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做亚马逊将近10年,自己运营的账号基本能...
做亚马逊将近10年,自己运营的账号基本能维持一年有个30+。现在很纠结的点就是继续招人,还是维持现状。如果当副业,以后应该就一直这样了,甚至越来越差。2024不知道怎么走下去
后来换了一家有自己产品线的公司,只用从产品池选品上架就行了。做了一年,系统学习了亚马逊基本操作,那时候甚至还不用开广告。当时由于月毛利十几万,主管却拖延提成方案没出来,正好也要结婚,就辞职了。
辞职以后在家人的鼓励下开始自己做。家人有自己的工作,也没有老人要养。没啥压力。
期间怀孕生娃,自己也没怎么管账号,业绩有高有低,多的时候一个月毛利3万多,少的时候就想考研,备考了几个月,后面放弃了,又想考公务员,但是竞争太大了,也没成功。转念还是安心做亚马逊。
又去面试了几家公司,第一家铺货,每天上10个链接,还要同步到其他小站点。每天时间满打满算事情都不一定做得完,坚持了3个月,很难转正,看不到希望辞职了。
第二家也是铺货,做了半年,老板各种克扣,也辞职了。
后来回家自己做,正好有一款产品一下爆了,一个月毛利20个,这样维持了一年,期间也一直上新,但是都没有超过日销十单的产品。我自己做的也是铺货,白帽,想来这个爆品也是运气罢了。对自己的运营能力产生怀疑。当时又不想错过亚马逊这个风口,所以又投了钱开了几个账号,招了人来运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好的产品,1688进货,不是挂掉就是亏损。加起来差不多亏了10个。好在老账号虽然一直在降,但还是能基本维持,一年有个30+
老帐号我自己做的是一个品类,
新账号招人主要也是培训运营选品,想让他们开拓新的类目,事实确实运营选的品由于各种原因,要么退货率高要么没做起来,
我工作地在广州,运营招的基本都是半年一年的铺货经验,懂基本操作,广告不怎么懂,我自己也买了课程学习同时每周给他们培训。
但是账号月月亏损,当时谈的月2万销售额,按毛利提,给的点也还算可以了,一年了还没达到,而且我们双休,从不加班,
转正就给交社保了,每个月人工支出都大几万了,零食下午茶都有,但是鸡不动,可能想着转正了,也没啥激情了,
我自己也没学过管理,不会画大饼,主要的要求就是各人把各人账号做起来
2024年我还想招运营,继续把现有账号做大,但是家里人极力反对,甚至想回到我做副业的状态,因为比较自由,也不操心,还能管娃。
现在很纠结的点就是继续招人,还是维持现状,自己处理几个账号的货,把货处理完了,留下老账号自己当副业做。
如果当副业,以后应该就一直这样了,甚至越来越差。
但是招人又怕一年到头了,一算账是亏损的,自己也是上班的作息,每天很操心,但是起码能搏一搏,做好了就继续做大。
希望能在这里聊一聊,平常都是对着电脑,也没什么圈子和社交,家人也不懂,无法给到很好的建议。很迷茫……
12 个回复
应如是 - 天助自助者
赞同来自: Cathiliy 、 你说后来
君不见,宝视佳等曾经的铺货大佬之流,从22年到现在都还没恢复过来,即便对方再往精品路线调整,回过头再看做精品的这些卖家,毛利率可以提升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基本的情况就是 原本做的类目 越来越卷,你不开拓类目,卷不过别人,开拓了 会遇到其他和你类似情况的新进来的玩家,从一个红海到另外一个红海。
再就是合规,23年的店铺 运营合规也是在持续升级,铺货是最容易擦边违规的。目前铺货做的比较好的就是上市公司华凯易佰,但人家的竞争门槛是大部分铺货比不上的,自建内部ERP系统,广告系统,AI辅助工具...运营效率和效果不是一个维度可以比较的。
楼主如果要招人的话,要滤清两个问题:过去的管理与激励制度问题。未来的发展点或者说发展价值是什么?
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发展起来了,才好支撑制度秩序,大家钱包没鼓起来 就不容易听话,不容易自驱。之后制度秩序才能反向辅助团队发展。
如果你现在心里还没有明显的发展突破点,比如确认某个类目、某个模式可以很好提升销售额 毛利率,但缺这样的人,那么不建议你去盲目招人,因为招人是先设定出问题,有了方向,有了明确的框架,才需要有对应的人才类型来匹配,去招聘。
现在的运营,不说铺货,就我们这种研发型的精品模式,在各大平台拉人,就我23年面谈的几十个里,有思维 有想法的 不超过5个,水货是真的不少的,我还是在深圳地区,跨境电商人才密度是比广州更密集的。如果你想招个运营帮你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说实话不太现实。
只能说大难题 根本难题 得你自己去解决,比如选品,供应链,这款品的市场竞争程度是否适合自己公司的发展规模等,大部分招来的运营更多是用来解决环节难题。而真正有料的运营,要么自己单干,要么找工作只去上市公司或者行业里某个领域的头部企业,不会还去中小企业的,因为有些本身就是从中小企业摸打滚爬过来的,知道自己后续的价值发展方向应该是哪里。
如果你现在自己也很迷茫的话,不建议去继续招人,因为靠招人解决不了你的难题,先沉淀 调整一下吧,前几年是平台爆发期,22年之后,别说卖家,亚马逊平台自己也在被其他平台冲击。
然后平时也可以多参与一些论坛会议,包括从自媒体那些接触一些跨境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