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Amazon销售和运营 Amazon Amazon Deals

老实告诉哥,这黑五真能挣钱吗?& 临近黑五了,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发帖34次 被置顶12次 被推荐3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731次 历史交流热度27.27% 历史交流深度0%


以前,10月1.5倍,11月2倍,12月3倍。
23年,10-11月不变,12月1.5倍。
24年,10月不变,11月0.8倍,12月1.5倍。
今年估计和去年差不多。


亚马逊这个旺季仓储费,该改了。

01/ 冬意狠凉
-----------------------------------------------------------------------------------------------------------

临近黑五前夕,大家明显感觉到订单已经掉成狗了。不知道其他类目怎么样,我所在的类目,虽然我的排名也掉了一些,但是感觉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类目缩水比较严重,因为我们头部平常月销在 1 万左右的,最近我看他也有点端不住,主sku都掉到6k了。所以其实整个大盘形势还是有点严峻的。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e469eb622da6badde4ddcf831d39ddc4.jpg
正如在知无不言上看到的这条消息一样,现在大家似乎对销量已经麻木了。不再群里抱怨,也不再吐槽,可能是这两个月被S务问题搞得身心俱疲,已经彻底看淡,已经麻了。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85132a6b63e1630a823f88e5cd42f5e0.jpg
 
现在少有人讨论单量,都在关心合规的问题,关心合规了以后对我们的利润利润的影响有多少?

尽管我一直避谈S税务问题,但它确实像一片驱不散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心头。如同悬在头顶的枷锁,不知何时会落下。

S务合规已是不可逆的大趋势。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大趋势下,我们普通卖家的生存策略究竟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共同的难题。

说到吐槽单量,回帖里面有一位应该是老运营玩家提到了一点:

以前10月份销量大概能翻1.5倍,11月能到2倍,12月能到3倍。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c419eefc80510b8e671c5f55eb985117.png
 其实他说得还算保守。以我的印象,在18、19年那会儿,10月份至少就能翻到2倍。11月因为有黑五,最少是3-4倍。到了12月,稳稳地能翻4倍,尤其是12月上旬,涨个4倍是起码的。这大概是18、19年,甚至到2020年左右的数据。

那时候,头部卖家的垄断地位虽然也存在,但远没有现在这么明显。所以中腰部的卖家在旺季也能跟着翻量,虽然不如头部翻得那么猛,但假如头部在12月翻4倍,我们中腰部翻个3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那时候销量翻倍,广告费并不会跟着翻倍。广告支出是相对固定的,只是单量在猛涨。所以,我们另外翻的那2倍、3倍几乎就等于是纯赚的,是实打实的纯利。

甚至有人在旺季来临在占住坑位的情况下,直接关掉广告,纯赚钱。但是现在,呵呵。
 
 
02/ 旺季不旺,淡季很淡
-----------------------------------------------------------------------------------------------------------

最近我一直有一个观察,包括今天我又跑到yu哥那儿喝茶,最近心情也挺郁闷的,导致我连链接优化都静不下心去深入研究。

现在的亚马逊,尤其是美国站,几乎——如果不是非标品还好点——只要是标品,就什么都得卷,什么都吃紧:评价要卷,评分要卷,评价数量也要卷;价格要卷;广告费更是卷中卷。每一个要素、每一个指标,都极度吃紧。吃广告、吃评价、吃价格。

这让我不禁想起2019年,当时我在那家公司推一个产品。我们10月份按节奏正常跑,评价数量也不算多。但一进入11月初,销量就明显蹭蹭往上冒,我们随之配合着加大广告。很容易地,到11月中,平时一天出二三十单的链接,配合广告就能做到七八十单,甚至一度逼近一百单。

当时出100单,广告费我记得也就两百多美金,但是我客单价去到20多美金,所以整体的广告花费占比只有10%不到。

那时候推品还处于比较懵懂的阶段,对旺季备货没什么概念,所以库存基本都处于接近断货的状态。而且越到后面,量级加得越猛——因为越靠近黑五、圣诞,大家的购物紧迫感越强,整个流量人群会更加精准,Listing的转化率也会变得更高。

反观这几年的旺季,几乎就是“旺季不旺,淡季很淡”。眼看就要进入黑五当周,订单却还跟咸鱼一样毫无起色。

普遍的看法是:消费者都在等大促,现在只能靠大促节点来出单了。但参加大促呢?又要报黑五专享折扣,打八折不说,还得比30天最低价再降5%,外加200多美金的报名费。。。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365e99327c00af7c1a0d08a9d254f571.png
 
