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聊天 所属圈子: 聊天

“如何打造优质交流环境”随笔。我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建议和交流,没有滴水不漏的文章,只有不愿建议的读者。再此呼吁大家,没事多动动手,给出自己的看法,不管能不能帮助别人,当你点下发布的那一刻,就是最大的帮助

发帖67次 被置顶51次 被推荐36次 质量分1星 回帖互动1231次 历史交流热度5.33% 历史交流深度0%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这段时间在找工作,所以相对比较清闲,然后开始泡VX群混个脸熟,期待明年有知友可以帮忙内推一个好点的公司,今年就这样窝囊的混下去吧,在混群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好玩的事情,直到前几天一个朋友解散了自己所有的亚马逊交流群,他说在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社群”,直到一个大佬自己分享的内容被别人揉碎重组后发到知无上,然后找不到剽窃的人想解散群聊,就此针对我的认知进行下面的记录。
 
  首先聊聊知无这个平台本身,说实话很早之前注册知无的时候是需要名额才能注册,通过平台确实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也了解到自己的缺陷,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吹水八卦文的阅读量和评论数量大于干货的阅读量和评论数量,而相对简单一点的运营文章甚至连浏览数据都很少,从而不得不感慨知无大佬是真的多,在吹水文里面是各种文采飞扬的评论,各种曲折离奇的故事让人乐不思蜀,反观干货文的评论好像很少有建议的成分最多的是“谢谢大佬”,甚至很多评论下面出现了很多争论,其实很多时候争论是一件好事情,可以帮助我们不断的辅助验证逻辑的真伪,实际上更多时候争论会演变为争吵或许每个“大佬”都有自己的尊严吧。然后我就开始感慨不管多么强大多么干货的平台,论用户活跃度八卦永远是流量的第一位!但是过多的八卦,会毁了一个平台,也许对于某些人这里是学习交流的地方,对于某些人这里是精神的乐土。随着时间发展,慢慢的慢慢的,出现了很多沉寂的IP,也出现了很多愿意分享的“大佬”

  每当我看到日新月异的提问的时我会发现我像个傻子,但是当我点进去有时候看到答案的时候我发现我更傻了,具体原因就不说了,但是慢慢的我从问题的偏向性中发现一定的规律,比如当出现很多政策性申诉的问题的时候,代表亚马逊开始扫号了,当大家开始出现很多推广问题的时候说明这段时间很多上新,当吹水文很多的时候,说明该放假了。

  有人和我提到,知无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分享型,一类是光看型,我知道光看型里面有很多更优秀的大佬,然后很多时候我更加希望这些更高层次的大佬可以下场给出一些不同角度的建议,比如说我前两天发的文章看到评论有暖心的鼓励,有感谢的回复,有新年的祝愿,我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建议和交流,没有滴水不漏的文章,只有不愿建议的读者。再此呼吁大家,没事多动动手,给出自己的看法,不管能不能帮助别人,当你点下发布的那一刻,就是最大的帮助。
 
 聊完平台,聊聊微信群的交流,有付费型的,有免费型的,需要付费的群没加,问为什么不加就不体面了,其实我觉得大多数在创建微信群的时候都有很伟大的梦想:“打造高端交流分享群”或者服务商想打造属于自己“私域流量”,实际上最后这些群都成为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的场地。
慢慢的,群内活跃的始终就是那么些人,很多人进群后消息免打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慢慢的很多群不再活跃除了服务商偶尔的收店铺的消息日复一日的轮回,
慢慢的群内人熟悉后开始吹水,相反交流亚马逊的内容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群里面的都是运营不是小白,需要交流的点或者层面的差异导致,另外大家更多需要的是精神寄托,摸鱼的去处,这并没有错,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圈子越来越小,网络中重拳出击,现实中唯唯诺诺。
 于是我以为是因为人群的问题,所以经常都是吹水摸鱼,而且无法阻止,于是在另一个朋友的合力下创建另外一个群,对业绩有一定要求,然后发现果然吹水变少了,不是没有,是少了,可能是大家不太熟悉,但是群内多数时间是沉寂,有问题大家会交流和建议,目前也只能顺其自然。
 
其实并不是吐槽也不是抱怨,只是针对现状进行简单的陈述,也可能是我没有进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群,希望有大佬带带我。
 
