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职业生涯发展 你和那些底薪一万五的运营究竟差了哪些能力...
你和那些底薪一万五的运营究竟差了哪些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离那些底薪1w5(这里只是指代哈,我更想说的是,离高薪),到底差了哪些能力?
跨境电商人的科学世界,
真知、灼见,
喜悦或快意的君子之争。
见智慧,见性情。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和知无不言共同所有,未经本站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41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jifeng001 、 kuayue72 、 molly茉莉 、 低维质子 、 快乐搬砖人 、 EZ 、 星泪de暖意 、 蜗牛小姐5号 、 Martin肉 、 hy35409 、 hff926 、 我的派大星呢77 、 daytdays 、 卷不动了 、 Judy liu 、 伍狮子 、 啊俊 、 惟手熟尔 、 0暖心向阳 、 晚晚 、 猫鲁鲁 、 wubu 、 yyn0516 、 horson520 、 shin飞来飞去 、 灵犀的小毛驴 、 hermia 、 空梦白日 、 嘟嘟胖猫 、 Riza 、 ss圆 、 Razyer 、 onlyyjmin 、 刘赛飞 、 gdhyybb 、 曼托拉斯 、 LisaZ 、 navykefu 、 小熊姐姐weibo熊大跨境创业 、 宝喜宝喜 、 萌新求爆单 、 Qiyao Sun 、 深深深情 、 又右柚 、 Enswergh 、 Satan_960 、 SamTang 、 这人可真懒 、 Aimee123 、 Samlynd 、 weixin65047 、 大风吹Edi 、 阿醒 、 是一只嗨皮鸭 、 锦鲤大春 、 一棵树 、 asddsa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koyomo 、 yitian5039 、 小杨同学 、 嗷呜一下吧 、 像樱桃的桔子 、 JohnnyZ 、 chitung 、 Dirtytc 、 江浙沪不知名卖家 、 yanyan09 、 小青 、 lanlilz 、 小天秤 、 无言xb 、 白猫猫 、 盐先生 、 淡橘色的加州阳光 、 砸锅卖铁搞运营 、 Garter 、 yyyal666 、 小白菜白又白 、 北冥有鱼C 、 forlani 、 白石敬 、 huawei 、 Iamryota 、 zen13198931370 、 Melody5 、 HappyLee 、 我爱吃饭 、 烟雨袅袅升 、 zrain 、 小鸭子嘎嘎嘎 、 亚马逊老油条 、 Gypsophila 、 小黑发 、 艾欧尼亚第一运营 、 Amandayu 、 勾子 、 inter088 、 粗腿长颈鹿 、 黑马 、 林从向 、 跨境电商搬砖人 、 lc23mm 、 木西777 、 life with you 、 伏天余生 、 灵魂烤肉来否 、 天可怜见 、 吃热狗会狗上身 、 大肠999 、 sobreaker 、 Ru桃子 、 a1240606276 、 sakurabobo 、 来将可留姓名 、 宇宙无敌美少男 、 fang2020 、 抓不到 、 可可梨 、 每天进步亿点点 、 汤圆啊 、 Almost_ 、 彦 、 express 、 yang2feng7 、 小青龙111 、 星星点点 、 橘猫啊 、 soyolga 、 王王王王王凯丽 、 RichelYan 、 苏打水 、 leniania 、 Edinburgh 、 影随13090341 、 云朵朵朵 、 聪明瓜子 、 mandy墨染 、 mate豆 、 壹拾柒 、 臻观筑品 、 北极鹰 、 正一1994 、 8块腹肌彭于晏 、 不是你的HQ 、 土豆007 、 zannnnn 、 螺丝退役选手 、 Closer223 、 Cynthiawy 、 小雨New 、 pony9527 、 Arunrun 、 白小麓Zz 更多 »
第一阶段:摸索-打好基础,只能完成任务,不能制造任务。
15年入行在一家公司做半铺货半精品,入职3个月的时候,让我带新人,带了一个月自己私下编辑制作了部门标准操作的SOP,包含基本操作,新人培训,公司制度等近50项资料。赶上当时公司转型要做SOP开了个全体会议,第二天打包提交给了主管,后续被作为新品培训/公司新增小组的指导材料。
15年年底公司亚马逊从几十万美金到150万美金左右,成为支柱部门。但是那时候发FBA的比例只有20%,春节前供应链出了问题,每天加班到10点左右,边处理订单边把后台policy看了一大半。还记得当时英语比较差,光上传listing这个pdf就几十页,看了几天。整理了个Amazon专业术语词汇表,坐地铁的时候听着。用了两个多月后台操作基本门清。
