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职业生涯发展 所属圈子: 职业发展 Amazon

5年亚马逊经验,做的都是白帽精品模式,作为一个不上不下的、普通的运营,还要不要坚持下去?给想入行或迷茫是否转行的运营提供一些看法和视点

发帖1次 被置顶1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7次 历史交流热度1.59% 历史交流深度0%
个人毕业5年亚马逊经验,坐标东莞
 
不是大卖,大佬,也不是编程技术流;做的都是白帽精品模式,但作为一个业绩普通的小运营(从入行第一间公司 4条链接 总共 3W美金月销售额;到后来顶多就是一条链接3W月销售额,带2~3条这样的链接)
 
从许多入行已经年入几十万/百万/千万,当运营主管或者当老板的人来看,这样的业绩基本就是鸡毛蒜皮
但恰恰是因为我平庸的履历,我知道很多不上不下的普通运营的处境,到了尴尬年龄却落后于同龄同行成绩的处境。
 
老实说,5年的从业时间,足够你做一个资深的老运营,或者主管/跨境经理,或者直接创业当老板(当然,不是按部就班就可以,肯定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时间,顶住了不少外人不清楚的压力)

纯自由市场竞争的商业,以成败定论,失败者没有理由可找;而从职场/商业角度,不上不下,即不进则退,也是失败。而公司,为了应对竞争,只会逐渐淘汰平庸的失败者
 
做亚马逊的公司看运营,也是视作销售岗位(这个没问题,从很多方面来看也是正确的),所以底薪不过是在你能够创造出足够多的业绩的前提下才能拿到的钱,不然公司一分钱都不会给你,炒鱿鱼的速度是很快的(对于很多不了解跨境行业,觉得入行拿高底薪的朋友,需要谨慎,因为这个行业的公司炒人如炒菜,并非是大家喜欢这样,而是业态如此,竞争激烈,现金永远都需要精打细算)
 
我就职的公司都是预算不算多的公司,也都是且战且退的打法为多;手法也是测评+站内广告,比较基础,也相对慢。其实运营水平更高的公司,是有更多手法,比如囤更加垂直的买家账号作测评、站外(facebook养号group,ins品牌养号或直接上服务商作站外deal等等,这个也要看公司的运营思路、预算、品类),如果能入职运营推广手法多、预算多的公司,肯定是更好的。
 
从我的角度看,选择 大于 努力,但努力也必须要有,且持续
 
从经营角度,供应和资金
从运营角度,选品和推广(包括预算和玩法手段)
 
供应能决定你的做货成本,产能,甚至是创造产品的能力;资金,决定公司的推广预算,抵抗风险的能力
选品,决定了选择市场的体量上限,差异性大小,在某种程度也决定了价格上限(当然有人会有不同看法);推广,预算多少也限定了能做多少投放,玩法和手段越多也能在一定程度弯道超车常规做法
 
当然,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是不是一个好的品,它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品控?售后?还是尚未开发的需求?同质化的竞争?
 
我就不讲具体的运营操作了,比我讲操作好的人多得多
以上的铺垫有点长,望见谅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不上不下的、普通的运营,还要不要坚持下去?我想把我的一些看法分享给一些站在十字路口迷茫的从业者
 
1. 喜不喜欢运营的工作?运营的工作其实很琐碎,杂,出效果又往往需要组合拳,需要有灵活的思维,按部就班的运营迟早会被行情淘汰(我就是其一)。
2. 顶不顶得住压力?大部分人都将电商运营视作销售,它是有业绩的要求,却没有科学般的论证,出不了实绩的时候,老板只问结果,不问过程逻辑(跟你谈过程也只是为了否定你,不是真的为了和你谈逻辑),业绩才是实打实(开玩笑地说,你天天不上班,做的利润一年都能产生几百几千万,老板也得哄着你;你工作得再认真,天天加班,业绩只有几万几千,老板也不喜欢你,换你当老板,你也不喜欢,钱一直在烧却无结果)
 
