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有没有一套简单明了的指标,能快速判断一个...
有没有一套简单明了的指标,能快速判断一个类目是否值得进入?我总结了一些:市场体量、评论数量......
看了些帖子,基本都是比较详细的叙述,我想着,有没有简单点的指标,能让你比较快的判断市场是否准入。
总结一些,我们从 卖家精灵,sorftime之类的软件能看到的指标作为判断标准(我只用过这俩)。
——————————————————————————————————————————————
有人分享和看帖子,就二次编辑一下
亚马逊的细分类目非常非常多,如果要细化指标其实工作量非常大,我写这个的本意是我自己在写脚本的时候,顺手记录这么些市面上常见的指标。
然后通过抓取指标,判断类目的可行性(各自的标准来),然后再进一步的分析类目,因为太卷了,希望能获取不同维度的数据,多看一看不同的类目。
目前在做的事是:根据不同的商品类型去抓取数据,还在进行中。
然后,谢谢大家的分享;AI愈发成熟,要多借助自动化技术,减轻负担啦。
——————————————————————————————————————————————
1:市场体量
前100的总销量,TOP1的月销量,你的预期目标位置单量,满足要求即可;如果比较新的类目,那就是TOP1的销量,TOP10的销量,设置你的目标值
2:评论数量
整个类目的评论数量较少,那可入可能性高一些;整体评论数量极多,那就慎重考虑类目的竞争性
3:价格差
TOP100的价格分布范围,维度越大,我们见缝插针的地方就越多,可以做的价格档位就会比较自由,相对类目容纳度更高
4:新品入榜率
以3个月为新品维度,判断TOP100中新品的占用率,比如有个 10% 的榜单变化率,那我们进入类目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如果榜单很稳定,那进入的代价就会大很多
5:类目的退款数据
这个可以用类目分析工具去大概看一下,类目的大概退款率,作为判断,退款过高,就不适合我们小白新手进入,产品的把握难度大
6:垄断系数
包括了品牌和卖家,垄断系数很高的类目,大概率是有实力很强的卖家在操作,慎入。一般超过 40% - 45%的类目,就要考虑入场难度
7:类目的流量趋势
考虑好季节性和四季型流量,不要在过季期间开季节性的产品,入场时间的失误实属不该
8:卖家属性
因人而异,但是是一个可以参考的点,可以挖掘一些不一样的产品
有了一些具体的指标,完全可以写一些脚本,实现自动化判断类目,筛选一些自己需要的类目进行专门的分析;
如果有一些指标补充的,欢迎大家补充。最好是能比较简单直接获取到的数据。


















倒计时:
13 个回复
热心市民某先生
赞同来自: 喔母鸡啊 、 dfahal 、 超级麦乐鸡块 、 LitheliJerry 、 简约煎鱼 、 Randyyy 、 脆皮吴花肉 、 andzkn 、 13868962776 、 追风筝的城 、 幸运观众Cole 、 你喜欢海我一直浪 、 Allen0608 、 linxxxxx 、 Hjqbinian 、 max人间痴狂客 、 昼短夜长秉烛游 、 希望北想安静 、 兔子是种花家的 、 电商大 、 面包小姐2024 、 Hahaaa 、 TristanLudlow 、 mate豆 、 文kkkkkk 、 Eatingsen 、 鲫鱼鲫鱼 、 吐泡泡喵 、 夏天kk在乘凉 、 Melissa19960 、 peipeihe 、 求知欲大大的小白 更多 »
有没有暴力垄断
看头部是不是一两家牢牢把控,渠道、供应链、品牌壁垒都特别高。要是有,就算利润看着高也很难撬开。
如果市场上有不少中小卖家在做,而且还能活得不错,那说明并非铁板一块。
利润空间够不够
不要只看销量,要看毛利。即便是小市场,只要利润空间合理,也值得试。
算清楚成本结构:进货价、物流、推广、平台抽成,最后能不能落到你口袋里。
剩下的很多“分析模型”,其实都是在这两个核心上绕。只要不是寡头垄断,只要算下来能赚钱,就可以小规模先进去试试。跑得起来再加码,跑不动就撤,成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