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1007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5:关键...
1007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5:关键词卡位,学会马上用!
今天临时决定加更一篇。假期在家,状态确实有点松散,加上前两天更了一篇,数据也一般。正好看到秋促开始,晚上检查链接数据时,发现最近的表现不太理想——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刚换了新包装、改了主图,但一些广告素材(比如视频)还没来得及同步更新。
这么一梳理才惊觉,SB和SBV广告还在用旧的素材在跑!赶紧先把它们关掉,避免无效消耗。
你看,坚持写公主号还真有好处。写着写着,就会不自觉地去复盘和反思;一反思,问题就浮出水面;发现问题,立刻就能动手优化——顺手还省下了一笔广告费。嗐。。
趁着大促节点,我重新把两个核心大词的精准组提价,尝试抢一下卡位。操作起来还算很顺利,不仅轻松抢回了顶部位置,还在下面发现了一个 推荐专栏 的位置也上去了一个广告位——算是今晚的一个小惊喜。
正好借这个机会,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关键词卡位的细节操作和策略,攻略。如果你的链接基础不错,今晚又在熬夜调整广告,不妨测试一下我们的方法。这时候果断卡位,说不定就能顺势多撬动一些订单。

关于关键词卡位,我们之前在梳理SP广告的系列文章中确实提到过,当时在第二篇的第8个模块简要介绍了如何卡位ToS。
0925亚马逊广告板块10篇之02:一文讲清楚SP商品广告(又是万字拆解)
今天我重新回顾了一下,感觉当时更多是提到了操作技法,但在背后的策略逻辑、适用场景和风险控制上,讲得还不够深入。
正好借今晚大促调整的实战经历,我们把这个至关重要的技巧单拎出来,进行一次更全面、更深入的拆解。我试试看,能不能把它讲得更透彻一些。
方法其实和上次讲的一样,但成败往往取决于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这就跟学习任何技能一样,教程看了,步骤也知道了,可如果其中一个关键点没吃透,最终效果就会差之千里。
正好,我今晚有个非常贴切的例子。当时大家都在朋友圈晒中秋圆月,我也搬个凳子到荷塘边试拍,结果怎么都拍不好。热心群友发来了iPhone拍月亮的抖音教程,我照着步骤研究半天,拍出来的照片还是糊的,根本达不到网上的效果。我一度怀疑是教程有问题,只好自己又上抖音去搜……
我自己上d音搜了一圈,发现教程大同小异。直到找到一个用图片配音的版本,才注意到一个被所有视频教程轻易带过、却至关重要的细节:
在切换到视频模式后,不仅要设置成 4K,还必须手动将旁边的帧率从默认的30帧切换到60帧。
我之前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我一直用30帧在拍。在这个模式下,相机的性能没有被完全激发,所以无论如何对焦和调整曝光,都无法捕捉到月亮表面的清晰轮廓,手都举酸了也无济于事。
而正确的完整流程是:
- 切换到视频模式,设置为 4K, 60fps(激活全部性能)
- 将焦距拉到最大(例如9倍)
- 将曝光补偿(小太阳)拉到最低
- 对上焦后,点击旁边的白色快门键进行拍摄
当我补上“60帧”这个关键细节后,虽然成片效果可能仍需后期,但至少成功拍到了清晰的月壤轮廓。

所以,这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有没有:在信息过载的今天,获取知识变得异常容易,但将其转化为成功结果却依然困难。
大部分攻略最终都沉睡在收藏夹里,估计只有30%-50%的人会去尝试。而在这部分人中,可能还要再打一个对折,最终能亲手实践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为什么?因为无论是拍月亮还是关键词卡位,真正的秘诀都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操作细节里。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具体到关键词卡位,它绝非简单地提高出价。其最终效果受到一个核心变量的深刻影响:你的关键词质量得分。这个得分由你链接的历史权重、Listing的整体表现等因素决定。如果质量得分太低,你就需要付出高得多的竞价才能卡住位置。
这正是我前面所说的“一个点操作不到位,结果便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
正文

好的,我们正式进入关键词卡位的实战分析。首先必须明确它的适用场景,盲目使用只会浪费预算。
通常来说,当链接积累了一定的评价基础后(例如有几十到几百个真实评价),进行关键词卡位是较为稳妥的时机。
如果你的产品是“裸奔”状态(零评价或极少评价),虽然技术上可以操作,但很可能是在浪费广告费,因为转化率难以支撑卡位成本。
那么,为什么我们必须啃下这些“大词”?