如果以上两点你都能在某种程度过关,那么就需要谨慎地挑公司了;我没有到好的公司工作过(起码个人感觉),我只能说你该如何避开不好的公司:
 
1.  就东莞而言,不少已经运作一段时间的中小型公司招人,其实并非是真的缺人,往往是遇到瓶颈,于是想在市面上试一下一些有经验的运营,是不是哈利波特,是不是有什么神奇魔法,能够带他打破瓶颈。如果入职后中规中矩,那么一个月不到,你就会被扫地出门。这样的情况,你需要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了。当然,从我的角度,我不推荐你去,因为业务并非忙不过来而招人的公司,并非在前进,而是遇到瓶颈,老板每天都只会试探你,你也只会为了留下和混底薪跟他扯皮,这里就很容易制造职场狗血戏码,本来就几个人或者十来个人的团队,这样注定持久不了,只是浪费时间青春。
2. 模式是精品还是铺货?资金实力如何?还是推荐你做精品,铺货在这样的行情下,不敢说赚不到钱,但势必会越来越剑走偏锋,奇技淫巧偏多。如果考虑正经的发展规划,那么还是精品为主,做好广告投放和产品运营。资金实力不够的,也别去了,这个无论从哪个层面和角度看,都是这个结论。
3. 工厂老板转型做2C的需要谨慎,他们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 能生产 即 售出 的层面,没有考虑过同质化竞争,市场、差异化等等这些方面(或者另一个极端,用很简单拙劣的创业做DIY,妄想市场为一个畸形的产品买账)
4. 迷信运营,面试就跟你聊数据,抛开产品本身,就讲转化率,CPC之类的,相信只要运营够强,冥币都能卖出去的运营出身的老板
 
有人可能会说,那还有什么公司入你法眼?
 
首先优先选规模稍大成熟的公司,做垂直品类,如果能搜到他们在亚马逊的链接,也能看看他们做的业绩;在聊的过程,有没有结合运营和产品两个要素去谈,而不是偏向某一个要素,比如“这个产品不可能卖不出去”“只要这样推就一定行”之类的言论(有人可能会说,怎么还有这种人,是真的有的,我也不是丑化他人,只是说,作为求职者,需要谨慎地选择)
 
再者就是,想办法确认他们是因为业务扩大而招人,而非业务遇到瓶颈才招人(这个得看具体情况才有相应的话术)(也有一种情况是招一个人填补上一个离职的人的位置,这个也需要谨慎,未必一定是坑),你也可以问对方了解招你进去具体是负责什么的,这个一般都能问出个大概。
 
口罩事件过后,行情反而越来越难做,想要活下来的公司,必须要有更强的供应/资金实力和更强的运营能力,而且是无止境的。
而这一行,没有压力,基本不可能的了,日报周报月报,每年每月都是跟数据较劲扯皮,跟库容产能预算作斗争,跟老板扯皮——免不了的。觉得没什么的,习惯了的,或者互相处的来的,那就做下去吧
 
但像我这样厌恶这种职场氛围和做事方式的,那还是尽早退出,为自己,也为他人。从一个纯运营和操作层面讲,我并不讨厌亚马逊运营本身,更让我抵触的是这样的行情与业态形成的职场文化。但这也是失败者的抱怨,成功者面对这些只会乐此不疲,越战越勇。
 
所以要看清楚自己内心想要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祝大家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共勉
已邀请:
我是个失败的从业者,只在亚马逊上断断续续坚持了接近两年,抗压能力不是很强,遇到各种奇葩事和人就逃避退出了。在我跟个人看来我也没有遇到过较好的公司。
现在运气这个事真的挺重要的。打工时你遇到什么样的老板,什么样工作方式,什么样的同事,什么样的产品都很重要。快速增长的公司和产品,格局大的老板,你进去大概率可以较快做出业绩和获得提升的。反之就是浪费时间还有可能遇到楼主说的狗血戏码。目前勉强还是算在跨境行业混,但是也焦虑,年纪越来越大没有一技之长和稳定的收入。最近都把重点放在调整心态上,哈哈哈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