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万字长文,详解亚马逊VC账号的BTR功能...
万字长文,详解亚马逊VC账号的BTR功能有什么用,如何开通、使用、运营
在亚马逊Vendor Central(VC)体系中,BTR(Born To Run,试销计划)是新品冷启动阶段最具杠杆性的官方工具之一。它的本质是:由VC卖家主动发起一次“放大首批采购”的提案,强制要求亚马逊向卖家的asin采购一批货物。亚马逊在评估期内用销售表现决定是否后续常规补货。表面像是“多拿一单货”,本质却是给新品争夺“时间 + 排名 + 广告效率”的稀缺窗口。缺少BTR,不只是少了一笔订单,而是丧失了一整套加速机制。

1.1. BTR的功能何为如此重要?
解决亚马逊数据不足而产生的锁量问题:没有历史数据,自动PO往往只给极低起量(甚至个位数/周),导致广告花费无法放大,转化数据稀薄,系统继续判定“需求有限”,形成负反馈。
构建足够的初期库存深度:库存深度=你能否承接高点击广告+Deal+站外引流的前提。没量就不敢投放,中途断货又会拉低排名权重。
缩短搜索排序爬坡时间:搜索算法需要持续、稳定、可转化的销售节奏。碎片化的小PO让销量曲线呈现锯齿,权重积累慢,被竞品“滚雪球”甩开。
广告ACOS/TACOS 优化前移:起盘阶段如果库存不足,你不得不保守出价,CTR/CVR 测试周期拉长,广告学习成本被放大。BTR 给你一次性建立足够的测试样本池。
降低运营协同摩擦:供应链、广告、内容、站外节奏需要同步。普通PO模式下节奏被“被动补货”打乱——广告团队无法制定10周结构性投放计划。
管理滞销风险的透明机制:通过事先设定Markdown百分比,把“可能滞销的成本”量化与上限化,而不是事后被动接受不可控退货或长期占压。
1.2. 如果不用或不会用BTR,常见连锁问题会出现:
- 常规PO小、到货频繁,仓配与单箱处理成本占比上升。
- 广告点击涨不上去(出价不敢拉),自然排名迟迟不起,转而被迫做更激进折扣。
- 销量曲线不平滑,系统继续低估需求,进入“低预测→低补货→低销量”的锁死循环。
- 新品验证周期拉长,决策推迟,资金周转率下降。
一句话总结:BTR不是“搏一单大货”,而是以可控风险换取新品黄金前10周的节奏主导权。放弃它,你是在把速度与排名主动权交给算法与竞品;善用它,你是在为品牌抢一个压缩验证周期、放大成功概率的加速通道。

2. 如何开通亚马逊VC的BTR功能?没VM也有解
如果你正在使用亚马逊 Vendor Central(VC),一定听说过 Born to Run(BTR)。它能让你在新品或重点款上,先拿到更充足的首单采购量,缩短冷启动时间、加速卖通。但很多品牌卡在第一步:怎样才能开通 BTR?
核心答案很简单:开通 BTR通常需要亚马逊内部VM(Vendor Manager/供应商经理)的支持与背书。如果你没有直接对接的 VM,想要自助在后台“点一下就开通”,几乎不现实。这也是不少品牌以为“自己还不够资格”的原因。
2.1. 为什么需要 VM 支持?
BTR 是风控与商业策略混合的项目。额度、范围、类目权限都涉及平台风险评估,通常要有 VM 发起,再由内部采购团队核准。需要确认你的历史卖通、退货、合规与毛利结构,评估对平台库存健康和消费者体验的影响。
很多站点存在站点/类目差异化规则,没有 VM 推进,很难被系统主动放开。
2.2. 没有 VM,怎么办?
通过合格的第三方服务商。成熟服务商往往具备:与亚马逊相关团队沟通的路径和经验,清楚各站点、类目的门槛。
比如我这里,已经整理了一份 ““BTR开通陈述模板””:含过往卖通数据梳理、预计动销报告、毛利与费用结构测算、合规核查清单,帮助提高开通过审的成功率。
2.3. 开通前,VC卖家最好准备哪些材料?
- 业绩与动销证明:
- 近6–12个月的核心 ASIN 销量、转化率、退货率、库存周转。
- 品牌与品类竞争力说明(定价带、差异化卖点、渠道稳定性)。
- 财务与成本结构:
- Vendor 成本文件与毛利测算(给出平台侧毛利安全区间)。
- 计划首批 BTR 数量与资金安排,目标卖通周期/阈值。
- 合规与可售性
- 危险品/电池/EPR/CE/ROHS 资质到位,Listing 无抑制(Suppressed)。
- 关键页面素材合格(主图、要点、A+、视频)。
- 风险与保障策略
- 新品/高价位款式的保守方案与试点路径(分批量、分站点)。
- 异常处置预案:滞销应对、二次曝光、价格策略、退回/保留选项。
3. BTR后台操作路径与操作步骤
3.1. 进入后台,在Menu-Orders-vendor-initiated orders路径,可以看到BTR的提示页面