如果你的广告板块业务始终停留在二级词、三级词等长尾词上,虽然能获得一些订单,但整个Listing的流量天花板会非常低。这就像一直在边缘地带活动,无法进入主流战场。
要想让单量突破现有的“紧箍咒”,实现流量层级的跃迁,就必须去正面攻克类目核心大词。这是实现增长破局的必经之路,无法回避。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关键词卡位,主要指在SP广告中竞争搜索结果页的顶部位置(通常是前5个坑位)。
但今天在实操时,我有了一个新发现:在搜索结果页下方的推荐专栏里,也出现了我的广告。这个推荐栏根据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名目(如“Related to items HR, Trending now,pick you've viewed等等”),但它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广告位。
这让我想起之前曾有sif找我合作,想推广这个推荐栏位的打法,但我当时对其机制还不够了解。今天这个体验让我产生了兴趣,后续研究之后,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分析一下这个推荐专栏的广告位应该怎么玩。
那么肯定会有一些同学会有一些疑问,比如listing在什么阶段才需要用到这个关键词卡位呢?
我直接给结论,无论是处于推广期还是稳定期,关键词卡位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核心策略。
- 在推广阶段,卡位是主动破局、抢占核心流量入口的关键。
- 在稳定阶段,卡位则是巩固排名、维持市场份额和品牌曝光的防御手段。
可以说,对核心关键词位的争夺,贯穿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始终。
根据我们上次分享的关键词出价公式(这里不再赘述,不记得的朋友可以回看原篇),一个核心原则是:链接在不同阶段,其Listing权重和关键词质量得分是不同的。你的权重越低,想要卡到ToS位的代价(即出价)就越大。
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我结合今晚的实操,再讲细致一点。
1. 环境准备:使用无痕浏览器
今晚我在调整历史广告组的核心词、想卡ToS位时发现,在常用浏览器上可能由于千人千面或其他因素干扰,很难准确判断位置是否调出来了。后来我切换到无痕浏览器,排除了干扰,比较容易测试出展示结果
2. 出价策略:基础出价是关键
对于品牌分析里搜索量几千甚至上万的核心大词,我们通常用精准匹配去卡位。
这里有一个关键细节:如果你的Listing权重不够高,那么“首页百分比”这个选项在卡位时几乎起不到太大作用。卡位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主要依赖于基础出价。
如果基础出价太低,即便你把首页百分比加得很高,卡位依然会不稳固。或者出现卡不上的情况。因此,当Listing权重较低时,你的基础出价至少要比系统的建议出价高出20%-30%,并从这个基准线开始向上调试。
在确定了基础出价后,接下来是竞价模式的选择:是用“仅降低”、“提高和降低”,还是“固定”?
我的Listing目前处于推广上升期,还没到稳定期。我的选择逻辑是这样的:
- 仅降低:最省钱的方案,适合预算严格控制时使用。
- 固定:如果你的Listing还比较新,想保持稳定的出价测试,可以尝试。
- 提高和降低:这是最容易卡位成功的模式,系统会在有可能转化时自动提高你的出价。缺点是最费钱,会快速消耗预算。
对我而言,一个平衡的做法是:在“仅降低”模式下,通过手动调整出价来主动卡位。
我的实操数据与决策:
我核心词系统的建议竞价在$2.5 - $2.6。今天我通过无痕浏览器测试,发现:
出价$2.8时,广告位在第五。
出价$2.9,成功卡到了首页第四位。
首页百分比为20%,是之前默认的,这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没有变动
卡到第四这个位置我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争第一的位置,出价可能要冲到$3以上,加上首页百分比,单次点击成本会达到$3.5 - $4。对于我这种售价十来美金的产品来说,ACOS压力会非常大。
结论是:卡位不一定要争第一。 找到那个流量和成本的最佳平衡点,才是可持续的运营策略。
在确定了竞价模式和出价后,最关键的一步是验证广告位是否真的卡住了。我的验证方法是通过测试不同地区的邮编来确认。
具体操作步骤:
- 确定测试起点:我的建议竞价是$2.5(这个价格会随历史表现浮动),我以高出约20%的价格(即$2.9)作为测试起点。
- 使用无痕浏览器搜索:在无痕模式下搜索你的核心关键词。如果广告出现,其位置通常在首页的第4或第5位。这只是初步成功。
- 多邮编验证,确保稳定性:为了确认这不是偶然,你需要模拟不同地区用户的搜索结果。我习惯使用以下5个邮编进行测试,覆盖美国主要区域:
美东:12304
美东:3xxxx (以3开头的邮编)
美中:75241 (德州)
美西:92376 (加州)
如何判断卡位成功?