活跃的群聊没有那么干,很干的群聊,没有那么活跃,如何打造一个即干又活跃的群聊呢?
有人提到进行每周的分享,有主题的分享,其实别说要求其他群友,有时候连群主都不想分享,首先利益至上,上完一天班累的要死,还要定点分享还是纯义务类型的,有时候给钱都不想干活了,何况没钱,另外一个角度人员配合度,首先一个满员群聊500人每天能正常在群内聊天的估计不到50,一个月内有聊天的估计不到200人,那么在你分享那天能到的可能就只有几十个或者十几个得不到关注的时候慢慢的分享欲望会降低,免费的都没有人愿意来,付费估计更少,而且一旦涉及付费内容,那么分析的点的质量要求就会更高,即使定期进行问题的分享,从选品到运营,总有限制的时候,而且每个人能带来可以被分享的点并不多,同时还要防备被别人抄袭自认原创的行为,如果自己的分享内容被作为“割韭菜”的镰刀应该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的事情。

除了分享之外,组织线下活动,这个更难,首先承认线下可以增加凝聚力,更好的交流,但是能参加的人数,时间,地点的选择都是很麻烦的事情,有时候有人愿意组织,但是没人有时间去,出现无法照顾到大部分的情况的时候,往往事情就会很难办了。
或许要求一个平台或者一个群聊既要保持越活度又要保持纯正的知识交流,不亚于既要销量又要利润的行为。所以有时候顺其自然是无奈中最好的选择。
 
  我不知道收费群的情况会不好点,但是感觉最终会变成炒剩饭的情况,从而只剩下交流或者沉寂,有付费群的大佬可以分享一下付费群过了三个月后是什么情况吗?是不是真的比免费群好很多?分享的内容是不是真实可以落地的,还是属于大公司用不上小公司用不着系列?求指点。
 
  其实很好玩的是很多人看到别人的分享没有吃透就要加人进群,然后就一直没有然后了,没有交流甚至朋友圈都不点赞,搞得好像是派来刺杀的一样,可以理解这个心态和心情,但是吃透别人的分享应该是第一步,一篇文章读下来,如果你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只能说明你并不懂,如果第二次在看能发现一些问题说明已经开始用心看了,如果第三次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是真的理解了,如果第四次能提出反驳的思路或者和你想法有相悖的地方,说明你自己的思路已经出来了需要交流的时候到了,有很多提到自己没有系统化的学习,想要系统化的了解运营,我不太懂系统化是指什么,作为一个运营有能力解决产品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不算系统性吗?如果连贯性的推过一个产品是否算系统呢?难道非要上个课程就算系统了?那个上课的老师的系统化是哪里学来的呢?其实说到底都是不自信。

  最后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运营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在选关键词开广告的时候,怎么对该关键词的转化率做基本的了解?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40113/c755fefc3158309c6378401a44525ca4.jpg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40113/d4c2daf78f803a9d07a3a238163660a1.jpg
 