3.2. 在提示页面点击”Go to the programme”,进入BTR首页

3.3. 在首页可以查看最高额度、以用额度、剩余额度,点击Create a new offer,进入新建BTR订单页面

3.4. 进入Create a Born to Run offer页面,填写订单自定义名称,勾选Vendor code,点击 Continue to next,进入“Enter details”页面

3.5. 在“Enter details”页面,有2选1的选项,这里2段英文大意是
A:亚马逊保留未售出的库存。你需要向亚马逊支付“留置费用”(retention fee):对所有未售出的COGS收取20%的费用;如果卖通低于50%,低于50%这部分的COGS还要再加收30%的费用。该留置费用会通过CoOp系统自动生成协议并从你的应付账款中自动扣款。注:关于退换有瑕疵或损坏商品的标准条款仍然适用。
简单理解:不退货给你,货留在亚马逊,但你付一笔按未售出成本计的费用(20%,且低于50%卖通的部分再加30%)。
适用场景:你更希望减少退货物流与再处理,愿意用费用换取库存留在站内继续卖
B:中文释义:亚马逊可能会在考虑库存覆盖周数和卖通表现后,退回未售出的库存。若亚马逊退回,你需要退还这些退回商品100%的产品成本,并支付标准的运费与操作费。亚马逊保留按照你常规零售条款与条件退货的权利。
简单理解:可能退货给你,你全额退款并承担标准运费/处理费。
适用场景:你更愿意把滞销货收回自处(例如转渠道/再营销),不想付留置费。
勾选2选1的选项后,进入“Add products”页面,勾选海外仓地址,即可开始申请BTR订单

以上是VC账号后台创建BTR订单的全流程,如果创建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查看我发布的文章“07 | 提交BTR被拒绝怎么办?”
4. BTR后台首页英文单词详解
本文章将对BTR总览面板(Performance面板)里面的英文单词进行释义

1. Born to Run announcement
BTR 公告区。
用途:亚马逊发布政策、费率、条款更新。应定期查看,特别是涉及费用/退货条款。
2. Performance:绩效
作用:展示 Vendor Code 维度历史 BTR 结果
3. Vendor code:供应商代码
作用:每个VC号都可能有多个code,绩效是对每一个code单独管理,因此每个code都要单独看
4. COGS LIMIT:额度上限
用途:可同时占用的“活跃 BTR Offer 成本”顶值。滚动卖通率决定其升降。
5. COGS UTILISED:已占用额度
说明:当前所有活跃未完成 Offer 的 COGS 合计)。
6. MONTHLY METRICS for completed offers:月度绩效图
7. Monthly sell-through (w):月度卖通率
说明:按“完成(Completed)月份”聚合的卖通率(当月结束卖通期的 Offer 集合)。有数据才连线。
8. Unit share (*):单位占比
定义:该月完成 Offer 的提交单位占最近 12 个月完成总单位的比例。
作用:权重。高 Unit Share 月如果卖通差,会拉低滚动平均。
9. 12. Sept 2024 - Aug 2025:最近 12 个月窗口
运营动作:确保没有长时间“空月”——空月意味着该月没有 Offer 完成,会让曲线断裂,不直接扣分但降低模型稳定性。
10. Create a new offer:创建新 BTR Offer 按钮。
建议:在 Utilisation <70% 且接下来 4–6 周没有大权重 Offer 完成时使用;避免挤压即将完成但可能需要补救的老 Offer 资源。
11. Search filters / Search:搜索与筛选。
用法:按 Offer ID、ASIN、状态(Active / Completed / Expired)过滤。
12. Download:下载(CSV / XLS)。
动作:建议每周抓取历史,防止亚马逊回溯数据差异。
5. BTR后台Details页面英文单词详解
本文章将Details(详情)页面内容英文单词进行释义

