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复盘思维在亚马逊运营中的应用
复盘思维在亚马逊运营中的应用
为什么有人工作非常努力,却一直犯同样的错误?
为什么有人工作5年,却只有1年的工作经验?
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复盘。复盘是接收反馈的一种方式,要想在工作中有所成长,我们需要学会复盘。乔布斯经典演讲中说到,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向后看,把过往经历过的事情串起来,学习经验,这就是在复盘。
我们也需要主动回望过去。没有这个主动自省的过程,那么生命中的片断经历就只是散落在记忆海洋中的碎片。我们需要复盘,把过往有价值的东西串起来,来更好的指导我们往后的工作。
回到做亚马逊上,我们上架一款产品无论最后是成爆品了,还是不温不火,还是失败了,事后我们都需要去复盘。
只有从复盘中,我们才能得到成长,而不至于会出现,工作5年了,但是工作经验还停留在1年上。
很多做亚马逊的运营,都会建议别做纯铺货,为撒?因为铺货人得不到成长,只有做精品运营经验才能得到成长。
做精品,就需要有复盘的思维。
复盘需要的东西:
1:记录,记录数据。复盘不能空想,得有实际可支撑的数据,亚马逊早几年,日常工作需要做大量的记录表格,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后面总结和复盘使用。现在市面上目前有很多ERP都可以帮我们记录数据,推荐其中一款,优麦云,价格实惠,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比如记录关键词位置和排名,有优麦云插件,
2:反思过程。比如,对一个广告活动,你做了哪些改动,除了要记录下来,还需要分析改动前效果是什么样,改动后效果是什么样,这样事后就知道是做了正向的优化还是反向的优化
3:提炼结果,汇总成经验总结,比如形成口诀,或者能一句话让人明白的道理。类似,七分看选品,三分看运营。农村包围城市运营打法。低价螺旋打法。标签打法,海王打法,瀑布流打法等。

复盘也是学习的一种。学习有三种方式,向自己的过往学习(复盘),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课堂上的老师学习。


学习之后,我们还需要思考和落地,致知于行知行合一,不能落地的学习就成了纸上谈兵,对我们没撒实际作用。我们从过往运营的产品中学习经验,从优秀同事身上学习,从各种大卖和老师分享中学习后,我们还要把这些学习到的,落地到店铺实操中,在落地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很多人听过螺旋打法,但是自己回来,就没办法模仿复制成功。这就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
有些东西具有局限性,比如大麦分享的可能都是爆款经验,而你当前的店铺库存少,每日广告花费还有限制,就不能复刻。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过往我们运营经验的总结复盘,来制定当前适合的运营策略。
我们在日常运营中,还会遇到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价格,销量,需求,利润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你价格下降,销量上涨,广告ACOS表现好,这个时候利润是多少。你价格不变,销量是多少,利润是多少。你价格上涨,销量下降,但是每单赚的更多了,最后总利润是多少。
经济学中,有价格,需求,销量的曲线图。由需求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普通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但是声望产品(通过品牌价值、质量标签或品牌效应来吸引消费者的商品)就不是,降价对品牌逼格是致命伤,比如去年的宝马汽车价格战,3系降到20万出头,但是只持续了38天。因为降价让宝马的品牌价值大跌,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急剧下降,环比下降28.81%,同比更是暴跌42%,显示出其策略并未奏效,所以有些产品是不能靠降价促销量的。
如果,没有一项工具,我们很难平衡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优麦云这种工具,就很好的帮助我们实时计算出每天的利润,来辅助我们做决策,什么时候做促销,是降价总利润高,还是提价总利润高。



总结:你做一个产品,记录做的过程,最后这个品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还是不温不火了,自己总结一下,有哪些关键节点,做下一个品的时候,再反复一次,做10个品下来,就差不多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思路和打法。经历个3到5年,就能在亚马逊行业有所成就。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