有人分享了这两张图片,但是让人意外的是马上就有人问这个表在哪里看?,,,,,,,,,,,,,,,,,,,,,,,,一个让人意外又有喜感的问题真的很让人惊喜
 
很想跳出运营层级到除了运营之外的圈子,比如资源的共享,其他能落地能赚钱的其他项目
打造高质量交流群也是我的理想,而我所谓的交流不仅仅是运营层面
当理想和现实产生很大差异的时候,就无限的想毁灭造成差异的根源
所以如何寻找圈子,如何搭建圈子,如何打造优质交流环境呢?
已邀请:
挺有意思的 一开始看标题还以为是小知写的文章 点进来后才发现篇幅还挺长 说明自己还是有用心写 在思考的
那我这边就从所谓的吃瓜群众角度 稍提一下个人的看法 如果对你能有一定的启发 那我这个“键盘侠”也当得开心
其实 通篇都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 如何向上社交
那么针对这个主题 我个人先聊一下自己的浅见 向上社交在我个人看来只有2种方式
1. 大佬在你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2. 你有被交换的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 上面这2种方式 可以思考一下你自己本身都具备吗
其次 我有点困惑大家为什么对知识付费这么抵触 包括所谓的付费群 进去要花很多钱吗。。。 在我个人接触的圈子里 入场费应该也不算多 但也能在个人经济能力的承受范围里吧?
打个比方:有个朋友花了29800报了个总裁班 全部学完后把所学知识以及相应笔记分享到圈子里 我刚好又在这个圈子里 然后我就会跟这个朋友说这个培训课程哪里哪里讲得还可以 哪里哪里还有改善的空间 我们可以借鉴且落地的有哪些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为什么 底层逻辑是什么 是否有相应的数据做支撑?
而拿我个人来说 我个人其实每年都会支出一笔钱去买所谓“割韭菜”的线上课程 和一些我个人认为能提升个人认知以及对可以挖掘自己当前所负责项目的更深层次业务理解的书籍 是 有可能一套课程下来废话一大堆 但是里面真的一点干货都没有吗?在我看来 只要这一套课程有一句话是我认可且我不知道的 我就愿意花这个钱 我就愿意当这个“韭菜”因为当前认知状态的我可能因为这一句话就触发我不同层面以及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种发散性思维 有可能触发当前业务上遇到的问题新的解决思路 而这种契机 在我个人看来 是无价的 是 你进100个付费群可能99个都是割韭菜的 至于这个怎么甄别并降低被割的概率 只能靠自己去“抿”了 但是我想说一句 如果付费入群的人都是韭菜 他们难道都比你傻吗 大家愿意为知识付费埋单在当今这个信息指数级爆炸的新时代里 竟有这么不堪吗?我真的很疑惑 如果入场费超过你的个人经济能力范围 那就谨慎 如果还能接受 即使进去了发现被割了 又如何 就当买个教训不行吗?
还有就是 与其听所谓的付费群大佬跟你诉说付费群怎样怎样好 还不如自己花点钱去排坑 锻炼自己的排坑能力 因为一般情况下 有人主动邀请你进付费群 无非就那2个目的 至于质量嘛 你自己也清楚
至于知无不言上的聊天版块 我个人对此倒是很推崇 绝大部分人是无法做到一天8小时都是高效率工作的 这8小时里 多少时间是有效工作时间大家都清楚 包括大佬也是 可能一天高强度工作个12小时 也会到知无不言的聊天版块上看下大家除了工作以外 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瓜乐呵乐呵一下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人生追求自然也不一样 你无法强求 更不用说大佬也是从小白一路走过来的 我依稀还记得如何第一年自己用表格合变体硬是合了3个多小时 最后上传成功后那种喜悦感。。。无法言语
 
那大佬最在乎的是什么? 时间成本
有时候我个人看到比较有意思的帖子 尤其是付费帖子 当我点回帖的时候 发现竟然还要我认证且交钱。。。这个时候我会在想 我花时间并耗损我的脑细胞来给提问者解决方案 我还要交钱?。。。实在对这个很反感 所以很多有意思的帖子就没回了 当然我也能理解知无不言设置这个版块是出于什么目的 也算对知识创作者的一种尊重和保护  毕竟伸手党确实有点多。。。只不过以我个人来说 我分享知识的话不会以盈利为目的 更多的是希望能帮助到在座的运营朋友 少走点弯路也行 而且这点钱实在也看不上。。。
 
说了那么多 好像还没提到解决方案 我最后给你提几个方案吧
 
向上交流的几个线上方式
免费版:
1. 个人先把自己所负责的链接推到头部(BS)
2. 个人持续地把不同类目的几个链接推到头部(BS)
3. 个人在把链接推到头部后 成功带起几个新人 或者说所带新人里有那么1-2个做出来很不错的业绩(具体业绩如何量化自己定义)
4. 在你对当前业务模式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且有一定结果做支撑时 会慢慢地有同等水平或以上的人接触你 圈子的雏形就来了
5. 当你具备持续不断拿到相对不错的结果的能力时 请在知无不言上免费分享你对运营思路的理解 这个时候的你已经具备较深层次的业务理解了 重点是你能不能把你这个业务理解梳理出来并让绝大多数人看懂 帮助大多数人 这个是关键 这个在我看来就是回馈 有时候大佬可能就因为你的某个帖子触发到他的点了 某个观点和他比较契合而回帖
 
上面的都不具备?那就看命 有时候你的努力 是需要被人看到的
个人愚见 靠人不如靠自己 与其花时间花精力强融这个圈子 还不如花时间花精力甚至花钱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
当你能力上来了 结果出来了 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好人越来越多了 磁场这个东西 很神奇
最后再引用我最近对我小徒弟说的话吧 可能很残酷 但也很现实 
 
没有实力的真诚 一文不值
 
祝好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