难怪微博上很多卖家接到招商经理询问是否参加黑五专享时,回复都是“不参加”。实在是干不动了。

 现在真的是干不动了,干不动。旺季不旺,旺季前几乎又没有单,旺季来的时候就那么十来天的,黑五大促的战线拉得太长,从11月20号做到12月1号,整整10天要靠打八折来冲量。而真正的圣诞旺季,其实只剩下12月1号到15号——最多到20号,但15号之后的单量就已经很勉强了。

回想以往,进入11月就是旺季的开始,至少中旬到下旬这20天是妥妥的销量高峰,流量和订单保守估计也能翻2-3倍,12月还能再往上冲一波。

但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旺季窗口基本上就被压缩到了12月这半个月。整体节奏和机会都大不如前了。
 
 
03/ 价格场当道,各项指标都吃紧
-----------------------------------------------------------------------------------------------------------

当前的亚马逊是个什么情况?简单来说:广告一停,自然单就停。

广告单与自然单的比例,依然受“评价”这个核心要素影响巨大。这个模型我在第一次沙龙里就提过,也在文章里多次强调过评价数量、销量以及广告与自然流比例之间的关系。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d5f9c9e154f415cbf79c9e9339034ed9.png
 所以,无论新老卖家,都逃不开这个规则。老卖家唯一的优势,可能在于他们历史Listing的质量得分权重更高,因此CPC能做得相对低一些。

但整体上,这套算法死死地拿捏住了所有人——你不投广告,就几乎没有订单;而投了广告能带来多少自然订单,则完全取决于你链接的排名、评价基数、转化率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的单量量级。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b0dc958a158860119f6f7b6b06c10e6c.png
西柚的这个功能,筒子们也可以关注哈


【广告流量得分 VS 自然流量得分】
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广告和自然流量表现(自然位,自然排名)
当你自然流量 深红柱状图的比例,超过浅红部分,则代表你的自然位起来了;自然表现比广告表现好,大概率就可以挣钱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非常难搞。

正如我前面说的,现在的亚马逊吃产品、吃价格、吃评价、吃广告,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居高不下。这本质上是在考验我们的产品创新能力。

那为什么价格变得如此重要?我之前在关于小卖家生存策略和定价策略的文章里也分析过:亚马逊正日益沦为一个“价格场”,不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追求品牌品质和溢价的平台了。

自从Temu入场搅局,亚马逊也端不住架子了,不得不调整它的算法体系。以前我们讲“性价比”,现在似乎又倒退回了“只比价”。亚马逊也没办法——你会发现现在的价格体系被锁得死死的:list price、typical price、was price、30天最低价、90天均价、90天中位数价格……层层设卡。

包括这次黑五,我本人感触不深,但不少群内有卖家反馈,平台要求在库促销价的基础上再打八折,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参考原价或list price。这说明亚马逊对价格因素的算法权重已经给得非常高了。

还有今晨发稿前,有群友反馈,部分类目已经出现price history这个玩意,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2fc7c403a4ae2d22066a84da2ba1e75e.png
 大家看看你的类目出现了吗,目前美妆类目是没有,因为我是登了有买家号的。

再有,前两周我研究rufus的时候发现,他也会弹出price history的菜单栏,点击即可看到类似keepa一样的价格曲线: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bf6637ccdef05a1b0f7b672750026286.png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8ecc2ce9cdb1ae706a165813e48e5c30.png
 种种迹象表明:Amazon这两年首先上线了售出数量的标签icon(10K+ bought in past month),下一步大概率也要把价格曲线price history明牌化了。。日益淘系化。。

摊牌了,不装了。。

这背后的逻辑很重要:以前亚马逊是江湖老大,地位稳固。但随着Temu这类平台入场——就像当年京东凭借物流体验对淘宝形成的挑战——格局开始松动。京东靠“次日达”可以做品质和品牌溢价,但在消费降级、经济下行的趋势下,买家愿意在收货体验上做些让步,转而去寻求更低的价格。

这个时候,亚马逊为了保住订单大盘,防止流量被Temu等平台蚕食,就不得不向“价格”这个权重倾斜。从去年到今年,整个价格体系被越锁越死,我猜测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常说,风口来了猪都能飞。如果风口不在,你也只能顺应市场趋势,很难逆势而行——现实就是如此。

