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 案例分析 # 如何在已是血海的3C耳...
# 案例分析 # 如何在已是血海的3C耳机类目,通过快速拉升品牌词的搜索量和点击量,暴力拉动销量,实现排名的快速提升?
# 案例分析 # 这两款产品如何在会员日前不通过广告实现自然流量的拉升,并在会员日后持续实现流量和排名的暴涨?有大佬们可以分享下吗?或者还有其他白帽打法不在我列举的上述猜想中?
近期突然发现跟踪的这两款中的其中一个爆款,在七月底拉升到电子类目的BSR150左右后,最近开始慢慢掉到BSR300+了,而品牌词的搜索量的排名也从31周的8000+掉到了32周的30000+了。这就突然让我想起来它在会员日之前突然来的自然流量直线拉升,其中是否也存在品牌词的搜索量和点击量暴涨呢?
说干就干,于是立刻拉了一下**找词和卖家后台品牌分析的数据如下:
根据上图的关键词排名曲线可以看到,其中第一个和第三个关键词在五月底到六月中旬已经经过了第一波拉升,从30W名开外提升到了25周的17W名左右。
然后更厉害的来了:
第26周,含有品牌名的前两个搜索词的搜索排名直接从17W提升到了2.5W和4.7W名
第27周,搜索排名提升到1.9W和4.8W
第30周,搜索排名提升到6K和9K
第31周,搜索排名略微掉到8K和1.2W
第32周,搜索排名骤降到了3.1W和3.9W
而在这期间,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站内也没有开大额优惠券,广告流量也并没有大幅增加,以下为该产品的近三个月价格变化以及检测的流量变化图
可能大家对于含有品牌的关键词排名6K没有什么概念,这里贴一下同统计周期内安克旗下的耳机品牌、长期占据耳机排名前列位置的soundcore同期品牌词的搜索处于什么位置呢?
soundcore: 排名1W+
anker soundcore:排名2W+
soundcore headphones: 2W+
并且从26周到32周,整个区间下关键词排名没有出现明显的骤升骤降。
srhythm nc25这个不仅包含了品牌,甚至包含了具体型号NC25的关键词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排名在1W以内,直接把大麦安克按在地上摩擦了,所以这个词是有什么魔力吗?
同时根据以上数据可知,这个搜索词在第30周的时候排名6000左右,根据品牌分析的搜索词报告对比可知,一周的点击量差不多在1.2W左右,一周的购买量大概在800-900台左右,该品牌下NC25这款产品占据了点击份额的73%和转化份额的37%,也就是说单单这个关键词带来的销量就有300台/周,大约1000台/月,如果加上其他包含品牌词srhythm的关键词,NC25这款产品在所有品牌词下的出单量大概就会来到1500/台。也就是说,单单品牌词的出单量就可以把这款产品推到BSR3000左右的位置,最近一个月,就连安克这样的大卖品牌,在这款产品面前,也只能俯首称臣。
当然关于销量的具体统计方式,以及品牌分析中的搜索词报告中的销量统计是否准确,这里不在我的探讨范围内,我这里主要还是想通过这款产品,跟各位大麦探讨和交流下这款产品是如何做到的,以及如何学习这款产品的运营方式并运用在咱们自己的产品上:
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 该产品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暴力拉升含有品牌词的关键词的搜索量和购买量,从而使品牌关键词排名实现巨幅提升?
2. 通过拉升品牌关键词的搜索量和购买量,可以提升产品在其他相关核心关键词下的搜索排名吗?
3. 这种骤升骤降的变化,属于某种不知名的白帽操作,还是黑科技?
4. 有没有可能是与亚马逊官方进行合作,参与某种计划或者活动,所以获得了流量扶持?
5. 为什么品牌关键词排名在26周开始大幅拉升,而在32周的时候就开始跳水,高排名总共持续了6周左右,整个变化过程不是呈平滑曲线变化,而是像广西喀斯特地貌里的丘陵一样,陡升骤降?
