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经营管理 单干年入百万之后遇到瓶颈:现在精铺模式已...
单干年入百万之后遇到瓶颈:现在精铺模式已经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了,想转变模式尝试去做精品,开私模。但是苦于没这方面经验不会选品,所以不知如何下手?
现在精铺模式已经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了,犹记得21年那时翻看论坛还掀起过精铺与精品之争。而我正是那时候入场的精铺,相较于精品来说精铺相对简单,那时候我不会选品(现在也不会),基本上就是在论坛学习一些前辈的选品知识,然后自己就着手选品单干了。
想当年我意气风发,铺十个产品能成八个,虽然单量不多,最多的也就日出个4-5单。就这样我靠着铺加小众冷门产品稍微做点差异化慢慢的积累到现在年入百来万。再回首以是过去,现在做这个模式的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再小众的产品都是一大堆人抢着做。头部卖家日出2-3单的产品,整体容量一天不过10-20单(客单价10欧左右)产品都陷入了疯狂内卷中。广告费用越来越高,产品价格越卖越低,本土店也开始大量涌入,我甚至一度怀疑现在很多做欧洲站的小卖家都不会核算利润就冲进来卷了。
一个10欧的产品,亚马逊收取15的佣金,VAT去掉20左右的税费,头程尾程再去掉30左右的费用,广告再减去10,成本再减去10,留给我们的利润空间最后就剩15左右。这还没算退货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所以每当我看着新上来的竞品价格都一阵无力,为什么你们要这样子做?你就是做到头部卖的再好一天也只有4-5单啊,有必要一上来就不赚钱也要干我了。我就想着一天出个2-3单然后赚一点点钱喝一口汤啊,都这样了你们还不能放过我么。
还有那些本土店,我现在只要上一个新品,后面必跟本土店。本土店就更加暴力直接了,上来价格拉倒最低,他这个最低是不包含VAT税费的最低价,嘿,本身我们就剩15左右的利润空间,他上来就减了20的利润空间,你怎么玩?你们是赚外国人的钱心痛吗,还看着别人喝点汤都眼红了。
我虽然不会选品,不过我眼光还不错,我发现过一些不错的产品,但是基本上都是卖个2-3个月,然后市场就烂了,之所以能坚持2-3个月那是因为现在欧洲头程各渠道真的是一言难尽。
我现在就想转变模式,想尝试去做精品,开私模。但是苦于没这方面经验,不会选品,所以不知如何下手。也想组建一个小小团队,招一两个精品开发,但由于自己没有这方面经验,再加上现在社会经济动荡又有点不敢去冒这个险。
再这样下去我感觉迟早会死,自己想不明白,所以想请教一下大家我该如何转变,招一两个精品开发组建一个小团队搏一搏,还是自己找个地方去学习产品开发(我估计找不到),自己没有接触过精品开发,所以完全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不想慢性死亡,求解惑。
33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先从美国来说:我这个类目真的就是掰手腕的市场,现在低价对于我这个市场已经是很常见的手段了。做久了你会发现没有底蕴在里面,根本站不住脚的。从前年开始新卖家一轮接一轮。一个一个退场。其实当有些卖家我看着低价进场。就已经确认一个事实:就是死路一条血本无归。但是有啥办法拦不住头铁硬进啊。两年里有一个卖家我都不想吐槽了,是杭州的。就是属于那种纯搅局的慈善卖家。不从产品上角度去做市场。硬生生把市场搞臭了。现在我看也慢慢退出市场了。
所以建议美国从长远角度去思考。产品绝对是你最大的基石。低价和推广只是一种手段。
英国站点:英国市场比较操心,整天担惊受怕的。首先从市场角度去说,我这个类目当然没有美国站点这么大。举个例子:美国市场有100个卖家。大家都在低价赚吆喝。优化产品。一本心思的推产品。
但是英国就不同了:英国市场有10个卖家,当你把产品推上去。最顶上的那个卖家就会跟你动心思。什么产品差评。分析你产品有没有弄死的点。能搞的点先跟你搞上。所以欧洲站点有些政策你要揣摩清楚。当然美国市场小的也有这情况。
所以想做精品。1:长远来讲产品绝对是王。2:确定类目,分析自己在这个类目有没有掰手腕的能力。3;精品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很费心思,很多东西要做到极致要有耐心。而且要做到别人有的你也要有,别人没有的也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