5.1. Details:详情
作用:该区域汇总当前 Offer 的静态 & 关键信息(名称、ID、数量、价值、日期等),便于核对。
5.2. Offer name:Offer 名称
作用:你提交时自定义或系统生成的标识,方便内部/多 Offer 区分。建议采用:市场-品系-日期/批次 格式(如 DE-Headset-202508)。
5.3. Offer ID:Offer 编号
作用:亚马逊内部唯一 ID(例:fbc6057e32132161883c56e30),开 Case / 做数据对接 / 下载报表过滤时的主键。
5.4. Vendor code:Vendor 代码
作用:区分你在同一账号下的不同 Vendor Code。绩效(卖通率、额度)按 Code 计算,不合并,有时候找不到订单,可以试着换个code搜索。
5.5. Accepted products:已接受的产品(数量)
作用:显示此 Offer 被系统/采购接受的 SKU 数,如果是多 ASIN,会列计数;
5.6. Accepted quantity:已接受数量
作用:亚马逊批准本次 BTR 申请的总件数。超出部分(若提交时包含多个 SKU)不在本 Offer内。
5.7. Accepted value:已接受金额(按成本 COGS 计算)
作用:= (被接受 SKU 的 COGS 单价 × 接受数量),占用你的 COGS Limit。
5.8. Submission date:提交日期
作用:你点提交 BTR 申请的日期;用于计算后续窗口步骤。
5.9. Purchase order window start date:采购订单窗口开始日期
作用:从这一日开始亚马逊可以/会生成对应的 PO。你需在 PO 出现后按标准发货流程执行。
提示:监测该日后是否及时生成 PO,延迟会影响实际可售上架时间,从而压缩卖通期。
5.10. Purchase orders:采购订单(入口)
作用:模块标题,点击可以跳转。
5.11. View all purchase orders for your Born to Run offer:查看此 BTR Offer 的所有采购订单
作用:点击后跳转 PO 列表。需核对:数量、ASIN、发货窗口。
5.12. Preference:库存处置偏好
作用:展示你在提交 BTR 时选择的“未售出库存处理”策略,不同策略决定责任和费用模式,可以参考我另外的文章“03 | BTR后台操作路径与操作步骤”。
5.13. Submitted quantity:提交数量
作用:你在 BTR 申请中为该 ASIN 报的数量。
5.14. Accepted quantity:被接受数量
作用:系统/采购审核后实际批准的数量,可能与提交数量不同(被部分削减时)。
5.15. Vendor responsible quantity:供应商责任数量
作用:在所选库存处置策略下,最终你对潜在费用承担责任的数量。
在“Amazon will keep unsold units”模式下通常等于 Accepted quantity(即所有未售出风险以费用形式体现)。如果是其它模式(例如“Amazon may return unsold units”),这里可显示不同逻辑。
5.16. Units sold (%):已售出数量(百分比)
作用:卖通期内迄今售出的件数及相对 Accepted quantity 的进度,离周期结束还有较多天(见下面 Days left)
提示:
a) 预防过早售罄导致后续无额外动销信号(可准备常规补货)
b) 按需微调广告,避免超卖造成潜在缺货。
5.17. Status:状态
作用:当前 Offer 内该 ASIN 的处理阶段。Accepted 表示已被批准并处于活跃卖通期(或者处于可售/执行阶段)。
5.18. Sell-through period:卖通期(时间范围)
作用:BTR 计算绩效的窗口起止日期。期间内销量计入本 Offer 卖通率;之后销量视为常规销售,不再影响该 Offer 卖通表现。
提示:从 PO 生成到起始日期之间要确保货及时入库,否则有效销售天数被压缩。
5.19. Sell-through days left:剩余卖通天数
作用:当前日期到卖通期结束剩余日数(截图:里面的57,意思是还有57天可售)。
6. 如何增加BTR功能的额度
6.1. 什么是BTR额度
BTR(Born To Run)额度是指供应商在亚马逊Vendor Central中,使用BTR项目为新品或重点ASIN申请“预置采购量”的可用上限。简而言之,就是你在BTR框架下可一次性提交的最大COGS金额或最大件数的权限范围。
平台通过额度控制试销风险,帮助供应商在相对可控的规模内测试新品、加快上新节奏,同时以卖通率与履约表现来动态调整额度。
6.2. 为什么要提升BTR额度
美国VC的初始额度约为5万美金,欧洲VC初始额度为3万欧,随着运营的深入,我见过美国1200万美金额度、欧洲300万欧额度的账号。
更快上新:较高额度能支持更多ASIN同步试销,缩短打样到规模化的时间。
放大验证:可一次性覆盖更多价格带、规格与图文打法,快速找到胜出款。
利用窗口期:旺季或营销节点前集中放量,有助于获得更高的自然曝光与转化验证。
6.3. 影响BTR额度的核心指标通用逻辑
虽然官方未披露提升额度的指标,但是经过摸索,最关键的因素并非用得越多越好,而是在卖通绩效(Sell-through),10周卖通率是关键。如果长期大于70%常被视为良好,长期大于85%平均为非常好。连续多个BTR批次维持高卖通,非常有助于额度上调。
其它关系到额度的因素如下:
1. 定价与毛利健康度:合理的终端定价和稳定的COGS,保证平台毛利与供需稳定,降低风险。
2. 供货与履约(OTIF/ASN/包装合规):准时到货(On Time)、足量到货(In Full)、ASN准确、装箱/标签合规,缺货、误贴、超期入仓都会拉低信用分。
