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Tiktok 所属圈子: TikTok 行业发展

TikTok的博弈:中美能达成什么共识?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发帖39次 被置顶3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1星 回帖互动293次 历史交流热度10.17% 历史交流深度0%
9月14日至15日,中美经贸团队在马德里会谈后宣布,就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双方都强调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争议,但各自的表述背后,折射的是经贸、国家安全与国内政治的多重博弈。
 
今天,我们发动各自的脑洞来聊聊这个已经拉扯数年的“数字治理”问题。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0916/2070c616877a1076d80c8cc8605e942c.png
 
一、当下的背景及前提
中美经贸团队在西班牙马德里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中方表态强调依法审批技术出口与尊重企业意愿。

美方公开称已就关键问题(包括算法与数据安全)与中方达成框架,双方将把成果文件细节交由各自国内程序审批;美方官员称威胁关闭/立法压力在谈判中发挥了作用。

过去一年美国在国会与司法体系对“境外控制应用”的立法、司法审查与行政限制历程是重要约束——2024/2025 年相关法律、司法判决与州/联邦层面限制形成了强烈的制度背景(包括国会、CFIUS史、最高法院案文等)。

简言之:现在谈判在国家安全话语、立法/司法现实与企业商业意愿之间展开,任何“共识”都必须穿过三道关:技术/数据可行的措施、双方国内的法律/审批路径、以及高度政治化的舆论与选举/外交日程约束。

二、把博弈抽象化:双方的首要目标与约束

用博弈论语言把这场谈判简化为两方重复博弈(长期互动、信息不对称、国内政治约束):
 1.美国的目标与约束
目标:从它一开始打着的旗号来说,就是消除公众/情报界对TikTok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感知(尤其是用户数据与算法是否会被用于情报/影响操作),同时维护选民与盟友信心;在可能情况下,保住或转移平台上的经济与监管控制
约束:国会已通过或推动的强硬法案、最高法院/司法审查、选举周期与政治博弈(对外强硬往往有选举红利)。

2.中国的目标与约束
目标:维护国家主权与技术控制权,保护本国企业(尤其是字节跳动)的商业利益与知识产权,避免把科技当作政治工具削弱对外投资与出口。
约束:对技术/算法“出口”有法律与安全评估程序(需依法审批),以及国内政治/舆论对“让步”的敏感性。

两方都面对“国内政治被迫更强硬”的惩罚性成本:一旦任何一方过度妥协,都会在国内被指责“软弱”,这使得任何协议必须设计可验证、可分阶段实施并能对内解释的交换物。

三、可实现的“共识”要素

基于当前公开框架与制度现实,以下是最可能达成的协议成分(按重要性排序):

1.美国用户数据本地化+受美方监管的独立美国运营实体(或“受托运营”模式)

具体形式可能是:在美建立数据存储与处理的独立法人/托管设施,数据访问由美方审核机制(如受信任第三方或监管审查)监管;核心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外部审计或“算法可解释性”接口,而不要求完全转移源代码。

这能部分满足美国的“控制访问与审查权”诉求,同时让字节保留核心IP与商业利益的可能性。新闻报道已提到“通过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作为共识方向。央视新闻

2.算法/模型使用权的“有限授权”而非完整转让

即中国方面同意在受限条件下授权算法运行相关的知识产权给美国实体(或授权限于美国市场、且可撤销/受审批约束),而非将全部算法与训练数据无条件出售。中方对“技术出口审批”表态表明这是他们愿意接受的路径。

3.分阶段与可验证的合规机制(并由双方互认的第三方或共同工作组执行)

先导阶段:技术与架构隔离验收;中期:流量/内容审查流程测试;长期:常态化合规与信息共享(有限且经同意)。这种分阶段安排便于双方向各自国内交代“已取得的可量化进展”。新闻中提到双方继续就成果文件细节磋商并履行国内批准程序,暗示分阶段性。
4.对双方其他制裁或“长臂管辖”争议的政治性互让(交换)

实际博弈中,TikTok问题很可能被嵌入更大的经贸议题(关税、出口控制、实体清单)。中美会谈文本与后续政治表述常用“问题捆绑”以换取让步。中方公开批评美方扩大制裁并要求纠正;美国则以国家安全为由坚持红线——因此在细节上会有“以换取”的博弈。

