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知识产权 跨境卖家必读:商标抢注预防与应对全攻略
跨境卖家必读:商标抢注预防与应对全攻略
商标抢注已成为跨境卖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无论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主流市场,还是一些新兴市场,都存在着专业抢注者盯着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中小品牌。他们利用卖家品牌保护意识薄弱的漏洞,抢注成功后反向勒索,甚至要求支付高额"赎金"。防患于未然,必须要有预防动作才行。
一、商标抢注的预防策略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商标被抢注的风险:
- 尽早注册,优先布局,特别是在亚马逊仅用白名单的卖家:商标具有严格的地域性,仅在注册地受到保护。在计划销售的市场提前进行商标注册。
- 全面覆盖重要市场:比如不要以为注册了欧盟商标就万事大吉。在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抢注者依然可以利用各国商标体系的差异进行抢注。建议在申请欧盟商标的同时,同步提交欧盟中主要国家(市场)的商标注册!抢注的典型例子特斯拉被抢注案件:抢注时间是2006年,中国商人占某生,抢注了"TESLA"、“特斯拉”等中英文商标,并索要高达上千万美金的转让费。海信被抢注案件:海信的商标HiSense被西门子在德国抢注了,经过漫长的谈判后,海信最终以几十万欧元的代价从西门子手中赎回了自己的商标权。2025年出现职业抢注团伙,据了解,已超过700个卖家商标被抢注,可能还在增减。操作手法就是盗用卖家真实的商标名称、产品类目甚至身份信息进行申请,并立即进行亚马逊品牌备案,以获取listing编辑权进行跟卖或者勒索。有这种情况的卖家朋友,及时在亚马逊后台关联被抢注商标,阻止备案流程。
- 进行防御性注册:在与该商标类似或非类似商品类别上分别进行防御注册,做好商标布局,以免受到侵害。必须要考虑未来业务拓展可能涉及的产品类别。
- 留存使用证据:注意保存销售订单、物流单据、后台销售数据、广告投放记录、社交媒体推广截图等关键证据。这些材料在应对抢注时非常重要。
二、发现商标被抢注后的应对措施
即使发现商标已被抢注,仍有机会挽回:
- 及时提出异议:发现抢注后,若抢注商标还在申请中的公示期(通常为3个月),可立即委托可靠的代理商向当地商标主管机关提出异议。例如在德国,DPMA的商标公示期内可提出异议。主要证据整理就是(下文结尾整合所需证据)第一条的第4点,还有知识产权证明,比如已注册欧盟,但在德国被抢注,那需要提供欧盟商标证书;若对方还有对你进行勒索的,也要保留好该聊天记录/邮件。如果有能证明对方注册商标未有实质应用的证据。
- 申请无效宣告:对于已经注册成功的商标,可以向当地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申请。需提供自己在先使用或对方恶意抢注的证据。与提出异议的证据相同。(下文结尾整合所需证据)
- 行政与司法途径并行:向工商部门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在德国等国家,可选择商业法庭进行侵权诉讼。
- 协商解决:在某些情况下,考虑到时间成本和诉讼费用,与抢注者协商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方式,但需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
三、构建长期商标保护体系
- 建立监测机制:委托专业代理机构进行商标监控,针对易遭抢注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周期性监控。
- 定期更新商标档案:建议采用“本地子公司加本地律所”双管理模式,每季度更新商标使用档案。
- 海关备案保护:向当地海关申请知识产权备案,防止侵权商品进出口。
- 全流程风险管理:从选品到运营,建立“申请—监测—维权”全周期管理体系。
四、证据资料
- 保存销售链接订单、物流单据、后台销售数据,销售链接最好是能提供最早的上架开始商用时间,而且该链接当时有效链接的。
- 广告投放记录、社交媒体推广截图。
- 知识产权证明,如已注册欧盟,但在德国被抢注,就提供欧盟商标证书;
- 对方还有对你进行勒索的,也要保留好该聊天记录/邮件。
- 若能提供证明对方注册商标未有实质应用的证据也是可以的。以上证据,非必须全提供,主要还是能提供1和3点的证据。无论是美国、德国、巴西等主流市场,还是新兴市场,商标保护都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石。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前进行商标布局,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品牌出海的必然选择。如果前期怕花钱、怕麻烦,后期可能就要花大钱、处理大麻烦。最好的应对策略是:提前布局、全面保护、快速反应。在申请商标的同时,做好监测和侵权应对准备,让你的品牌在海外市场行稳致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