次年公司艰难转型到精品路线,勉强成功。开始第一次拿提成,从一开始业绩只有5w人民币做到业绩有7 80万人民币。提成能拿1千多,很开心。这期间了解了产品开发-文案编辑-美工-采购-运营-推广-数据分析-打单发货。每个都懂一些,但是只知皮毛。
第二阶段:真正入行,初步了解行业全貌。自己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运营的一亩三分地上摸爬滚打。
16年年中跳槽,去了一家小公司从零开始。底薪要了8k,提成要了净利的5%-25%。后来才之后给我这么多是因为之前他们死了一个亚马逊项目。死马当活马医,招一个人做着。反正提成是梯度的每个月净利3w以内提成无。
小公司底薪高,但是底子差,什么都得自己来。打包发货-上架-拍图,甚至库存还要跟别的部门抢,繁琐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搞了2 3个月把基础流程打好了。做了差不多半年以后开始有提成。这中间可是一个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无限循环。
(我们sku只有50个左右)
备货不足-我们做了一个FBA库存分析模型,中间还使用了高数的公式。后面我们的重点款FBA库存流转天数做到40天,分仓库存流转天数60天。
跟其他部门抢产能-我们做了分仓,重设了基本仓/最低库存预警/调用机制/插单机制/库存出入库标准,从FBA-亚马逊分仓-国内仓-生产单的3级储备,可以说在线的asin断货3天以上的,我们直接就扣kpi绩效了。断货7天以上的就没见过。
产品单价低-优化定制了新的包装规格+请小物流计划,把FBA费用从3.19/2.41降到1.5美金左右。
增长不足-开了ebay/SMT/ETSY等其他平台;甚至后续还做B端客户,后来其他业务占了Amazon的1/3左右。
自有产品竞争力差-开立了实销项目,迭代了近10个版本的选品模型。选了30个左右,有3款爆了,能跑到1k名以内。
然后就迅速增长,最多的一个季度我们团队3个人拿了8w左右,我是老大一个人拿走60%美滋滋。拿到提成之后,第二个月底薪就直接涨到了12k。但那个时候开心归开心,已经开始感觉到亚马逊行业不好做了。
第三阶段:有了思考,有了视野,但是没有清晰方向。对新知识饥渴,焦虑。
我们的产品算是蓝海,很好推,站外基本没接触过,毛利能做到40%。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已经陆续有大佬入场。首先能感觉到的就是多了很多价格低+review特别快的listing。尤其是17年底,我们的爆款新卖家起码多了有几十个。那阵子看着毛利润直线降低,每天在想同一个问题:就别人都搞S单站外,我们这么闷头搞,明年怎么办?加上老板涨了薪资之后期望更大,结果增长速度变慢,也有些着急。
思考了1个多月,第三季度提成算了下只有2w不到,于是直接辞职。
一辞职就是1个月。
这一个月其实没闲着,但是17年的主管直接去要价13k-15k,面试了几家有实力的都能承诺给到12k,多1k就都没下文了。这一个月是痛定思痛的一个月。
通过面试,也接触了一些公司/朋友。他们的模式/业务结构/运营思路给了我很大启发。其实作为每个环节都亲自做过的负责人,很多思维一打开就一下串联起来了。
重新编辑了简历,果然没两天就拿到了15k的offer。但是这个公司是个坑。老板卡死一个店铺只能先推一个产品,日出单50单以后才能再上架第二个。此处暂且不表。总之是实习期没过就主动离职了。但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反而打开了一个方向。站外流量。
17年底,18年初S单真的疯狂,我感觉自己从一个小乡村一下到了亚马逊江湖一样。真的是开眼看世界了,亚马逊行业真正的让我感觉到日新月异,隔一个月打法就完全不一样。各种推广方法,黑科技第一次接触到。这一个月多没干别的,一个店铺就一个sku说实话活做得再细也是闲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泡论坛/聊天,积攒资源了。
这阵子是最焦虑的时候,一方面是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新的不了解的领域的急迫感,想迅速的掌握并有所建树;另一方面是对比其他大牛,一下感觉到自己无知且毫无积累。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看着论坛上哪些神级运营,神级listing,搞的自信心备受摧残,深受打击,因为想不出来别人怎么推上去的。老是问自己,我要这么多底薪,是不是太过了,自己值吗?