这里我先抛砖引玉:
1. 已知没有开启站内大额优惠券,未发现站外大折扣推广,未发现网红带货,品牌的INS和FB这段时间的发帖和评论数量也无异常,亚马逊下拉框未主推相关的关键词,所以猜测有几个可能性。
a. 通过私密群组/Telegram/自养号/服务商或者其他方式,人为控制和拉升相关的关键词搜索量和点击量,造成这个词很热的感觉
b. 参与亚马逊某种活动或计划,获得品牌流量扶持。
c. 投放某种未知的媒体广告,获取大量站外的相关搜索量(通过google来搜索,并未发现近2个月有爆款文章/视频/帖子),通过google trends发现近1个月在美国的搜索量大幅增加,曲线与亚马逊站内搜索词排名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对比soundcore headphones,可以发现大部分时间都远低于soundcore headphones,但最近一个多月,流量基本与soundcore headphones流量持平了。见下图:
d. 通过美国当地的报纸/杂志或者其他线下促销,然后引导客户在线上搜索产品并下单(由于在网上无法找到相关物料,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极大)。
2. 我觉得是可以的,品牌词的排名拉升引起产品的销量大幅增加,而产品又有相应的关键词定位,自然能够把关键词的排名拉起来,但前提是销量大幅增加,转化高于平均值,且持续稳定一段时间。
3. 根据我对于问题1的回答,如果是投放媒体广告,或者进行线下推广促销,那自然是属于白帽操作;如果是通过群组/服务商/自养号来进行认为操作搜索量和购买量,那就肯定属于黑科技了。
4. 我一直在怀疑是否有某种介于自营和第三方之间的与亚马逊的合作方式,通过给亚马逊交一定比例的佣金,获取更多流量方面的倾斜和扶持,但由于本人是个超级小麦,无法接触到相关计划和信息,关于这个部分,这里就只能指望各位大麦们的分享了。
5. 可以确定的是,我猜想该产品一定是在六月初,或者从五月开始,就进行了某种操作,从而导致品牌关键词的搜索量直线攀升,而在32周开始,相关的操作结束了,所以我相信该品牌搜索词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降低,回到本来应该的10W+的位置。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那么各位大麦,关于这款产品,你们有什么看法可以分享一下吗?
31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猪猪猪麒麟 、 steven5697 、 不吃蛋挞边儿 、 鹰英应莺寅殷 、 MEME小小萌鱼 、 人间I惆怅客 、 Timothe 、 我是菜菜呀 、 迷茫冷冷 、 吃热狗会狗上身 、 Tito123 、 爱上凉白开啊 、 月是故乡明2022 、 请叫我咻 、 筑一宁静之地 、 伊安96 、 曼匆匆 、 噩梦拂晓。 、 Genjisan 、 妈咪妈咪哄 、 晓风残月 、 大脸大脸 、 老铁你吃了吗 更多 »
给他们生产这款耳机的工厂叫某科创。也是国内做降噪比较早的一批工厂。
亚马逊最早做降噪耳机的其实是COWIN。COWIN在的时候。
Anker的扣20和Srhythm的MC25都还是弟弟。
21年COWIN出事了,anker和Srhythm才上来的。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搜COWIN耳机,虽然比不上以前了,不过现在依旧坚挺。
捞完历史,现在捞回来,论降噪技术anker的技术比Srhythm强上几个档次。
为啥会出现楼主说的这种情况呢。
其实就是定位和玩法的问题,Srhythm定位的就是大牌耳机的平替,从一开始到现在亦然。
类似Beats, Bose, Sony, skullcandy大牌耳机的平替。
站内来看:简单分析他们站内的流量和关键词就能发现,他们关键词大部分是打大牌的品牌词。
站外来看:简单去tiktok, youtube, 搜一下“Srhythm NC25”,你回发现铺天盖地的都是他们的内容产出。
站外本来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东西,只要我内容足够多,肯定有某一条内容爆。
那内容一爆,那表现在亚马逊就是 Srhythm NC25搜索排名急剧上升。然后又掉回去。
我猜这就是楼主发现为毛 Srhythm NC25这个词排名急剧上升的原因。
补充一下,站外这玩意非常烧钱。一个不到一万粉丝的红人随随便便100美金, 上10W的1000美金以上的合作费用。
想想里面的投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NC25的定价比anker的还贵了。站外的营销费用是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