3. 退货与客诉(RDR/ODR/质量缺陷率):低瑕疵、低破损、低差评,说明产品质量与期望匹配度高。
4. 销售拉动能力:站内流量质量(转化率CVR、广告ACOS/ROAS)、内容优化(A+、视频)、搜索权重。良好的可见度与转化是平台敢于给额的前提。
5. 计划与沟通:清晰的营销与补货计划、旺季备战方案、风险应对(价格、库存、物流冗余)能提升平台信心,但是这个比较难衡量,只能是猜测。
6.4. 增加BTR额度实操
1. 优化首批BTR组合:切分为“核心款(高把握)+潜力款(需验证)+差异化款(拉宽价格/人群)”,用核心款拉高整体卖通。
2. 做好内容与定价的“上线即满血”:上线前完成A+、主图视频、5点描述、本地化关键词;定价与优惠券/促销同步启用,提升首周CVR。
3. 强化履约基础:预先核对包装/条码、按站点标签规范、ASN与装箱清单一致;准备安全库存,避免缺货/延迟。
4. 建立复盘机制:每个BTR批次在第2、4、6、10周做里程碑复盘:卖通、广告、搜索、价格、评价,快速改图改词、调价、加码流量。
5. 主动沟通:VM对额度的增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定期提交BTR使用规划,整理BTR使用数据,可以请VM手动调整BTR额度
提升BTR额度的本质,是用数据与稳定运营来证明“可控风险与可持续增长”。把卖通、履约、质量与内容投放四条线拉齐,并用迭代复盘快速纠偏,你就具备与平台谈更高额度的底气。
7. 亚马逊VC的BTR订单被拒绝怎么办?
亚马逊VC的BTR功能在日常运营中,有时候会遇到订单提交不了、code丢失无法勾选、提交订单报错的问题。由于我帮30个VC买家开通过BTR,所以这种遇到得多了,也能找到一些原因和解决办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一下常见原因和解决办法。
7.1. BTR提交订单会被拒的常见原因
1. 绩效/风控类:
过往BTR卖通不佳:连续批次低于目标(如<50%或远低于站点/类目均值);
履约问题:OTIF(On Time, In Full,准时且足量交付)不达标、ASN(Advanced Shipping Notice预先发货通知)错误率高、包装/标签不合规、到货延迟或缺货频繁;
质量/体验风险:高退货率、高缺陷率(质量投诉、破损率、ODR偏高);
价格与毛利异常:平台毛利不足、定价波动大、频繁价格战导致收益不可控;
信用与合规事件:知识产权/合规警告、政策违规或处罚未结案;
2. 额度与配额限制:
账号BTR额度已用满或单ASIN/父体上限超限;
时间窗外提交:季度/月度配额未刷新或站点暂时冻结BTR;
3. ASIN与内容准备不足:
新品资料不完整:缺主图视频、A+、要点/尺寸/材质等关键属性缺失;
清单信息不一致:COGS、包装规格、ESL/条码与系统备案不一致;
需求证明不足:无营销计划、无广告/流量拉动安排,预估销量依据薄弱
4. 供应链与可供性风险:
供货周期过长或不稳定,影响10周卖通窗口;
包材/条码/危险品合规未确认(如电池、化妆品、食品等需额外合规);
7.2. 如何避免被拒
1. 做好100%的准备才用BTR推新,完成“满血上线”的内容与合规
内容:主图+视频+A+、要点5条、关键词本地化、尺寸/材质/使用场景齐全;
合规:条码/包装、危险品/认证文件齐全;ASN试跑一次,确保格式无误;
定价:提交时同步设定Launch价、优惠券、BD/活动报名时间轴;
2. 强化履约信誉
提交前1–2个周期内,确保OTIF≥95%(越高越好),ASN错误率≤1%,无重大迟到/缺货;
对易碎/组合装,提供加固包装方案与测试记录;
3. 主动沟通
在VC工单“Born To Run”路径内,附上数据包与营销计划说明你的可控性,让审核方心里有数;
7.3. 被拒之后如何处理(修复与再提交)
1. 找原因、对症改:查看系统返回的拒绝原因或向支持团队/对接采购买家要点反馈(绩效、额度、内容、合规哪个环节)。
2. 快速修复优先级:履约/合规类:立刻纠正ASN模板、包装/标签问题;给出新的OTIF承诺与改进SOP。
3. 数据与计划:补充10周预测、广告节奏图、库存周转方案与备选清货路径。
当然了,上面的问题是有了BTR功能以后,才有的运营问题,不管是新手VC卖家还是成熟VC卖家,都应该尽快把BTR功能打开。
8. 用BTR打新,一个亚马逊VC小卖家的折腾之旅
我们的VC号之前是没有BTR的,账号运营了2年,压根不知道有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怎么用,导致我们的所有asin,只能从SC跟卖,这就出现一个很要命的问题--时效太慢。当我发现一个市场机会,先上SC卖一段时间,有数据了再用VC跟卖,运货、入仓、贴标,40天就过去了,顺利的话可以正常销售,但经常是一跟卖就被提价,一提价就影响动销,开case也无济于事,反正就是傻傻的在跑数据,心里自我安慰慢就是快。
去年参加由灰牛跨境主办的VC卖家会议,大家都在讨论BTR额度是多少,我都被问懵了。现场尴尬得只能喝水装镇定,点头微笑,心里像有只鼓在乱敲。会后我拉了几个认识的VC卖家,想私下打听点门道:额度怎么评估?申请有什么坑?怎么控风险?结果大家都很客气,但都打太极——“这个不好说”“每家情况不一样”“你先去试试”。我才明白,这种事谁都不会轻易摊牌,毕竟是各家吃饭的手艺。
碰壁两三轮,我索性厚着脸皮去问灰牛跨境的刘总。刘总没绕弯子,先把BTR掰开揉碎给我讲清楚:它本质是给新品一个10周的“加速通道”,一次性锁定试销PO,算法会更愿意给你曝光,但前提是你要把内容、供货和风险兜底想明白。额度不是越大越好,要基于相似款的中位数销量来定,首轮尽量选“可退货”兜底,等卖通率过了70%再谈“保留库存”。我一边记一边点头,那种久违的“终于抓到钥匙”的感觉来了。

