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Amazon Amazon各类申诉

亚马逊商品描述不符被关店?别慌!

发帖14次 被置顶0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9次 历史交流热度100% 历史交流深度0%
亚马逊卖家们注意了!你是不是也曾遇到过这样的糟心事儿:明明精心准备的商品,就因为描述和实物有点出入,店铺说被关就被关了?“商品描述不符” 这个雷区,可千万别踩,一旦触发,对店铺的打击可不是一般的大。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帮你搞清楚为啥会因为这个关店,以及真遇到了该咋解决。
先说说为啥会触发 “商品描述不符” 导致关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品实物和详情页上的信息对不上,让买家感觉被骗了,体验特别差。
微信图片_2025-08-19_111533_077.jpg


那具体有哪些常见的触发场景呢?

核心属性不符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一点。就说图文差异吧,实物的颜色、尺寸、配件和图片或者文字描述不一样,比如宣传的是 “大容量”,结果买家收到货实测容量根本不够。功能夸大也不行,说好了能防水、能蓝牙连接,可实际上根本实现不了。还有认证缺失,详情页上标着有 FDA、CE 这些认证,但拿不出有效证明,或者实物根本不达标。规格虚标也挺常见,像移动电源标称 10000mAh,实际测出来只有 8000mAh,这都是妥妥的违规。
违规操作也会导致关店。比如篡改品牌信息,修改原来链接的品牌,或者翻新链接继续销售。变体滥用也不行,父子变体的属性差异太大,就像把不同材质的产品绑在一起卖。还有重复创建 ASIN,同一个商品弄好几个 ASIN,这都是平台不允许的。
另外,用了高危词触发系统审核也很麻烦。像 “降低 50% 发病率”“医用级” 这些涉及医疗效果的敏感词,还有一些数据型结论,比如护眼台灯说 “视力下降率降低 50%”,都可能被盯上。还有跨页面描述冲突,主图写着 “304 不锈钢”,结果详情页参数里压根没标,这也会出问题。

再来说说触发机制和亚马逊的审核逻辑。

买家投诉是很重要的一个驱动因素。有时候哪怕只有一个客户投诉,都可能触发 “禁止卖家行为” 政策,就算是第一次违规,也有可能直接关店。而且历史违规记录会被查,如果同一个 ASIN 被投诉三次及以上,那店铺可能就真的没救了。
系统自动化检测也很严格。爬虫会抓取那些高危词,像 “无蓝光危害”“FDA 认证” 这些词都在监控范围内。还有图像识别比对,会核对主图、A + 图文、后台 Search Term 之间是不是一致。
更要注意的是,平台会严查供应链责任。要是你找借口说 “供应商发错货”“物流贴错标”,会被判定为没掌控好供应链,申诉肯定会直接被驳回。

那真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和申诉呢?

第一步,要紧急应对和自查。赶紧下架有问题的链接,定位问题批次号,把 FBA 或者在途的库存召回,别再产生新的投诉。然后全面核验 Listing,从标题、五点描述到 A + 图文,一项项和实物对比,把差异点拍下来,最好带上测量工具标注清楚。

第二步,就是写高通过率的申诉信(POA),这里面得有四部分逻辑闭环结构。

根本原因分析很关键,可别找 “供应商失误”“图片未更新” 这种借口,这会被认为是推卸责任。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说,比如 “因仓库分拣疏漏导致批次错配(附差异图),确认为偶发操作失误,非故意欺诈”。
客户补救措施也不能少,全额退款再加上补偿方案,比如送张 15 美元的优惠券,还要附上补偿记录的截图。
整改证据链要准备充分,实物对比图得标注好差异细节,像新版包装的实测尺寸图。质检文件也不能少,新版的认证报告、第三方检测扫描件,关键参数要高亮出来。还有供应链整改的相关材料,比如供应商质量协议、内部质检流程升级记录。
预防方案也得有,比如启用 ERP 系统扫码入库,淘汰人工分拣;建立供应商评分卡,两次质检不合格就马上终止合作。

第三步,要提交 “铁证” 组合,一样都不能少。采购凭证得是 30 天内的增值税专票,上面要有供应商地址、电话、官网。履约证明可以是 FBA 入库编号加签收单,或者自发货的物流追踪记录。如果是非功能性问题,还需要老客户回访证明没有客诉的历史合规记录。

第四步,要建立长效预防机制。Listing 要每月截图保存所有页面,包括图文和 A+,修改的时候也要留痕。可以利用后台的 “品牌分析→关键词风险扫描” 这个自检工具排查高危词。批次管理也很重要,从采购到出库全流程都要绑定批次号(Lot No.)以便追溯。
微信图片_2025-08-19_112008_270(1).jpg


申诉的时候还有些关键注意事项。

申诉雷区要避开,别用 “平台误判”“客户挑剔” 这种对抗性的措辞,态度一定要诚恳合作。第一次被拒后,要根据亚马逊的反馈补充材料,千万别套模板重复提交。
成功的核心在于证据的时效性,所有凭证都得是 30 天内的。而且逻辑要闭环,原因、整改、预防得环环相扣,证明问题是偶发的,并且有能力根治。
总之,预防的成本远比救店的成本低,精细化运营和全链路追溯体系才是卖家在亚马逊生存的关键。希望这些能帮到各位卖家,别再因为商品描述不符栽跟头了。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