所以这种局面下,我们尤其又加上S务合规这个大背景之下,普通人的这个生存策略到底在哪个地方?我觉得我们这周的沙龙,大家也可以好好的去探讨一下,一起去碰撞一下。当然我也可以给一下我自己的思路和方向。
 
 
04/ 这次黑五到底参不参加呢?
-----------------------------------------------------------------------------------------------------------

那我们继续说回黑五。这次黑五到底参不参加呢?前两天也有社群的朋友私信问我,其实大家都处在一样的境地:参加吧,价格压得太低,根本没利润,本来还指望旺季挣点钱;不参加吧,又担心单量被别人吸走。进退两难,真的难受。

我自己的情况是库存不多,眼看又要断货,所以最近也比较佛系,主要在养价格,至少要把BD的价格养回来。最近我基本都在原价跑,转化率掉得厉害,心里也难受,但已经看开了。所以这次黑五,我是决定不参加了。

至于大家要不要参加,我倒是可以跳出来给个参考思路。我以前是京东的Plus会员,年费99块钱(以前好像是149还是109)。但我今年在京东上消费不多,就不打算续了——能省则省。

前两天我想在京东买一本《华为饱和营销》,一开始标价26,等我真要买时却变成32了。我去淘宝一看,有家卖28的,虽然慢两天到货,但也能接受,毕竟能省几块钱,最后就从淘宝下了单。

还有一个体验:前两天我买了个无线投屏器,想退货时才发现自己不是Plus会员了,得自己付运费。结果一犹豫,就错过了退货窗口。你看,没了会员,就会遇到这些问题。但即便这样,为了省点开销,我还是没续。

那我为什么讲京东Plus这件事呢?我在想,亚马逊会员一年大概是180美金(之前我体验过一个月是14.99美金)。这样算下来,其实比京东会员(100多人民币)贵,但比山姆会员(国内300多)便宜。我们不看货币单位,汇率关系,只参考价格对比。

亚马逊搞这么多大促——年中会员日、秋季会员日、黑五——其实都是针对会员设置的折扣。它一方面是为了卖Prime会员,给prime会员福利,保持prime会员的黏性,同时锁住自己的核心种子消费群体,增加平台单量,另一方面是让卖家打折。卖家打八折去配合它推广会员prime以及满足前面说的这些回馈给prime会员的福利,最终得利的还是亚马逊平台自己。那我们卖家能得到什么呢?

按照今年消费降级的趋势,我猜也有不少人没有再续费亚马逊会员了。早几年有数据显示,美国亚马逊Prime会员占比大概在60%-70%,将近一两个亿用户。最新数据我没查,下面是DS的数据探测。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2735aa970d4a59e21190caf42c8ddf4d.png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大家真的没有利润空间,不如干脆原价跑。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086fc9dbb0342dbc70e3edce817e55ed.png
 你可以把那20%原本要让给会员折扣的空间,拿出来投广告。

因为即便你以会员折扣价参加了黑五网一,在这10天里你的价格是缩水的,但广告费一分也少不了。价格便宜了,转化率确实可能会高一些——比如从平时的15%-20%,提升5到10个百分点。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广告一停,单量就停。即便是低价,你也依然要靠广告去冲刺流量。这套逻辑并没有改变。

因此,如果会员专享的折扣价本就无法支撑你的利润,那不如把这20%的预算投入到广告上。这样反而有可能减少亏损,甚至还能维持一成的盈利。

但如果你既参加了会员专享,把价格压得很低,又不得不继续投入高额广告费,那整个11月,大概率又是在给亚马逊白白打工了。

| 应对策略

我自己的策略,包括给社群朋友的建议是这样的:

我这次本来没打算报黑五,也没关注后台的报名时间。昨天我试着报了一下,想看看系统会不会抓取我11月初那个已经结束的BD价格。提交时没报错,但活动创建后价格就报错了,我只好又取消了。这才注意到,黑五的活动周期原来从20号一直拉到28号,时间非常长。

我原本给他的建议是:可以参加黑五,但不参加网络星期一。 这样可以利用黑五冲一冲排名,等到网一和圣诞阶段再去稳节奏、做利润。

但现在看到黑五的窗口期被拉得这么长,这个策略执行起来就有点难受了,相当于低价跑量的时间也被迫延长。

所以,我最终的建议是:具体怎么选,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产品的阶段、利润结构来综合评估。

