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行业发展交流 所属圈子: Temu Amazon

Temu发展至此,不仅亚马逊卖家头痛 自己平台卖家也难受,现在美国也开始针对税务还有强制劳动,是成为下一个wish还是主流?

发帖1次 被置顶1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55次 历史交流热度2.2% 历史交流深度0%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30629/d747ed30fbde36e388c727b4355c283d.jpg
 
已邀请:
“Temu走的路,是一条被Wish放弃的路”。

“Wish原来也曾高举低价大旗,结果没走通,Temu违背商业本质,必将一地鸡毛,”,在贸行四海的分析文章《Temu,究竟想革谁的命?》发表之后,许多业内人士向我们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Wish在短暂高光之后,一头扎到谷底,股价暴跌,用户与卖家大量流失。

Temu是否会成为下一个Wish?它到底有没有违背商业本质,Wish曾经掉进去的坑,它是否可以避开?
 

真香定律,在欧美不香?Temu,2022年9月上线的出海新贵,拼多多本尊的“亲自下海”。

成立于2010年的Wish,是老一辈卖家心目中的跨境电商四大主流平台之一,在Temu横空出世之前,一度被称为“海外版拼多多”。

Wish的低价定位,源于Wish 创始人Szulczewski对北美市场的洞察。他曾引用美联储的最新数据称:“41%美国家庭的流动资金达不到400美元。”

不存钱,无储蓄,即便象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同样存在一个“五环之外”的下沉市场。

因此,早在Temu之前,众多电商平台前赴后继,希望以“低价真香定律”杀入欧美市场,但最终纷纷受挫,折戟沉沙。

Wish正是带头大哥。

2020年底,成立十年的Wish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月活用户超过一个亿,但很快,Wish就滑入下行通道。

据Wish 2022年Q3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Wish月活用户跌落到2500万左右,仅剩下高峰期的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Wish的营收与利润双双暴跌。2022年,Wish营收相比2021年(20.85亿美元)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5.71亿美元,同比下降72.61%,净亏损达3.84亿美元。

不少卖家表示,如果不是Wish最近出来一些动态,大家几乎已经忘记了还有这个平台的存在了。

一份小范围的卖家问卷数据显示,79%的卖家不看好Wish,认为它已经被其他平台超越太多了。

越来越多的卖家们对Wish心灰意冷了并已“提桶走人”: 一是因为当平台沉渣泛起、泥沙俱下之际,Wish对卖家科以巨额罚款。有卖家透露,在售出货物后,不仅没有收到钱,还因Wish罚款,导致店铺余额变成负数,从倒欠10万至40万不等;二是Wish平台流量暴跌,犹如一潭死水,最终导致许多卖家失望而走。

Wish新任CEO 严峻也承认,由于平台机制不完善,存在一些恶意竞争,一些卖家在比拼谁的质量更差。

在整个生态出现巨大危机之际,Wish决定刮骨疗毒,2022年1月下旬开始,Wish暂停自注册,实行“邀请制”,对卖家进行筛选。
 
在Wish月活、卖家数量、营收不断下探的同时,一些奉行“低价真相定律”、角逐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纷纷败退。

成立于2018年初的VOVA,在2021年9月开始显露倒闭风险,随后“撒手人寰”。

马上,字节跳动在2021年11月,推出跨境电商平台Fanno,趁势补位,但到了2022年5月,业内传出Fanno团队已经解散的消息。

几乎就与Fanno前后脚,发力欧洲市场的Shopee,也在2023年1月开始上演“敦刻尔克大撤退”。

因此,在众多走“低价路线”的平台败退之后,看到Temu拾起低价战旗,不断闪击欧美市场的身影,大家对其前景打上了大大的问号,也是情理之中。
 
电商界的“中等收入陷阱”

手持“低价”这块敲门砖的Wish、VOVA、Fanno,为什么没有高唱征服的凯歌?

因为飞轮转不下去了。

亚马逊有个业界知名的“飞轮理论”:通过持续引入优质的供应商和卖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品——更低的产品、更好的便利性——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从而产生口碑效应,带来自来水流量和更多客户——吸引更多的优质供货商和卖家,形成不断旋转的飞轮,滚滚向前。

这个理论基本已经成为了电商行业的金科玉律。

依托中国庞大的卖家和工厂,上述电商平台只要舍得下血本补贴,在飞轮的第一个阶段,以“低价”为枪头,往往都是“枪出如龙,乾坤撼动,一笑破苍穹”,很快实现卖家和买家同步暴涨、GMV不断创出新高的局面。

Wish当年以极低店铺开设门槛、上传商品无费用等政策,聚集大量卖家以极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引来了一波巨大的流量。

可以说,在第一阶段,Wish将飞轮转得如风火轮一般,卖家、买家、GMV爆发式地增长。

然而,包括Wish在内的许多平台往往容易在第二个环节“半道崩殂”。

当大量卖家涌入,批量注册新店铺,批量上架产品,商品供给量大幅增加,但同时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泥沙俱下,一些卖家回款了部分之后,直接放弃店铺,导致欧美消费者的大量投诉和抱怨,口碑迅速下滑,一些有心深耕平台的卖家也受到了伤害,最终也不得不出走。

这个关口,很像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时必然要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前期靠海外投资,利用人口和资源红利,很多发展中国家搞工业代工和资源出口,很容易起飞,但一旦到达一定的临界点,没有建立自己的全球独特优势,很容易在外资退潮后,陷入困顿。

电商平台也是如此。
 
 
如何平衡飞速增长的卖家和买家关系,是电商平台推动飞轮第二次转动的“关键”。

以“低价”策略叩关的电商平台,这时候往往容易陷入两难选择。

因为“低价”总要有人买单,不是平台补贴,就是卖家补贴,或者就是卖家开始减配,搞“特供版”。

平台的弹药不是无限的,卖家始终是要赚钱的,“砍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

所以很自然地,在“低价”心智下,一分钱一分货,卖家既然打不开价格上限,只能尽量降低自己的成本,从而获得价差,最终导致整个平台生态败坏,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低价”平台往往等同于“低质”平台。

那么亚马逊凭啥能建立飞轮效应呢?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因为其他平台,攻入欧美市场,面前横梗的就是亚马逊。许多平台从“低价”切入,但高开低走,在“优化供应商和卖家结构,逐步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然后通过规模效应,再把价格压下来,持续提供价美物廉的商品”的阶段碰壁了。

就像Wish通过低价占领市场、滚动第一阶段的飞轮之后,在滚动第二阶段飞轮之际“半路抛锚”了。Fanno、Vova等其他跟风而“中道夭折”的平台,其轨迹大体如此。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x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