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Amazon Amazon账号安全

又见亚马逊大面积扫号-违规变体封号扫荡,你还敢合变体吗?多个服务商表示无法救账号,建议所有卖家自查

发帖4次 被置顶1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155次 历史交流热度30.77% 历史交流深度0%
一场毫无预兆的封号大屠杀,大量存在违规变体行为的卖家惨遭亚马逊封杀。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40513/c73bc90d73a095ef3b85486818b08811.png
多个服务商表示无法救账号,据内部消息目前还没有一位变体违规封店申诉回来的例子。
另有小道消息称,变体违规整治将倒追溯到2021年,将持续到12月30号结束。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40513/fc10357c201d709eff95c946835a8e71.png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40513/7b38c9607c5d1e53080f9cd0d8ca455e.png


出人意料,以往一个轻度违规类型,居然会变成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厉封号行动,涉及时间范围之广,处罚力度之大,让不少卖家瑟瑟发抖。
  • 建议所有卖家自查,存在过以下行为且未纠正的均有较高的封号风险: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40513/b9bee4c2a7e6bc799e483a57c77d608f.png
在经历过测评扫荡、品牌滥用扫荡之后,2024年第一刀,变体屠龙刀。
希望战线前方早日传来第一个案例恢复的喜讯!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亚马逊下一次挥动的屠龙刀,会找什么理由再次大规模封号?
  • (亚马逊十宗罪自选,坦白从宽,哈哈)

1.售价太高
2.广告花费过低
3.销量过低
4.未按时入仓
5.未报官网的VINE测评
6.未使用AWD
7.未使用IP品牌加速器
8.未使用透明计划
9.未报促销
10.我有罪...
已邀请:

应如是 - 天助自助者

赞同来自: 什么都能聊

“你认为亚马逊下一次挥动的屠龙刀,会找什么理由再次大规模封号?“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哪些违规内容,会给亚马逊的消费者,亚马逊公司的核心利益产生较大影响?
回顾下21年那波操纵评论大屠杀,背景就是华尔街日报阻击亚马逊虚假评论,导致股价下跌。之后又被调查出内部经理和外部卖家/代理勾结,解决操纵评论的问题。历史问题叠加现实导火索,导致亚马逊自损800 杀卖家1000的勇气,不管大卖还是中卖,还是小卖,测评被抓到的,直接锁死冻结,直到今年,我记得某树,还是某佳还在对亚马逊发起诉讼(针对资金冻结方面)。
21年那次的波及,要比今年的变体严重多了,其实变体违规惩戒力度加大,早在23年年初就已经出现了。在22年之前,变体违规只是简单的通知,绩效也很好通过,而且次数多也不会产生冻结风险。
直到23年年初开始,首次变体违规可以勾选选项通过,二次变体违规需要POA,三次变体违规,离冻结不远了,但那会第三次之后的违规冻结,还有认罪申诉渠道给你选择。到了24年,冻结之后,只有误判的申诉渠道,认罪机会都不给....

其实联想一下,违规变体操纵的背后,要么是为了流量利用率(老带新),要么是为了评论。21年测评大屠杀之后,卖家获取评论的手段重心就逐步转移到其他方式了,vine合并、僵尸评论、镜像链接评论、全球评论、多种子链接、明信片等等....
其中变体合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搞的人多了,影响买家体验、平台利益多了,自然就被平台留意了,大屠杀或者范围屠杀的概率也就增加了。因为现在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屠杀,按照变体规则,现在前台还有一大堆不符合规则的变体(程度差异)。

所以你提到的十宗罪,123456789都不算。
我个人感觉是:
1.翻新映射库存(年初抓过一波了)
2.擦边禁售/违禁品(最近个别敏感类目已经屠杀过一次)
3.大幅度修改ASIN信息(年初以来,改主图的难度已经比以前提升了)
4.UPC来源不干净,包裹不带品牌名或者品牌名不匹配
5.把FBA当海外仓用,多渠道订单发货给其他电商平台(现在不少卖家都用来发给沃尔玛或者temu渠道)
6.连秒,这个不用说了,已经制裁了一波,路径都给你关了。
7.关联,虽然一直都有,但23年把品牌关联也放进来监控,以后真不确定尺度会继续放大多少...
8.审核力度,从二次视频审核,到消费者法案,再到欧洲本土号的扫荡....
其他就不例举,这里举出的例子,是近1年左右,惩戒力度有加大的例子,其他本身就很严的就没放进来了,等待其他的大佬补充。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