目前亚马逊这个阶段确实很难。另一方面,如果你完全不报活动、不去冲量消化库存,旺季那翻三倍的仓储费压力也很大——标准件或轻小件还好,如果是大件商品,仓储费更是吓人。

现在整个运营和经营体系,从库存到推广,几乎都被亚马逊牢牢锁住。真的很难受。

大家还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吧。

我们今天就只是聊一下黑五活动本身,不做过多延伸,以免影响大家的信心。

等这波黑五和圣诞旺季过后,我们计划在12月20号左右办一场复盘沙龙。届时再和大家深入聊聊,小卖家在当前的平台环境下,未来的生存策略可以怎么走。
 
 
 
05/ 临近黑五,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

那我们今天第二个题目就是临近黑五,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 Listing再优化检查

说到底,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把Listing的基础优化做好。

但现实情况是,市面上真正能把Listing做好的运营少之又少。现实的情况就是,很多人心态还是比较浮躁,一心挂在在各种“骚操作”、刷单、黑科技或者广告”打法“上,反而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

能真正沉下心,把Listing视觉和文案打磨到80分、90分的运营,其实非常稀缺。多数人只是盯着类目里的头部BSR去模仿,而很少能跳出自己的类目,从更宏观的行业视角去思考。

就像我最近在带的一个陪跑客户,他们做的是高客单价产品,老板和运营都非常重视,决心要把Listing打造得尽可能完善。我们已经围绕文案基础和图片方案过了两轮,而我始终在向他们强调一个核心逻辑:

整个Listing的贯穿思路,应该是“从痛点挖掘,到卖点放大”。

无论是标题、五点描述、主图、副图,还是A+页面,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致的:找到并挖掘买家的真实痛点,并将其转化为我们产品的鲜明卖点。

 如果再增加一个维度,那就是情绪价值。而情绪价值同样源于对痛点的深刻理解与共鸣。

那么,痛点从哪里来?

如果我们已有产品在售,最直接的方式是分析VOC(客户之声) 和买家评论。

如果是新品,则可以从竞争对手的差评入手,或通过市场调研,找到这类产品的普遍槽点或共性的痛点。

我们的产品若能解决这些痛点,它自然就成为我们最具说服力的卖点。这套“从痛点到卖点”的思路,正是优化Listing背后最核心的逻辑。

也是反观但我们群里另一位朋友,也是做智能产品的高客单价。他总在抱怨,说运营急着要刷单、要测评,觉得评价积累得太慢,产品价格又没优势。

我就反问他:“你的Listing优化得怎么样?视觉内容做得如何?产品视频拍得好不好?这些基本功都做到位了吗?”

结果得知,这些视频全是外包做的,连产品视频的需求都不是运营出的,而是一个助理在负责。

听到这里,我就不想再多说了。

说实话,这几年很多运营的业绩,是在早年的蛮荒阶段,靠着刷单、测评、站外这些粗暴手段做起来的。他们已经被那种快节奏打法深度“洗礼”,成了惯性操作,形成了路径依赖。

现在如果突然转向纯白帽玩法,要求他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评价,一步步地推产品,他们反而没那个耐心了,甚至失去了静下心来打磨Listing的心境。

我一直在强调:如果连最基础的Listing优化都没做到七八十分,就盲目去钻研广告和各种技巧,最终的结果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但往往就是这样的大实话,最难被人听进去。

杠真,包括我最近的心境也非常浮躁,时常有同样的感觉。

其实我写文章时,我希望尽量能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但如果有时传递了负面情绪,也恳请大家谅解,毕竟人无完人。

就像今天飞书群一位新加入的朋友,给我提了些建议,我觉得非常中肯。

这里我想稍微说点题外话:我知道很多朋友关注我们两三个月,看了不少文章,觉得对运营有启发,所以在社群招募时毅然支持了我们。

但我想明确的是:我只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系统的运营框架、一些思路和方向。我并不是“救命医生”,没有能力去“救命”。

