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 案例分析 # 新上的产品在三个月内销...
# 案例分析 # 新上的产品在三个月内销量冲到同品类产品的第二名,并且一直保持高价,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大佬们帮忙分析分析?

1)6月5号上线到目前仅132天;
2) 收录流量词有1626;
3) 最近一个月销量6000+,在会员日前(10月8,9号),基本都保持2000+;
4) 评分数 1218,
5) 价格一直保持99以上(该品类的平均价格在78左右);
为什么它能够一直保持99高价(统计了9月份这个品类,近6个月上架的新品,单价都集中在60左右)?销量还能不断的提升?是什么原因呢?

1)6月28日,价格199,卖家数1,评分数2;
2)6月29日,价格119,卖家数2,评分数120;
一天增加了118个客评,是合并子体了吗?
3)到7月17号,卖家数增加到3,但评分数从155下降到15,但过1小时左右后又恢复了;在这里是什么原因导致评分数下降的呢?跟增加一个卖家有关系吗?为什么评分数调了之后,又很快恢复了呢?

4)到7月31,子体的销量达到2000+,卖家数增加到5家; 整个历史,卖家数最多为7;
a) 如何能查询到这些销量的来源?例如:多少比例是站内的?多少比例是站外的?
b) 站外的都有那些渠道?
c) 商家自己使用多个店铺进行跟卖,都有那些目的呢?一般不是使用一个小号跟卖?怎么一下子使用那么多账户跟卖呢?并且也不断的调增调减?


1) 该子体的评价数是1218,通过卖家精灵查询,但实际只有862个,并且在亚马逊的listing也没有看到其他变体,是合并其他变体后,其他子体的评论看不到吗?这里看不到其他子体,是将其他的变体拆分或下架的原因吗?
2) 如何看出那些评价是SD来的?因为从下面的整个留评率就有异常;

3) 在卖家精灵下载的评论中,有些评论不是VP也不是Vine;
a) 这些评论就是直评吗?
b) 正常一个ASIN能上多少条直评?
c) 直评会一直在?还是过一段时间后会被删除的?
d) 直评是否会存在违规?


1) 如何短时间内做到能收录这么多的流量词?并且自然流量占比还比较高?
5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有:新品期推荐权重扶持、站外/私域code补单、关键词软件、SD/测评,这几个手段或结合其他手段 组合进行。
2.“卖家数增加到3,但评分数从155下降到15,但过1小时左右后又恢复了;在这里是什么原因导致评分数下降的呢?跟增加一个卖家有关系吗?为什么评分数调了之后,又很快恢复了呢?”
前面评论暴增,应该是变体合并共享了评论的结果,或者镜像链接评论。
之后变体被拆了,或者评论共享丢失,再把变体刷回来 评论就恢复了。
被跟卖的话,你得看看店铺品牌名是不是R标,如果不是R标,被第三方跟卖正常,如果是R标,有可能是他自己跟卖自己。
3.“如何能查询到这些销量的来源?例如:多少比例是站内的?多少比例是站外的?”
这个肯定查不到,我之前找亚马逊付费经理给的报告 最多给出站内外流量占比区别,间接去判断占比,直接给站内外销量是给不了的。
站外的渠道包括FB小组、INS、YouTube、tiiktok、各种deal平台如dealnews、slickdeal、techbargin等。
“商家自己使用多个店铺进行跟卖,都有那些目的呢?一般不是使用一个小号跟卖?怎么一下子使用那么多账户跟卖呢?并且也不断的调增调减?”
跟卖自己链接的目的有:后续用以库容补充、连秒BD、刷划线价、小号种子链接刷权重、测评等操作。
4.“在亚马逊的listing也没有看到其他变体,是合并其他变体后,其他子体的评论看不到吗?这里看不到其他子体,是将其他的变体拆分或下架的原因吗?”
有可能是镜像评论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这个产品安利性比较强,通过红人/素人 折扣营销留评的概率也比较高,我们以前做假发也搞过类似的,1000个折扣订单放出去,按留评给折扣,素人/红人/私域/社区论坛/小组的流量放出去,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就是比较吃资源。
5.非VP、非vine的情况下,大概率就是直评。 直评是按比例来的,1000个评论总数里,一般直评是20%左右可以显示。
直评率过高就会有风险。
直评显示久的话一年多,慢的话几天 几个月 都可能,因为这个很看买家号后续的行为影响。
6.短时间流量词暴增,自然流量占比高,还是和前面讲的,新品期推荐权重扶持、站外/私域code补单、关键词软件、SD/测评,这几个手段或结合其他手段 组合进行,因为现在算法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新品的单量、流量刺激带来的权重增长,要比以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