四、三种可预期的发展情景(按可能性与冲击力排序)
 
场景 A — “管理型共识/有限脱敏”(最可能)
路径与特征:双方签署分阶段框架,建立美国本地数据托管+受托运营/有限IP授权、设立联合/互认审计流程。美国暂缓强制性禁令的实施(延期或暂停执法),中国通过国内审批放行有限技术授权。
影响:TikTok在美继续运营且合规成本上升;短期内市场稳定,美国监管范式(审计/托管)或成为对其他境外应用的模版。此方案满足双方对“政治可交代性”的需求。

场景 B — “有条件分拆/产权改造”(中等概率)
路径与特征:更激进的产权调整,要求字节对美国业务进行更深入的结构性改造,可能包括成立独立的美资控股公司或更大比例的股权让渡(但保留某种技术授权回路)。这通常伴随更明确的法律保障与赔偿条款。
影响:字节商业利益受限但可保留部分全球IP,市场信心短期受挫但长期减弱政治风险;对中国科技企业海外并购/运营带来新范式。媒体有报道谈到“转移控制到美方公司”的表述,但细节尚未公开。

场景 C — “重回零和/再政治化”(低概率但高冲击)
路径与特征:谈判破裂或国内政治压力导致任何临时共识无法立法或司法通过;美国强制实施禁令或要求完全剥离,美中进入更硬的对抗与报复措施。
影响:TikTok面临在美关闭或彻底分拆;两国在科技与贸易领域的互不信任加剧,长期供应链与跨国投资承受重塑压力。考虑到双方已公开表达“达成基本框架共识”,这一场景虽可能但概率下降。

五、观测哪些指标能迅速告诉我们博弈走向?

1.双方高层通话/峰会安排的频率与结果 —— 若总统/元首层面很快就框架背书并宣布合作细节,说明场景A概率上升。

2.美方立法/司法动向(国会法案的修改、行政机构发布的执行指令) —— 若国会通过更严格或反向的法案(例如直接禁止某种授权),则场景C概率上升。

3.中方的技术出口审批速度与口径 —— 若中国监管快速批复并发布明确的IP授权审批规则,说明中方在让步且场景A/B更可能。

4.第三方审计/受托运营主体的技术方案能否达成共识 —— 技术细节(数据隔离、访问控制、审计频率、不可逆最小权限方案)能否被写进协议,是协议能否落地的关键。媒体若披露具体技术条款,说明谈判已步入实现阶段。

5.两国在其他经贸/制裁问题上的互让或加码 —— 如果同时看到互为让步(如部分关税缓和、制裁调整),说明问题被捆绑交换,场景B或A更可行。若看到制裁清单扩大而无让步,说明政治风险仍高。


六、快速预测(短期 3 个月 / 中期 6–18 个月 / 长期 2 年)

短期(3 个月):双方完成细节磋商并向国内递交审核文件;高概率出现分阶段框架文本与政治性延期执行(例如美国暂缓强制实施法案的最后期限)。

中期(6–18 个月):若技术与法律细节经得住审计,出现具体的“数据托管+受托运营/有限IP授权”机制;若遇司法或国会新动作,则可能回到激烈博弈。

长期(2 年):取决于制度化程度——若建立了可互认的审计监督机制,将成为“有条件的国际协同”范式;否则,科技脱钩与边缘化加剧。 

最后,我说说总结
这盘棋不是关于一个应用的存亡,而是关于规则与先例的争夺。无论是美国强调“国家安全优先”,还是中国强调“主权与企业权益”,双方都在为未来的跨国科技治理制定一套可被国内外接受的模板。博弈的技术细节(数据隔离、算法审计、法律授权)与政治叙事(如何对内说明让步)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当前的“基本框架共识”重要,因为它把零和的威胁博弈,转成了一个仍有摩擦但可以谈判与分阶段执行的合作博弈;但这场博弈的最终胜负,不仅由技术与条款决定,更由两国能否把复杂交易“包装”为可交代、可核验、可接受的政治结论决定。 https://wearesellers.oss-cn-shenzhen.aliyuncs.com/ad/question-category-info-81.png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