这中间虽然焦虑,但是也注重补足站外/测评/deal/红人的一些知识,手上也攒了有一些二手资源。加上带过团队,下家很快谈好了底薪不变。提成也是算毛利,这次公司是一个有底子的小团队,公司实力虽然很强,但是亚马逊项目刚做不久,聊了之后老板很看好我,也给了足够的信任,第一个月就转正。每个月给预算10-20w基本可以全权处理。
第四阶段:跟着行业乱战,朝着“大神”进发,迎来一地鸡毛
我对亚马逊行业17-18年整体的感觉是,这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踏实赚钱的人少了,急功近利反而大亏的人多了。尤其是因为所处位置,所能调动的资源这些基础上,越是深入了解内在,越是觉得乱象丛生。
我们团队从4 5个人,成长到后期的15个人左右。可以说这路上从僵尸listing/自建S单系统/测评机构/deal玩法/fb红人/低价广告/无限LD/翻新asin/合并变体,这些基本都尝试过。有一些方法做的时候我们单量起得很快,但是几乎不赚钱,最猛的时候货是一个柜一个柜的寄过去。但是除了一直投钱进去,净利润一分钱没见过。
我相信很多所谓的亚马逊高级运营,都是在这个阶段,甚至很受大家吹捧。但是要仔细核算净利润,有几个能面色不改?做卖家的挣快钱的有,挣了快钱收手的没见过,一直挣快钱的没听过。
第五阶段:踏实赚钱,寻求手段,不忘目的,手段有用则用之,手动无用则随之。
我们真正赚钱的业务,反而是那些正常推得产品,虽然也有S单,但每个sku推广成本投个2w人民币不到,基本到10个周左右就开始回本。于是我们开始转型,毕竟做了半年多虽然有量,但是不赚钱,我可是没有任何提成的。因为老板对我很信任,所以从几个月前之前,基本上跨境的事情都是我在负责。每周汇报。所以这个转型说是转型,其实就是一个决定。
团队的人基本都是我招来的,很多甚至是我带出来的,调整起来很快。1天就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开发-运营-推广-物流-采购-数据分析 6位一体成立一个项目组。从这开始我们给每个产品预算6w,推广费用花掉一半。持续选了7 8款,进行了4个月小有成效。前期单子起的较快,但是推广过后稳定下来的很少,只有两款表现还行,一天加一起能出个一百多单。就这样勉强算是止亏为营,再往后到现在这个项目就一直持续盈利。我的提成也开始能拿到了。从1k-到5 6k,虽然不多,但是陆续在涨,很踏实。
后来我们团队扩建,运营的事情就招了个主管来做,我升职不涨薪作为整个跨境系统的负责人,机缘巧合就开始接一些代运营的活,主要还是老板的朋友。也不收服务费,说的是赚了平分,赔了就当是测试。都是江浙这边的工厂老板,一期我们就接了2个项目。
我们借鉴别家代运营的流程,简而化之开始了我们的新代运营项目,从开店-初次备货-运营方案-推广预算开始做计划,做了3个月,然后到了年底,虽然业绩不太好,每家店2 3w美金,但是好在不算人工成本的话,基本都是略盈利。算是走通了代运营这条路。
第6阶段:亚马逊只是海外市场的一部分
现在我已经从上家离职,被现在公司挖来做海外市场运营,薪资25k。
缘由是之前推产品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在做品牌推广/社媒的社群运营/美国线下了。其实现在我才知道这些东西跟海外品牌推广是有重叠部分的。去年年底猎头介绍,双方初次谈的比较愉快,但boss的时间太赶没见上面,我本人对于这份工作了解后,也茅塞顿开,像是在亚马逊的路上突然出现一个进阶职业。也是真正用心准备了几天,拟定了一份30天/3月/1年计划,带着计划去谈,一次成功,敲定底薪25k,13-15薪,盈利后增设季度奖金。
这份工作开始了2个多月,我们是全新团队,但是公司国内主体业务非常健康且上升迅猛,所以给我们的要求是1年时间里,从平台为突破口,达成几个战略目标。这里暂且不表。但是在工作中,在其位则谋其政,新的思路和视野陆续打开。才知道亚马逊只是海外业务-C端-线上-平台的一条支线。
广阔的前景还在更前方。品牌调性-品牌故事这些以前嗤之以鼻的东西,现在是重点内核;产品设计不光是产品本身,还包括产品为核心的一整套的设计。
我们不再追求日出百单,一些新的关键字 出现在核心指标里面,如目标客户,新客来源,流量分析,客户市场调研,复购率,客户价值,售后反馈,会员体系,加盟代理等
我终于发现,无论是亚马逊/wish/速卖通还是独立站又或者是dropshipping,走到头我们都是一条路。
市场上永远有大卖小卖、精品铺货,但是大卖往后走都是做品牌,做品牌到最后都是要改变对平台的依赖。
下一阶段在哪,也许已经脱离了亚马逊运营的范畴,但广阔天地,往前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