当你用这多个不同地区的邮编去搜索,发现你的广告稳定地出现在第4或第5的位置时,就基本可以判定卡位成功了。在“千人千面”的算法下,我们无法保证100%精准,但通过多点位验证,可以确保广告位覆盖的稳定性。
关于价格的微调,我们上次提到,加价时可以按0.1美元的幅度向上调整。
当你成功卡位后,如果觉得出价偏高,可以尝试以0.05美元的幅度向下微调,并测试广告位何时消失,以此来找到维持这个位置的成本临界点。
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策略权衡:如果你的历史权重不高,测试发现出价$2.8时卡不住,$2.9时能卡到第五位,再加$0.1能到第四位——到了这个地步,我建议见好就收。
为了节省$0.1或$0.05而花费大量精力去反复测试临界点,投入产出比可能不高,反而会耽误更多运营功夫。
简单总结一下,关键词卡位的核心就是把握住以下四点:
- 选对词:瞄准核心大词。
- 出对价:以建议价上浮20%-30%为起点测试。
- 选对模式:根据预算和目标在“仅降低”和“提高和降低”间选择。
- 配好预算:确保有足够的预算支撑卡位后的点击消耗。

虽然前期就进行大词的关键词卡位,看起来代价会比较大,但从长远回报来看,这往往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一个产品的核心流量入口通常只有两三个大词。如果我们将预算过度分散到大量的二级词、三四级词或长尾词上,从实际效果评估,其整体收益往往不如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攻克核心大词。
坚持强攻大词的核心逻辑在于:
- 显著的杠杆效应:核心大词的排名一旦提升,以其为词根衍生的整个长尾词系的自然排名都会随之水涨船高。这正如“擒贼先擒王”,前期投入虽大,却能为后续的稳定流量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事半功倍。
- 极高的进攻效率:从整体投入产出比来看,全力优化1-2个大词广告组,其带来的流量规模和权重提升,远胜于同时维护几十个长尾词组。大词是流量的主航道,占领这里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因此,即便大词前期的单次点击成本较高,只要转化模型能够支撑,这笔聚焦于核心阵地的“投资”就是战略性的,其长期价值远超分散的“游击战术”。
其二,
当前运营中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推词的周期相比过去被显著拉长了。
回顾一年前,我们可能只需要1-2周,通过大词的稳定出单就能将其推上首页;再从首页下半部分爬到上半部分,或许也只需额外1-2周或一定基数的订单积累。
但自从亚马逊经历了多次算法更新(尤其是此前测试Top 100之后节点排名不展示规则后),一个显著的变化是:Listing历史权重的占比变得更高了。这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关键词排名爬升(自然为)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更大基数的订单。
现在的周期很可能是这样的:
- 将一个核心大词推上首页,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
- 从首页下半部分进入上半部分的竞争圈,可能又需要一个月或更久。
这对我们的策略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新的算法环境下,如果还不能将主要的预算和精力聚焦于主推核心大词,而是继续分散在众多长尾词上,那么整个链接权重和关键词排名的上升速度会更慢,成长周期会被拉得更长,从整体效率上看,反而是一种浪费。
以上都是我根据自己链接的实际数据得出的观察,如果大家有不同见解或补充,非常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如何复制此方法?
当您成功掌握为一个关键词卡位的方法后,这套策略就具备了快速复制性。如果您的产品拥有多个核心流量词,完全可以遵循 “单词单组” 的原则,用同样的方式去测试和卡位,目标至少是首页的第4或第5位。
当然,卡位的成本因人而异。如果你的Listing历史权重高,可能只需$2就能轻松占据首位;而权重较低的Listing,或许花$3才能勉强卡到第4位。这其中的成本差异,正是你链接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核心策略: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你是否注意到,那些拥有七八千甚至上万评价的老牌BSR链接,它们核心词的广告位似乎长期雷打不动地占据ToS坑位?这正是它们在持续进行防御性卡位。
它们之所以不敢松懈,是因为:
- 守护市场份额:一旦放松,这些黄金广告位会立刻被虎视眈眈的竞争者轮番进攻并占据。
- 维持排名飞轮:如果广告位失守导致订单下滑,其自然排名也必然随之跌落,这就给了后来者居上的机会。
因此,对于顶级卖家而言,卡位既是最犀利的进攻矛头,也是最坚固的防守盾牌。他们通过持续占据广告高地,来巩固自己的市场统治地位。
希望这套思路对大家有所帮助。特别是秒杀和大促期间流量集中,正是测试和验证的绝佳时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随时交流战况和问题,祝各位爆单!
我们下期再见!
------- END -------
(全文完)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历史合集
0814 AMZ运营篇之4:产品定价策略及分析(白帽内卷下的定价困局--万字拆解)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0725
AMZ运营篇之3:推广策略与计划 2.0(白帽打法八千字拆解)--有删改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10061
0831 深入分析竞争对手的运营手法推广策略 2.0 (又是一篇万字长文)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09563
0904 运营技巧篇之01:Listing出划线价List price的1个玩法(1.0 2.0)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109876
【头条专栏文章】
从天道的农户模式,到拼多多的“砍一刀”:论亚马逊的低价生存策略(上) [万字长篇]
https://www.wearesellers.com/article/27474
0803:产品与选品 两点思考
https://www.wearesellers.com/article/27444
8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布鲁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