当天我就请灰牛跨境帮我们VC账号开通了BTR。后台开通的截图跳出来那刻,我像是把一口压在胸口的气吐出去。我们先挑了两款把握最大的新品试水:一款小体积65W快充,一款开放式运动耳机。打法沿着刘总给的“十周节奏”走:
先把Listing打满格:主图、视频、A+、问答一次到位,关键词从品牌词和强相关长尾起步。预测用相似款销量中位数×1.15做BTR总量,首批选择“可退货”,把最坏情况成本算清。广告前四周稳ACOS,价格不轻举妄动,优先把自然权重站稳;第5周后再扩大泛词、叠加活动。供应链配合:ASN双人核扫、装箱对齐、预约时段预留72小时缓冲,避免OTIF出坑。

第2周开始,我明显感觉到节奏不一样了:不再被零散PO牵着走,广告也不再担心“刚起势就断货”。第4周,耳机的评论破百,转化爬上来;第6周,快充卖通率过了75%,我们把滞销策略从“可退货”切到“保留库存”,顺手提了第二批BTR。第8周叠了一个站内活动,搜索词的自然位次稳住以后,价格才小幅回调。到第10周收口时,两款合计卖通在八成以上,ACOS控制在30%左右,自然流量占比从头两周的二十来点涨到五成多,VC绩效也跟着好看了。
说实话,我最直观的感受不是销量数字,而是心态从“等系统给单”变成了“自己定节奏”。以前那40天的来回折腾,现在被压缩成一个可控的十周冲刺:有起跑、有加速、有复盘、有第二批的承接。更妙的是,团队从“碰运气”变成“有章法”,每周都知道该做什么、该等什么、该收什么。
如果不是那次会议被问懵,如果不是刘总把脉点醒,我可能还在SC上“慢就是快”的自我安慰里打转。现在想想,BTR不是神药,但它把主动权还给了我:我决定什么时候冲、冲多大、怎么兜底,而不是被动等系统给机会。
接下来我打算把这套方法固定成流程:新品立项就同步BTR评估表,内容、广告、供应一开始就按“十周冲刺”对齐;第一轮坚持“可退货”,过线再切“保留库存”;每个周期做一次复盘,第二批、第三批滚动优化。等再跑通两三个品,我就能把“偶然的成功”变成“可复制的结果”。
应刘总邀请写了这篇文章,并不是炫耀,而是希望中国卖家能团结起来,越做越好,最后祝各位有缘读者大麦!爆单!0库存!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