如果你把我当作菩萨,指望通过一次链接就能彻底改变运营现状、瞬间提升功力,这恐怕不太现实。亚马逊的成功需要长期积累

但如果我们探讨的是运营方法、广告策略,或是亚马逊的底层逻辑,这些是我们完全可以深入交流和互相启发的。

只是,若寄期望说通过我的几句指点,就能立刻解决所有困境、让销量暴涨,这确实不切实际。希望大家能对此有一个清晰的预期和认知。

所以回到前面提到的心态问题,我最近也确实比较浮躁。

比如,我明明已经为产品换了新包装,SB广告的图文素材、SBV的视频素材,也都需要随之更新。但最近状态有点混沌,一直静不下心来完成这些关键任务。

眼看黑五临近,我必须在接下来两天里逼自己一把,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工作彻底搞定。

那我们临近黑五还能做点什么呢?除了前面讲的Listing那些基础的优化动作——我这次沙龙也准备重点讲一下Listing视觉升级这块,给大家一些具体的思路和启发。

| “创作者计划”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我上次沙龙里强调的:一定要用好亚马逊的“创作者计划”

这个功能很多人还没重视起来,其实它就相当于把TikTok那套达人建联的合作机制,直接搬进了亚马逊系统里。通过它,你可以用寄样品的方式,换来红人制作的买家秀视频。

这些视频不仅能出现在你的商品详情页,还能被他们同步发到YouTube、TikTok、Instagram这些站外平台。此外,这里也可以放站外code, 所以现在的这个创作者计划,可以做很多事情,亟待开发和研究。

我上次通过中介做了一个买家秀,对方也把视频发到了YouTube。虽然他粉丝不多,但你想——如果有买家正在犹豫要不要买我们的产品,顺手去YouTube一搜,居然搜到了真实的使用视频,这对他的购买决策就是巨大的推动。

所以千万别小看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只要你的产品成本能覆盖,就尽量多铺一些这样的买家秀视频,找不同平台、不同粉丝量级的红人都发一发。

现在本来就是短视频的时代:视频 > 图片 > 文字。谁能在视觉和内容上占优,谁就能抓住更多犹豫中的买家。这个工具,值得你花心思去布局。

-----------------------------------------------------------------------------------------------------------
| 广告策略大方向

黑五的广告策略,今天的篇幅应该差不多,我抓紧时间。长话短说。

关于广告这块,说实话,最近这半个月我自己的广告转化效果也不太好。不知道大家情况怎么样,但按照以往的规律来看,现在这个时间段,很多人都是只看不买。

不过这不代表完全没作用,肯定有一部分人会加购。时间不多了,我就简单说下我的建议:

广告可以适当控制一下预算和bid,但不要“伤筋动骨”。

具体来说,可以稍微调低点出价,压缩一些预算,但要保证广告还能维持一定量的点击。平时一个链接每天能进来多少流量,这个节奏尽量别断。

因为现在这个阶段,虽然买家只看不买,但等到黑五折扣真的开始了,他们很可能就会回来下单。如果你现在贸然把广告调得太狠,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链接的流量基础。

我的建议是:微调为主,多观察。

比如,如果你平时用的是“动态竞价+首页溢价”这种比较激进的策略,现在效果不好,可以暂时调整一下——改成“只降低”模式,或者把首页溢价的比例调低一些。等到黑五活动正式开始、转化率上来了,再马上调回去。
 大促期间时间紧任务重,可以用工具监控核心词的小时排名变化,如果排名突然下降了也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b3d67d8edf9bda06bc1723428b05b2de.png
 这样既能在低迷期控制成本,又不会错失黑五爆发的机会。

第二个广告策略。除了刚才说的稳住基本盘,大促期间更要讲究广告的多样化布局

我的建议是,可以围绕我们之前搭建的广告架构,把能用的工具都尽量用上。比如SD广告(展示型广告),特别是它的“购买再营销”功能,就非常适合在大流量期间触达那些看过没买的客户,这时候值得测试一下。

另外,“捡漏广告” 这个技巧在大促时特别好用。具体操作就是提前设置好一些定位更宽泛、出价更保守的广告活动,先别开启。等到大促那天,你那些定位精准、出价高的主力广告把预算烧得差不多了,流量开始溢出的时候,就可以消化到这些“捡漏广告”了。

它们的作用就是去承接那些主力广告没吃完的剩余流量,往往能以较低的成本抓到一些额外订单,整体表现通常都挺不错的。

至于“捡漏广告”具体怎么搭建,比如用什么匹配类型、如何选词、出价策略怎么定,这个话题比较细,我们有机会可以单独开一篇来详细讨论,这里就先不展开说了。

| 节日氛围感装修

再补充一点黑五前可以做的事。因为黑五和圣诞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完全可以提前营造节日氛围,这能直接提升点击和转化。

