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VAT&海外税务 深圳买单出口公司被税局批量处罚 | 从国...
深圳买单出口公司被税局批量处罚 | 从国家政策看待跨境电商合规趋势!
这些企业,其实都不是真实在做出口贸易的企业,几乎所有地址都是挂靠,实际无人办公、也无人员联系方式,更没有仓库,只是出口的“抬头公司”而已。
而事实上,这些骗补的背后,是跨境电商行业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
首先是物流商的"低价内卷":跨境物流近年来行业内卷严重,为抢订单,物流商不断压低价格,导致利润不断压缩;
而操作“买单出口”的物流商不断地内卷价格,让一些“无所谓”、“不怕查”的公司来出口报关。
现在被查的一批公司全都是这种“抬头公司”,被处罚和补税与货代无关,更与物流商无关。而是与背后的“职业背税人”有关,详情可以看这篇文章→深度:买单出口背后的“职业抬头人”转型升级为“职业背税人”!这些“人”又是怎么来的?这里非常清晰阐述了“买单报关”背后的链条是怎么样的。[图片]买单出口背后所隐藏的风险!
买单报关,简单来说就是今天你找某个货代要发货出去,你只出货,借用别家公司的报关资质和通关单证出口报关,也就是所说的“双清包税”。
结果就是:报关信息是假的,风险却是真的!表面上“省钱省事”,实则说不准哪一天会暴雷。
这里说的暴雷不是指出口的抬头公司,而是跨境电商卖家自身的公司,这里简单列三个走“买单出口”常见的风险:
1. 无增值税发票,视同内销
采购真实性不确定,买单出口企业大部分都是跨境中小卖家,而且大多无法从上游供应商获取增值税发票。一旦被查,无法解释货物真实来源,视同内销要补13%的增值税。
比如:2024年3月,佛山税务局公布了3起电商税务稽查案,其中最大的补税罚款160余万,最少的补税罚款8万元。
2. 无法合规收汇,个人补税风险高
由于借用他人名义报关,外汇无法通过合规收汇进入公司账户,大部分都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私账结汇。
但在金税四期 + CRS的双重监管下,个人账户频繁大额收款,极易触发银行风控系统,轻则冻卡,被银行要求自证资金来源,重则引发税务稽查,补税就是板上钉钉!
个人境外收入未申报这两年查的很严,今年其实很多人都收到了税局的短信通知了,如果真收到了要补税的通知,我建议就是该处理的处理,躲着是没用,所有人的数据信息其实都被税局掌握的!
3. 主体0申报,隐匿收入引起税务稽查
走“买单出口”,所有的报关是借用别人名义,稽查企业只能做0申报或者隐瞒收入,然后公司要用钱,就通过老板个人账户打回公户(或者直接通过个人卡私账付款给供应商),这样一来公司账面没有任何收入,但却有大笔支出,账面上就挂着大笔往来款。
比如上个月,深圳某亿级大卖被深圳税局通告处罚,补税+罚款超9500万元,缘由是:逃避缴纳税款。详情可以看这篇文章:深圳亿级电商大卖隐瞒收入,补税+罚款超9500万元!
[图片]
[图片]
[图片]从国家大环境和政策中定方向!
从国家这些年出台的政策来看,企业的财税合规一定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顺势而为,这个“势”指的就是国家政策的“趋势”!
1、2024年1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第四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数电票在全国推广,实现“以数治税”。
2、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增值税的法制化,意味着我国税法逐渐完善,推动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与优化。
3、今年6月,《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出台,并正式实施,今年10月份为第一个季度报送期。
这将是对电商行业实施治理整顿,营造全国统一健康的营商环境。
4、今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第17号文《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
其中第7条,就是针对跨境电商“买单出口”乱象的文件,接下来“买单出口”必然是重点打击对象。
从这些一系列的文件来看,国家后续肯定还会有其它的政策文件出台,都是为了推动电商行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因此,财税合规必然是所有企业都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做国内电商也好,跨境电商也罢,都需要合规,都需要依法纳税!
最后再补充一点:虽然17号文的政策文件说的是从10月1号日生效,但实际上,10月份进行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时候,申报的数据是7-8-9月份的!也就是说,实际生效时间是从7月1号开始,因此这段时间相信不少跨境卖家也陆续收到一些货代的通知,如果不接收申报实际货物的不能再走买单出口了。
现在跨境卖家高度关注的“买单出口”严打和平台数据报送,如果你想了解如何系统应对,掌握关键的报关方法,或者想一步到位搭建安全的财税架构,可以来参加8月16号线下财税沙龙,文老师为主讲。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