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亚马逊选品漫谈系列—先选对人,再选好品
亚马逊选品漫谈系列—先选对人,再选好品
这里我们还是沿用上篇结尾的思路:
借用教员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那么只有人,才是创造一切需求,决定产品是否符合心意的主体。
先定人,再定品,这就是Lee的开发心得。
先定人再定品的意思,就是先有消费者,后有消费需求,最后才会有产品满足这些需求。
然而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选品工具也好,选品方法也好,选品思路也好,往往都是从类目或竞品数据出发,通过添加筛选项来选取一些所谓的Niche产品,譬如:

诸如此类的筛选项,还可以列举很多。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 数据化:将产品抽象为数据,全程定量分析,不以个人喜好和经验多寡为转移
- 标准化:标准流程+固定套路,任何人/组织采用模板都可以输出相同的结论
- 效率化:无需对产业进行深入了解,即可选出数据表现良好的产品
然而在Lee看来,不限定消费者,不细分消费需求的数据化选品其实是一件很愚蠢的事。弊端如下:
- 重复:使用固定的软件和筛选条件,结论雷同
- 悖论:选品逻辑偏向供给端(卖家),和亚马逊的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需求为核心理念冲突
- 落伍:大部分选品思路都是落伍过时的。数据基于已经上架的产品, 反映的是过去和当下,没有未来
特别是第二点,在贝索斯的《长期主义》里亦有多处提及,这里引用一下Lee前几天在亚马逊线下沙龙做的总结:

那么消费者和消费需求怎么限定和细分呢?
Lee认为可以把消费拆解为不变和变化两块。其中不变的部分,其实上面那张截图已经说过了,lee稍微总结一下(括号内容代表消费者真实心理):
消费心理不变
- 更多商品选择(货比三家,损失厌恶)
- 更高的效率(冲动消费)
- 更具性价比 (占便宜)
- 更优质的服务 (商品提供实用价值,服务提供情绪价值)
没有哪个消费者不喜欢货比三家挑挑拣拣,
没有哪个消费者不希望所搜即所得,当天下单当天收货。
同样地,没有哪个消费者不喜欢占便宜,没有哪个消费者不希望花1分钱买10分服务。
以上心理不以国家,人种,语言,平台等转移而转移,是为消费心理不变。
消费人群变化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变了,哈姆雷特的形象就变了。
人有黄棕白黑,胖瘦高矮,男女老少,贫穷富有。人群变了,消费需求就变了。
是为消费人群变化。
消费人群可以细分,消费需求就可以细分,产品就可以进行拓展。
OK,我们讲完理论部分了,下面讲实操。
正式开始实操这个话题之前,请允许Lee先吐槽下最近的亚马逊后台新功能推送,搞得有点神神秘秘,很多新功能的推出都是不声不响,譬如这个功能:亚马逊ASIN级别的人口统计新功能思考。本篇后半部分也是围绕这个功能谈谈衍生出的选品新思路实操。
我们先看下ASIN级别的人口统计界面:

坦白地说,这个功能在升级之前,Lee用得并不多,因为旧版的颗粒度只能到category级别,用来做数据选品还是不够细分。现在更新后的颗粒度可以做到ASIN级别,倒是可以用来试试拓展选品思路了。
我们看下亚马逊是怎么细分人群的:
- 年龄
- 收入
- 教育
- 性别
- 婚姻
如果再叠加产品类别这个选项,我们至少有6个人群细分维度。这里用得最多的拓品维度,是收入,性别,年龄这三个。
下面一一举例说明:
人群细分——收入
消费端的收入,对应销售端的售价。在任何一个类目,消费群体都是分层的,都存在消费力高低之分,以最近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血海产品充电宝为例,BSR前100的价格区间对应的市场容量为:

我们发现,市场容量和友商数量扎堆的价格区间为$20-30低价位区间(矩形部分),这部分价位的充电宝,电池容量绝大多数在5000-10000mah,已经满足了市场上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竞争也最激烈。但是如果我们眼光放到高价位区间(椭圆部分),发现在$50以及$70的价格区间里,依然有产品活得很滋润,电池容量也升级到30000~60000mah大容量。这部分高消费者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是并没有被很好地满足,如果能针对性满足,基本处于垄断地位。这就是典型地定了什么样的价格,就会被打了什么样的价格标签,就会被系统匹配什么样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同时也选择了什么样的内卷程度,什么样的人生。
人群细分——性别
抛开阿美莉卡奇葩的100多种性别不谈,我们只谈男女性别差异,性别差异最大的体现是产品颜色和款式,男性天然偏好夜空黑,金属灰,海军蓝,摩卡棕这类颜色,女性则对颜色有着更多的需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偏好颜色,更复杂的应用有撞色,色系搭配等等。所以拓品围绕性别做文章,最容易从颜色下手。当然影响颜色选择的不仅仅是性别,也包括肤色,国别,这里不再展开。

款式则是性别里面继颜色以后更高的一个维度细分,有机会可以深入谈谈男女性别元素在产品上的差异体现,这里按下不表。
人群细分——年龄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年龄做人群细分时,东西方老年人观念上会有较大差异。在东大,由于天地君亲师等儒家思维的影响,敬老爱老是一种传统美德。社会观念会影响产品设计,产品唯恐老年人会使用不便,也会针对银发群体做适配,例如大字体一键拨号的老年人手机。然而在西大,特别是阿美莉卡,社会达尔文主义流行,你不行不要怪社会,不要怪政府,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好伐?想想自己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在西大承认自己是一个弱者,等于社会性死亡,即便老弱病残中的老年人也不例外,所以老年人反而不敢倚老卖老。反映在产品设计上,如果这个产品特别针对肤色,种族,年龄等等敏感因素做了设计,又堂而皇之地宣传出来,是要被人群起而攻之地。
未完待续
Lee
2025.7.23
5 个回复
五色仙人 - 一个沉浸在跨境无法自拔的人
赞同来自: 像素Ikii 、 偏向虎山行 、 Annananan 、 yang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