1. 优化商品页面视觉,突出“礼品”属性
  • 主图:可以给产品加上彩带、蝴蝶结等礼品包装元素,明确暗示“我适合作为礼物”。
  • A+页面/品牌故事:首图可以设计成感恩节或圣诞主题,整体色调和氛围向节日靠拢。


2. 打造整体店铺的节日感
  • 旗舰店:如果有旗舰店,整个页面装修都应植入黑五、圣诞的主题元素,营造浓烈的节日购物氛围。


这么做的底层逻辑是:黑五和圣诞订单暴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美消费者有在此期间互赠礼物的习惯。我们通过视觉设计,直接告诉买家“我的产品是完美的礼品选择”,就能精准切中他们的消费动机。

如果你有美工团队或设计能力,非常建议在这些方面进行投入。这对于提升点击率和转化率会有直接的帮助。

| 节日礼品相关词捡漏maybe

另外再补充一点,既然我们谈到黑五和圣诞的礼品属性,那么在设置“捡漏广告”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节日相关的大词

比如 "Christmas gift"、"holiday gift"、"gifts 相关" 这类词。这些词流量巨大,比较泛,大家可以测试一下。

同样可以借助工具去拓词,筛选一些长尾一些的节日相关词,开启批量捡漏模式,以小博大。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1119/c8afa8af71fab6d91b86b873dab0ee61.png
 但在大促期间,如果你的预算还有富余,完全可以以较低的出价(比如0.1美金)专门为这些词建立一个“捡漏”广告组。目的就是去捕捉那些泛流量中偶然出现的订单机会,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好了,我能想到的建议大概就这么多。从Listing的优化、视觉的升级,到广告的维稳策略和多样化布局,希望能给大家在备战黑五时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


你学会了吗?




(全文完)
------- END -------

往期精选
0929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3:一文讲清楚 SB 品牌广告(又是万字深度拆解)
0925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2:一文讲清楚SP商品广告(又是万字拆解)
0902 从一次800元两个钟的喝茶对话, 到妄谈认知觉醒
0831 深入分析竞争对手的运营手法推广策略 2.0 (又是一篇万字长文)
0827 从老罗对话李想4小时马拉松访谈,给亚马逊单干创业者的一点启示(万字长文)
案例实战篇之01:高客单产品的推广 | 百万美金运营炼成记(七千字拆解)
 
————  布鲁斯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历史合集  ————
 
广告在不同推广阶段的价值:1030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7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1786

 【首发】广泛筛词→精准推词的广告转化闭环 & 如何善用广泛匹配搭建流量漏斗?1109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9(七千字详解)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2059 

1004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4:一文讲清楚 SD展示广告——重新认识 SD!(照例是爆肝万字拆解)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1959
 
秒杀之后,30天不做任何低价活动,30天之后能起来吗,或者多久能养起来?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1338

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3:一文讲清楚 SB 品牌广告(又是万字深度拆解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1290 
 
0925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2:一文讲清楚SP商品广告(基础篇万字拆解)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1028 

 1007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5:关键词卡位,学会马上用!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0734

0814 AMZ运营篇之4:产品定价策略及分析(白帽内卷下的定价困局--万字拆解)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0725

AMZ运营篇之3:推广策略与计划 2.0(白帽打法八千字拆解)--有删改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0061

0831 深入分析竞争对手的运营手法推广策略 2.0 (又是一篇万字长文)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09563

0904 运营技巧篇之01:Listing出划线价List price的1个玩法(1.0 2.0)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09876
 
【行业观察】论亚马逊的低价困局下的生存启示(下) :极致优化供应链体系 [万字长篇]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0288

【头条专栏文章】
从天道的农户模式,到拼多多的“砍一刀”:论亚马逊的低价生存策略(上) [万字长篇]
https://www.wearesellers.com/article/27474

0803:产品与选品 两点思考 
https://www.wearesellers.com/article/27444
已邀请:

Lucyfer - Saint-Michael1

赞同来自:

亚马逊展示商品历史价格按我自己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是为了防止部分卖家通过擦边手段强行提高划线价,虚高商品折扣,真实告诉消费者该商品的销售周期内的历史价格。
二是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与某些喜欢低价做价格战的平台竞争(你看哥们我这可以看到商品的历史售价,甚至我还专门搞个低价商城跟你抢用户抢流量)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