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Amazon Amazon销售和运营

亚马逊一年多,一头雾水地碎片化学习各种平台各种博主,真的想有一位师傅系统的教教我

发帖3次 被置顶0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39次 历史交流热度23.26% 历史交流深度0%
题主21年毕业就入职了一家比较大的跨境电商公司,这个公司的模式是一盘产品多渠道布局,走品牌的路线。于是我就负责了一个小平台的开荒,也许是公司资源好+第一份工作我做的比较认真,店铺从零起步起的很快,三个月就做到了五百单一天,半年差不多稳定在八百到一千单。当时感觉看到了一点点销量的天花板,加上客单低、利润率低,运营过于简单,蜜汁自信的我离开了这家公司,决定要入坑亚马逊。

入职了一家非常小的公司,总共就三个运营,每个人都很佛系,完全没有大公司的紧迫感,老板也很佛系有其他主业不靠亚马逊赚钱。于是乎在这里温水煮青蛙一年,啥也没干成。四五个链接,销量不高、出单不稳、ACOS爆表,一年只卖了7w美金。哪怕老板从来没过问过这些东西,也没有骂过人,但是我自己对于给老板亏了好几万块钱非常过意不去。这个成绩哪怕我想跳槽去学习,恐怕都没有公司敢要我吧。

这对于我这位前平台“顶级运营”非常挫败,我希望有一位师傅,能够帮我看看我是哪里做的不到位、让我学学好的运营应该是怎么做的,如何在亚马逊上赚到钱。我的青春也不能一直拿来煮青蛙呀...
 
已邀请:

应如是 - 天助自助者

赞同来自: lucky9827

楼主这两次经历,应该能深刻意识到,平台很重要。
很多运营在某个平台,做出成绩,就意气风发,没法客观去认清自个在过程里的实际贡献,所以我看人的简历,从来不怎么去关注面试者过去的业绩成果情况。伟人说的,个人的努力是必要的,历史/时代的机会也非常重要。
好的运营,不仅仅停留获取和具备较多的知识内容,现在信息知识的获取难度是在持续走低的,chatGPT的出世更是进一步减少信息获取门槛。
好的运营,是能够对较多 全面的运营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演绎,触类旁通,形成一套自己的运营思维、见解。
而不是现在动不动就标杆“精细化”运营,我现在面试的几十个人里,简历一堆“精细化”,实际面试起来,大家所谓的“精细化”普遍都是单纯的为精细化而精细化,每个步骤每个流程看似表面内容做的很细致,实际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为啥这么做,做出来的推广计划毫无针对性,放在什么类目产品似乎都可以共用的样子。
 
好的运营,除了上面对岗位内容有一个微观层面的见解和系统认知之外,还需要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宏观的动态认识。从最早的测评时代,到后来的白帽运营,精细化运营。再到后来的供应链为王,结构化运营。再到现在可能进入的AI辅助运营等。
这背后是规则政策的变化,生产工具的调整(AI),生产方式的升级(更加柔性化)。对行业变更的跟踪把握,才知道从顶层设计上,什么样的平台才是阶段性NB的平台。
 
楼主可以回顾下自己的经历:反过来讨论,你在第二家,产品如果一般般,进入市场的时机也不具备优势,老板自己都佛系的情况下,打工人还咋发力干,老板没骂人,一方面可能说明老板有钱舍得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板就把你们当工具人,老板自己深知产品不咋地,怪罪你们也没啥意义。这种情况即便你当时的岗位素养比较高,也很难挽救。
 
所以楼主对自己的两次择业总结分析,不要仅仅停留在提升自己的运营水准,还需提升对公司平台选择的判断分析。
否则你今天提升了自己水准,他日误入平台,你又得上来发帖怀疑人生咯...
 
 

应如是 - 天助自助者

赞同来自: lucky9827

楼主这两次经历,应该能深刻意识到,平台很重要。
很多运营在某个平台,做出成绩,就意气风发,没法客观去认清自个在过程里的实际贡献,所以我看人的简历,从来不怎么去关注面试者过去的业绩成果情况。伟人说的,个人的努力是必要的,历史/时代的机会也非常重要。
好的运营,不仅仅停留获取和具备较多的知识内容,现在信息知识的获取难度是在持续走低的,chatGPT的出世更是进一步减少信息获取门槛。
好的运营,是能够对较多 全面的运营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演绎,触类旁通,形成一套自己的运营思维、见解。
而不是现在动不动就标杆“精细化”运营,我现在面试的几十个人里,简历一堆“精细化”,实际面试起来,大家所谓的“精细化”普遍都是单纯的为精细化而精细化,每个步骤每个流程看似表面内容做的很细致,实际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为啥这么做,做出来的推广计划毫无针对性,放在什么类目产品似乎都可以共用的样子。
 
好的运营,除了上面对岗位内容有一个微观层面的见解和系统认知之外,还需要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宏观的动态认识。从最早的测评时代,到后来的白帽运营,精细化运营。再到后来的供应链为王,结构化运营。再到现在可能进入的AI辅助运营等。
这背后是规则政策的变化,生产工具的调整(AI),生产方式的升级(更加柔性化)。对行业变更的跟踪把握,才知道从顶层设计上,什么样的平台才是阶段性NB的平台。
 
楼主可以回顾下自己的经历:反过来讨论,你在第二家,产品如果一般般,进入市场的时机也不具备优势,老板自己都佛系的情况下,打工人还咋发力干,老板没骂人,一方面可能说明老板有钱舍得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板就把你们当工具人,老板自己深知产品不咋地,怪罪你们也没啥意义。这种情况即便你当时的岗位素养比较高,也很难挽救。
 
所以楼主对自己的两次择业总结分析,不要仅仅停留在提升自己的运营水准,还需提升对公司平台选择的判断分析。
否则你今天提升了自己水准,他日误入平台,你又得上来发帖怀疑人生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