,比如单个入库成本60块卖一单也挣个60块(店铺结算利润),或者说对我而言投入产出比非常不划算。
      
这个也是我个人在亚马逊的困境所在。
 
  可能你会说,你这小卖家还不好好产品,没钱还只会无脑砸广告,活该亏钱。
   说的没错。
   只是对目前的我而言,已经混了六七八年了,以前都没有沉下心来研究广告、产品/行业/消费者深入洞察等精细化运营,我不能指望我自己接下来的一两年来在这一块能有所突破。
     比如推一个新品产品6个月内需要净投入20,如果广告优化很好,能省3W成本广告,但是如果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投入产品比都不好,那我觉得意义也不大。
 
   可能你还会说,你这种小卖家根本就没有做精品爆款的资格,凭什么和大卖家比,和品牌比,比资本比?活该亏钱。
   说的也很对。
    其实我也试过垂直类目拓品,多上几个产品,五六个站点同时少量发货,每个站点只送2个免费的VINE。确实不怎么亏钱了,但是测试大半年了,也几乎不挣钱。发货少,开一点广告没什么单,广告多了单多--亏钱。投入产出比也难看,投入包括时间精力。
  
   最主要是未来3-5内的亚马逊发展对我个人的发展,比较悲观,甚至可能一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出局。

   具体论据如下:
   推新成功率越来越低,投入越来越大。以前推3个成功一个,现在可能推5个10个才能成功一个;
   推新成功的产品,能维持超额利润的时间越来越短,以前可能有一两年的超额利润周期,现在可能只有6个月、3个月,甚至没有,如此短的超额利润周期如何弥补测款/推新的成本。
   
     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新品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再好的产品,小卖家资金有限,如果想要在亚马逊这条路上有所发展,必然需要维持较平均利润率更高的水平以求得较快的资本积累。
     
     就大趋势而言,这是不大可能的。对于一个发展了二十多年、中国卖家介入超十年的成熟平台,大范围大概率来讲,已经很难有能长期维持超额利润率的洼地产品。
    
    而我感觉亚马逊的天花板已经压到我我的头顶上了,我抗不起来。
 
    当然如果你是大卖,品牌,资本,工厂方,运营高手,我说的就是废话。
 
    一晃25年已经快消沉--躺平完了。。。

     以上算是发牢骚。
 
     其实也有两条路在我眼前,就我目前我的情况,有点迷糊改怎么选。
 
方向一
       往产品设计开发转--深度融入工厂。选定某些垂直类目,沉淀深挖差评、痛点,提出需求,合作方(放心,人靠谱)可快速设计开发新品(能力不用怀疑),可 以单个产品为项目,我可投钱(可不投)参与新品开发,后续销售(目标客户就是电商卖家)利润按投入分成。
      我需要做的是高效的提出开发新品需求(需要时间才可能达到),同时将新品放到亚马逊等平台上销售,重点不在于盈利(其实我也没有快速盈利的能力),而在于快速的打造样板链接(不以挣钱为目的快速起量,相对还是容易的),以快速吸引其他卖家入场。
       同时负责所有跨境平台/客户对接,我个人认为突破口在TEMU。最看好的其实是以厂家身份进入TEMU,之所以如此,皆因个人武断观点:如果没有外国国家级的限制,TEMU将在3-5年超越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一大跨境电商平台。这是个人看法没有事实依据。真要说个原因的话,可能就是 贪便宜是人性吧。以前虽然也看好TEMU,但是因为自身没有供应链优势,而TEMU卖家全是中国人,我卷不过。。但是如果能深度融入合作方工厂端,应该就是有一定优势了。
 
方向二,搞TK。
     合作方(另一个,放心,也很靠谱)可以提供目标国公司、账户等一切资料,非东南亚,能优势解决头尾程,但我需要重零学习TK。
     之所以看好TK,就是粗暴的参考国内抖音发展历程,TK卖货应该也发展个八年十年,且现在TK卖货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如果这个判断是对的,那我愿意花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学习、介入TK。
      中年老男人的困境,一家老小外加房车贷,已经不能再东看看西搞搞了,需要在能有积累性的方向上 走。
      而TK于我,完全零经验,其实也不能完全确定,是一条好路。
 
