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行业发展交流 所属圈子: Amazon 行业发展

亚马逊创业者的未来在哪?

发帖32次 被置顶6次 被推荐3次 质量分1星 回帖互动108次 历史交流热度5.88% 历史交流深度0%
今天雷总和他的搭档颜总从外省过来。

雷总是通过狮友会群加的好友,那天在发达那里,发了个朋友圈加定位,主要是想看看谁在附近,可以顺便见见。

结果把雷总钓到了,哈哈。

那天聊得很投缘,关于自身团队的定位,关于市场的选择,关于电商的未来,聊了很多,蛮多共鸣的。

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有个工厂,做服装的,产品很多是供给亚马逊卖家,这两年他的客户走的量很大,有20多万件,50多万件,100多万件的,他的搭档在这里行业做设计做了14年,我一听蛮感兴趣的,服装属于非标品,我很喜欢做非标品。如果有合适的供应链合作,那也可以做一做,所以这次过来把一些合作细节谈好,把敲定款式了,年前赶一批出来去测款,现在时间也很紧了。

雷总是做国内电商的,14年开始做,做过很多类目,也经历过了平台各种红利,最早的是淘系折800,聚划算这些团购活动,到后面淘抢购,刷单红利,首淘上首页等等。

17年一个户外天猫店做到了类目第一,一年单店5000多万,后来这个品类被骆驼杀进来了,价格压得很低,骆驼又是个大品牌,供应链资源,资金各方面都很厉害。当时雷总他们战略定位做品牌,把价格调高,骆驼还有其他竞争对手各种拼价格战,销量也遭遇了断崖式下滑。
经过这几年的电商操盘经历,也慢慢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观点1:私域流量

一路走过来,雷总越来越觉得要做自己的私域流量,平台的流量是公域流量,流量的分配决定权在平台,规则随平台定,商家只能跟着规则走。

是呀,电商=互联网+商业,一切商业是围绕着人展开的,互联网的本质是流量,每一个流量IP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电商是围绕着流量做商业,如果把人吸引过来,拉进私人的圈子里,围绕着这些人做生意,就不用担心外面公域里面同行的价格战了,不用担心平台的规则了,相信这也是大家的愿望,毕竟每个人都是向往自由的,不希望被约束。

私域流量这个概念从今年开始特别火,特别是国内电商,以前把客户吸引过来都是为了刷单,现在就完全不同了,吸引过来是为了卖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前为什么没有多少人重视呢?而现在火起来了。

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

应该是几方面的原因。

1.以前很多人在平台上获取流量相对比较容易,每年还可以做增量,而随着平台流量红利没有了,网购的人就是那么多了,又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平台,把瓜分流量,进入的商家也越来越多,这时候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流量根本不够分,获取流量越来越困难,所以大家希望慢慢可以留住流量,把粉丝经营起来。

穷则变,这三个字说得太在理了,在舒适区的时候,很容易获得平台流量的时候,谁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经营流量,经营客户,经营流量意味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做内容,去讲故事。所谓的品牌不就是你听多了故事,听多了内容,然后记住了这个品牌,是这样吧?

所以,私域流量是电商平台发展到一定时候的必然产物吧。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亚马逊就是3年前的国内电商,今年国内电商的样子就是3年后亚马逊的样子,最近一直跟很多亚马逊卖家朋友交流,今年大多数都还在增长,圈内都说还有红利,那我们亚马逊卖家现在要不要开始重视私域流量了?把客户留住,引到自己的流量池?

之前我也没有认真重视这个问题,今晚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要不要做?如果做,怎么做?

当然,接下来肯定会带着上面的问题去深入做调研的,有新的体会再给大家分享。

观点2:下沉供应链

雷总今天也说到,虽然这两年国内电商环境越来越难,但对于一些深挖产品,对供应链进行深挖的卖家还是有生存的空间。电商的本质是供应链,所以他现在逐渐整合了供应链。他对供应链的理解,主要做好三个方面,设计,价格,库存。

1.设计是要有自己的研发能力,要对市场足够的了解,对产品足够了解,保持信息的敏锐度,不断捕捉新的元素,保持产品的更新迭代,这才可以保持生命力。

2.价格。要形成规模优势,对原材料价格了解,做到最后自己提供设计,采购原材料去找工厂代工,每件产品给几块钱的加工费,这可以保证成本足够便宜,而且模式也不会很重,自己不需要租场地,做工厂,养工人等等。不就是苹果的模式嘛?!

3.库存。为了保证生产进度,供应时间,还是要给客户备适量的库存,原材料这些,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

这是利他之心,我们做商业,就要想尽办法让参与每个环节的人都受益,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这样的生意才能长久。

李嘉诚说:别把生意理解为挣钱。其实,生意的本初乃是分享,把好的东西分享给有需或有缘之人,赢取合理的服务费用,秉着做一单生意,交一个朋友,这才是生意。生是生生不息,意乃心上之意。真诚做人,诚信做事。不欺、不瞒、不哄,此为商道,亦为正道。

观点3:细分市场

雷总今天还分享了一个案例,拼多多第一纸巾品牌——植护的打法,他们现在也跟植护公司有合作,植护做了一款纸巾,通过拼多多平台的红利,几块钱包邮,低价策略,把纸巾这个产品打爆,每个月几十万笔,在天猫也是。现在植护收购了10多个工厂,通过规模优势,把成本降低了,有大把的现金流,而且还有一个更恐怖的是什么?

沉淀私域流量,每个月几百万客户购买,如果有1%的客户沉淀到自己的私域流量,也很恐怖了,现在开始慢慢开发牙膏,洗衣液等日化产品,产品线横向扩张。现在也有资本投资了,准备上市。

这个品牌就跟拼多多类似,聚焦下沉市场,降维打击,不过拼多多是平台,植护是卖产品的。没有能力做平台,跟着平台也可以吃到平台发展的红利。

这是大公司,资本的玩法。

我们作为中小创业者,如果选择这些大市场还不被打死?

雷总通过以前做户外产品的经历,还有对这个行业的观察,现在也慢慢转向做细分类目了。

这点我也是非常认同的。

大类目属于资本玩家的,大公司的猎物。不要眼馋,我们去赚取属于自己那份市场就够了。

作为中小创业者,我们还是选择那些大卖家看不上的类目,看不上的产品,相对冷门的类目,销量虽然是没有大类目火爆,积少就成多,也可以活得长久呀。

所以,我现在选的一些类目都是非标品。

上面三点跟雷总也是有很深的共识,这也是这次合作的前提。

只要合作伙伴对了,一切都好说。供应链是电商坚强的后盾,大家做自己擅长的部分才能更快速占领市场。

在看如果有做工厂的朋友,产品是非标,适合外贸走的,可以私我,现在各种缺产品,缺优势供应链。

今天,是大雪了,朋友圈各种刷,深圳还是没有冬天的味道,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这周的时间完全被狗吃了,啊,什么是生活?!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讨论~
已邀请:
前期必须用钱堆,在钱烧完之前把流量池做出来,就算活下来了。在钱烧完之前,没做到,就消失了。
这事不只是亚马逊还是跨境电商,是包括传统商业和新商业的所有生意的基础逻辑之一。
说白了,无论是公域流量还是私域流量,都要落脚在获客成本上,现在说公域流量贵,那私域流量就便宜了?
私域无法脱离品牌和价格说话。一直低价不是长远之计,品牌才是。
用钱堆是必经之路,精益管理,数字化管理的目的是更精确,更有效的花钱,不是不花钱。
随便水几句。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x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