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认证答主免费参与围观(限可公开的付费提问),在帖主选择中了答案后(即进入公示期),才可以参与围观回帖并参与回帖交流互动。即仍显示为“到期时间……”的是尚未进入公示期的,暂不能查看回帖内容。
2、 如果在悬赏结束后未及时看已围观的帖子内容,可以通过社区用户个人详情页列表中找到:点击右上角“个人头像”找到“围观记录”,此处有所有围观帖列表,点击进入后即可查看。
3、常规用户参与围观的基准费用,与有偿提问的金额大小、围观的先后次序、围观的人数有关:
(1) 提问奖金越高,则围观基准费用越高;
(2) 例如围观人数每增加5人,则围观基准费用增加0.5元。即越早参与围观,为围观支付的费用相对就越少。
4、围观费用10%支付给发起提问的帖主,40%纳入提问奖金并由被选中答案的答主共同分配,剩余费用纳入平台管理和维护费用。
5、优秀的提问质量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围观,以共同分摊付费发帖的费用支出。
6、私密悬赏帖(不公开悬赏答案的)目前仅限帖主、参与回帖互动的答主(在答案选择期前回帖的)、高活跃度威望值用户,在该帖进入公示期后可以查看该帖下的所有回帖。最佳答案选择期后参与回帖的无法查看该帖的所有回帖。私密悬赏帖结束30天以后,「知无不言」社区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行推送。
7、现在您可以
立即申请知识会(答主)权限。
在支付围观费用前,请详细查看围观规则并了解潜在的问题。
1. 帖主为该提问支付了费用,此帖付费后方可围观查看。
2. 风险提示:围观费用一经支付即不可取消或退还,可能存在悬赏帖无标准答案或理想答案的情形。
3. 围观费用将分配给帖主10%,其余的围观费用将纳入奖励金额。所围观的问题答案将会在悬赏结束后显示。
是否继续围观?
31 个回复
Hongyu Eu
赞同来自: chance1995 、 周玉慧 、 尚客 - 李佩珊 、 willem 、 CConnie 、 jifeng001 、 zlmartin 、 零度嘻嘻 、 跨境一只喵 、 Else 、 0AnOne安 、 xianning 、 cream 、 向阳 、 半亩薄田 、 lshadow 、 lo_伟彬 、 ombro 、 晚风 、 云中客 、 安静的矛盾体 、 ╭岁冄茹歌╮ 、 稻荷前 、 孺子轩&Happy 、 Tomoex 、 Nonoo 、 JongSuk_ 、 晴天。 、 sunshine00 、 lagener 、 男人老狗 、 深蓝海域 、 cjfjvkjvvb 、 kono 、 张家辉 、 慕白111 、 tomato 、 EM 、 烊烊努力 、 mzmruzaq 、 Zzz1 、 J_knight 、 关你啥事 、 Cathy8991 、 karlcai 、 小民- 、 yoliyou 、 Hoykicstic 、 关山难越 、 刘锋uydtuh 、 zhaokai231231 、 炒粥 、 Starrykelly 、 种田人 、 Jessie_lin 、 建宁市一枝花 、 Page 、 撕家侦探 、 渺小的我大大的梦 、 Lesley21 、 奥哈拉啵 、 林 、 chibbo 、 Cray 、 热爱工作95后 、 jennygao 、 Fizz 、 小龙要腾渊 、 柯南是音痴 、 阿醒 、 zhulanlan 、 CW99 更多 »
做亚马逊在做什么? -------- 这玩意做起来没啥技术含量随便都能整又无聊又没意思又没挑战我再搞下去究竟能学到啥?
能不能作为一生的职业? ------- 做了还没啥积累来个新人教几天感觉跟我也没差啥貌似又赚不了钱哪天被淘汰了我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简单点,能学到啥。
第二个问题,总结下,该往哪去。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直接瞄准职业最终形态,ta跟你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中间就是你能学到的东西。
那么一个亚马逊运营人员的终极形态是什么?这个可能大家各有各的看法,那我的理解就是:
任何一个产品交给他,都能把该产品推到其发展的上限。
插个话为什么不是更简单点的做什么什么都能起?因为这里我认为产品的上限是由产品本身决定的,30分的产品做到50分,这叫超人,100分的产品做到80分,这叫什么你发挥下想象力。但是有的人就不会理你产品是什么,他们只看分数,所以50分是个辣鸡,而70分已经是个大大的壮举。
那么题主可以反观下自己,给你一个产品,你有信心把他做到哪个位置去?
还是说,根本还连哪个位置是它的上限,都完全判断不出来?
好吧,那你跟他究竟差什么?
简单来讲就是:
知道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
所有能玩的都玩的比你6
比你6得来,还比你会玩
会玩这一点稍微解释下,就是更灵活和有创造力,更能用简单的东西创造出非凡的效果。
那么,中间的学问和拓展空间之大,可见一斑了。
另一个问题,该往哪去?
事实上题主陷入了一个老套而常见的陷阱,从而我断言题主必然大学的时候没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因为马列思想摈弃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所以说黄子华说的对,人真的要读多点书,不然你是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业的。比如说上面这一段说了啥,我自己就完全看不懂。
扯远了,扯回来。
题主啊,一辈子那么长,后面的东西谁都说不定,怎么能要求自己甚至一个旁人去预判你自己将来漫长一生的职业呢?
能拍着胸口说自己知道自己一生所求的人,要么外界所迫没有选择,要么自我设限不去改变,要么就是我认为最常见的:做过很多东西,最后才发现一样自己擅长,而且自己喜欢或者至少不讨厌,可以一直做下去,最终直到某一天觉得,哎呀这玩意我真的可以做一世的喔。
所以题主你觉得,那种更合乎你的情况呢?
如果是最后这种的话,我觉得,题主不要急,做着先,适合就继续,不适合就换。人生还早,很多机会,不要给那些天天兜售焦虑的公众号和亲戚朋友诈了,搞得自己也焦虑的一匹。
但是无论你最终选择换与不换,一定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不管做什么,都好好做,做深入,做到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专家。当你达到了那个深度和高度,然后你可能也会发现就跟很多大前辈说过得那样,很多东西他们内在的逻辑都是相通的,如果你能做好这个,那么你就能做好另一个。
这个时候,职业就再也不能束缚你了。
总之题主不要焦虑,实在焦虑,建议你先去看看黄子华的show吧。
其实我觉得生活就是,你一定要让自己大声地笑,但是笑完还得认真地想,想完又要勤快地做,只有这样,最后才能一直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