 PS1
其实小成本垂直类目测款精铺,应该是小卖家比较好的方向,勤奋努力同时往供应链深入,一两三年挣点小钱也还是有不少机会的。
 
真心求各位道友解惑。
已邀请:

mizili - 不期而遇的温暖,悄然改变那些看似的混沌。

赞同来自:

老哥比我年长,给不了其他的建议。
但就TK而言我是不建议从0开始的。
你说之所以看好TK,就是粗暴的参考国内抖音发展历程,TK卖货应该也发展个八年十年。
说实话,不太苟同。
抖音和TK是不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是的。
比如前期推广拉新人,初期流量分成比较高,平台规则相对宽松,甚至是靠搬运就可以博得流量,等等。
但问题是其他平台也有,当来到变现这个拐点时,TK和抖音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TK的变现无外乎这几种。
1.通过平台分成,打赏。
比如,制作视频(包括搬运抖音的视频),或者,开直播(也就是非直接带货的秀播),不管是跳舞唱歌,还是连麦聊天,分享观点等等。
根据视频播放量,或者观众的打赏,平台分你百分之多少。
而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变现,会出现两个问题。
一个是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你们之间很难同频共振。
比如抖音上讲中文,TK上讲英语和当地语言。
哪怕你有外语资格证书,可你能像抖音上的博主一样,用外语侃侃而谈,自然表达吗?
比如搞笑,有些人可以听懂国外的脱口秀,但却不知道他们觉得好笑的点在哪儿?
另一个是,平台在不断优化游戏规则。
不管是对原创的要求度,审核的力度,还是在逐步减少的流量分成。
甚至搬运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2.通过带货。
比如,TK小店,或者直播去带货。
那问题来了怎么带货?
TK小店,首先是你要有足够的粉丝基数。
那前面已经提到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你很难通过制作视频,或者开直播去积累粉丝。
因为现在已经过了当时靠搬运,搞几个炫酷的视频,带点“智商税”,好看不实用的产品了。
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了,但已经很难很难了。
这当中不仅是前面提到的平台对原创要求,和审核力度的问题。
还有就是专利的问题。
当竞争对手把专利注册下来时,他会要求平台下架你的产品。
这种案例已经在TK圈子出现不少了。
当然,他不会要求下架你的视频,毕竟这是平台来决定的,但你是来带货的,链接被下架了,视频还有啥用。
无异于给他人做嫁衣。
至于直播带货,还是那个问题。
语言文化上不同,甚至面孔都不同。
要知道那些国内的带货主播,说口播有多流利,有多快。
这已经不是语言上的差距了,哪怕用中文让你那么快速流利的说,都没几个人能胜任。
再不妨想想国内那些带货的头部主播,有几个外国面孔。
而熟悉的,平时会看到的面孔,就会给人带来天然的亲和力。
这当中还有个问题,就是成本,售价和量。
当量不够的时候,成本自然会高,而成本高,就会导致售价变高。
如果同样是买东西,在TK上19.99美金,在亚马逊上9.99美金。
你觉得老外会选择哪个?
而除了这些问题,还会存在人口基数的问题
随着TK平台的规则变化,未来大概率会跟国内抖音相似。
就是账号要做垂直的,要有记忆点的。
比如,账号是做母婴类,那小店只带母婴或者与博主人设相关的。
因为大家关注你,是基于你的人设,信任你。
可问题来了,在我国14亿人口,随便千分之,万分之1,都是一个巨大规模。
可如果在欧洲,有些国家就几百万,百分之1,也就几万个人。
市场就这么一点,咋变现呢?
又不能这几万人全都选择在你这里下单。
这就导致了,不能谈需求,只能谈市场。
可账号是做垂直的,做垂直就是要细分,谈需求,锚定一部分人群。
总不能,账户是做母婴类相关的,结果小店里各种,3C,家电,家具,户外,宠物类产品吧?
当然通过TK有没有变现的方式。
我觉得是有的。
比如通过TK,去帮传统电商平台带货。
在这一点上国内很多MCN机构,早早就开始做了。而且他们在国内抖音等平台,也已经做的很成熟了。
但他们所联系的,绝大部分也都是当地的TK红人,去跟他们签约,从中赚取服务费。
所以,综上所述,真心不推荐这位老哥,选择在这个年纪,而且还是有家庭,有孩子,有压力的情况下。
贸然去选择一个未必能赚到钱的平台,然后从0开始。
以上。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