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求一份老品重新推广分析案例及带有计算公式...
求一份老品重新推广分析案例及带有计算公式的sop,,就是一款老品接手后要怎么去分析以及搭建推广目标流程
商品信息可以打码,对应计算要带有公式。
跨境电商人的科学世界,
真知、灼见,
喜悦或快意的君子之争。
见智慧,见性情。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和知无不言共同所有,未经本站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亚马逊全球开店
6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淘沙hj
一、先研究分析这个BS2和BS3,或者这个同款产品的细分市场头腰部ASIN:
1.头腰部的流量结构是怎么样的?亚马逊的流量结构主要包含:
搜索流量(关键词)
关联流量
推荐流量(各种自然推荐坑位)
首页流量
秒杀流量
推送流量(APP推送)
广告流量
类目流量
站外流量(非平台)
2.他们推上去以及目前维持排名的操作特点是怎么样的?关键词搜索排名如何?ABA数据表现如何?特别是今年新上架排名增长快的链接。
3.广告依赖性如何?花费占比。
4.deal频率、评论操作手段、站外引流情况等等
这些都是你需要提前去分析归纳的,这样你会知道,对方在排名增长的时候,主要来自哪些渠道流量?转化手段包含哪一些?价格结构又是怎么设置的等等,对比自己的流量结构、转化手段、引流方式差异如何?
二、关键词排名有无提升空间?BSR的搜索流量是一定要吃透的。
关键词排名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性、历史转化率和点击率(包括次数)、近期转化率和点击率(包括次数)、客单价、销售额、评论基数与等级、类目节点。
如果你的广告位置能保持好搜索位置的情况下,search terms尽可能集中在这些热词上去跑转化,而精准匹配是比较好保持search terms内容与你的投放词一致的匹配方式,即精准匹配对推动特定关键词的排名相对比较有效(在转化率既定的情况下)。要确保的是你search terms集中在热度上,而不是投放的词,因为关键词排名是以search terms的表现作为主要考量的。
三、流量数值是否存在瓶颈?引流结构是否存在优化空间?
举个例子,如果头部的搜索流量一天1000,你一天的搜索流量做到八九百,其实上限已经不多了,这种情况你依旧和头部差距很大,那努力的引流方向或许不仅仅只是搜索流量(关键词排名),因为头部总的流量结构有可能来自搜索流量、关联流量、推荐流量、促销秒杀流量、站外流量等等。当然这是一个假设。
再举个例子,你调查后发现,头部确实是以搜索流量为主,头部关键词排名很靠前,其他流量渠道的痕迹也不明显,那么你只管把大热度关键词排名肝到首页中上,或前两行的位置。至于说要肝多久,很看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程度的,竞争越大,大家转化都不差,大家广告也烧很多,大家转化次数也不必你少,甚至流量结构做的比你丰富,那么你自己看着自己表现不差,但相对而言,ASIN的搜索排名上的表现(参考我前面列出来的关键词排名影响因素)你未必特别突出,也就意味着你表现数据好的情况下,要获得自然权重显著增长,需要的推广周期更长,需要的推广行为更多(deal、广告类型拓展、关键词排名深打等)。
四、推广费用的规划调整?
营销推广费用有无模块化调整的可能性?
比如你原本一天200美元的广告预算,一个月就是6000美元广告费,如果把6000美元的营销费调整下,比如3500美元做广告费,1000美元做秒杀费(如秒杀效益可观 增加ld\bd的次数),1000美元做折扣费用(大额coupon 拉动转化率),500美元做周期性站外促销。
最后一个月盘算一下,不同的营销费用投入,带来的投入产出比如何?
也就是即把站内广告费做结构调整,按效果分配,又把整体的营销推广费用做模块化调整,按投入产出比分配。这样调整之后,整体的推广费用投入产出比会更高。而如果效益好的话,转化率起来了,自然权重增长的可能性也会比你现在更高一些。
亚马逊官方也有个文章讨论关于推关键词排名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c0NTM0MQ==&mid=2247527350&idx=1&sn=952cddbdf7e67a204c1b11356e996721&chksm=973954a4a04eddb29a6f1b994d6769cc8adec68614b2ba7515e72fb8f72ee52da0a641e08af6&mpshare=1&scene=1&srcid=1024IK5xRouNWgAjKrNc1kD7&sharer_shareinfo=ecec690d58a6150bb69f0c2922dd4511&sharer_shareinfo_first=ecec690d58a6150bb69f0c2922dd4511&version=4.1.7.70210&platform=mac#rd
商品广告SP ASIN广告对关键词排名,搜索页面的影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c0NTM0MQ==&mid=2247533361&idx=1&sn=42a0ddb05567dfff76e99d68d6811f5b&chksm=96d8537addc4b11ae401295ddf63a2322758cd6e3109c24cc0ef0cd370f6dd48cf09279a9989&from=industrynews&version=4.1.7.6056&platform=win&nwr_flag=1#wechat_redirect
至于根本性的因素,如产品生命周期、市场趋势特征、消费者需求取向,这些我就不细谈了,楼主应该更能去判断和把握。
附件做额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