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供应链管理 所属圈子: Amazon 供应链开发和管理

没想到在熟悉的地方翻车,亚马逊卖家真的是处于食物链最底端吗,惨痛的教训带来了哪些反思?

发帖21次 被置顶3次 被推荐1次 质量分1星 回帖互动28次 历史交流热度3.35% 历史交流深度0%
       一直以来,个人认为跨境行业最重要的当属产品本身,尤其是亚马逊,平台规则日趋严格,而且品牌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精细化的选品及供应链把控,能够保证一个公司良性的现金流,而优秀的运营则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开疆拓土。

       这次分享的是个人最近的一个反面案例,在擅长的环节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割肉事件”,今天复盘总结,希望各位也引以为戒。这次事件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一次因质检疏忽而引发的血案,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也有着重提到,就是产品的质检问题。

       事件源于一款我们的季节性产品,该款产品属于独家私模,由于比较看好这款产品,还特意去工厂考察了一番,回公司后立即敲定了订单,因为属于夏季产品,分析了ABA数据,销售顶峰在7月份,所以4月中旬确定完订单后就着手准备图片和listing了。生产周期需要1个月左右,产品到货后加上头程的运输,真正的销售窗口期可谓捉襟见肘,但是又不想错过这样一个优秀的产品,因此就硬着头皮上了。

       由于是新品,厂家在生产中也是各种磨合,这点相信和工厂打过交道的朋友都深有体会,但是不管怎样,在延期了半个月后,工厂最终还是完成了交货任务。因为时间仓促,再加上交货延期,所以留给我们的质检周期就非常短,而噩梦也由此开始。

       我们对于亚马逊所有的产品,一直遵循的是全检的标准,因为这次时间比较仓促,所以简化了部分检验流程,但是也是逐一进行复检。这是一款灯具,全部做了点亮测试,把不亮的挑选出来与厂家做了更换,其他的非核心性能进行了抽检而非全检,检验完后便安排头程发货了。

       产品到货后便开始正常的运营推广了,上线初期还遇到了一个小插曲,这个在我的公众号里面有一篇文章专门写过,就是侵权被下架。由于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所以很快便申诉成功,恢复了销售链接。在这里强调一下,如果是主推的新品,前期一定要提前与工厂确定专利事宜,因为亚马逊对于侵权商品基本是零容忍的。

       在销售过程中,逐渐发现这款商品的退货率居高不下,而且由于买家之声的不满意率飙升,导致商品再次被下架(一般情况下,买家不满意率高于5%,就会存在被下架的风险,而该款产品此时的不满意率已经高于10%),刚开始以为listing宣传过度而导致的退货率较高,所以改善listing后便重新上架销售了。

       重新上架后经历了半个多月的销售,后台的数据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具体的数据我截图放在了下面。综合差评和买家之声的反馈,同时去研究了同一家工厂出货的其他竞品,我们似乎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产品品质

       设计缺陷导致的无法充电,静置状态的亏电,装配的工艺细节(头发丝,胶水印)等等一系列问题,把一款看起来不错的产品推入了深渊,买家之声的不满意率更是突破天际。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验货时能够细致的全面复检,会不会就会好一些。当初天真的认为对于一款灯具来讲,只要能够点亮就是品质合格,而却被现实不客气的抽了一巴掌。

       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对FBA所有的库存做了弃置处理,有朋友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低价清库存。第一由于品质问题,清货后依然会产生后续无穷尽的退货成本,第二由于备货不多,所以就干脆一刀切,断舍离。

       虽然这次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也足以让人感到肉疼,希望个人的惨痛教训也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启示。工作和生活都是如此,在你麻痹大意的时候,它总会给你当头一棒,使你保持清醒。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问题反馈
x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