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Amazon各类申诉 Amazon Amazon日本

日本站《特定商业交易法》袭来,日本的亚马逊卖家朋友们该如何应对

发帖80次 被置顶4次 被推荐2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527次 历史交流热度6.29% 历史交流深度0%
近期,日本站卖家应该比较心烦,新的政策出现,应该有不少卖家店铺因为《特定商业交易法》审核而被关店,具体邮件如下: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0818/3512f79539323b4d2d871e43b54fe46c.jpg
那么触发这种审核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特定商业交易法》的背景。

 一、《特定商业交易法》的核心内容

立法背景与监管范围
该法前身为1976年《访问贩卖法》,2002年修订后覆盖6类特定交易模式:
访问贩卖(上门推销)
通信贩卖(邮购/电商)
连锁贩卖(多层次直销)
电话劝诱贩卖(电话营销)
特定持续服务(长期高额服务,如美容培训)
业务提供诱引贩卖(以工作机会诱使消费)

亚马逊卖家会触发主要是因为涉及到了通信贩卖这种交易类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征就是通过互联网、目录达成交易。

主管机构:经济产业省(METI)负责执法,地方政府协同监管,严重违规由警察厅刑事调查410.

对卖家的核心义务要求

信息公示义务:必须公开真实地址、电话、企业名称,禁止使用虚假信息.

营销行为限制:禁止虚假宣传(如夸大产品功效、使用“绝对有效”等措辞);禁止诱导消费者签订定期合同(如以“试用价”吸引后强制转长期合约)。

冷静期制度(Cooling-off Period):消费者可在签约后8天内无条件解约(连锁销售最长20天),卖家需明确告知该权利并接受无理由退款。

禁止不当劝诱:不得利用信息不对称施压购买或囤货。

二、对亚马逊卖家的具体影响
 
卖家的合规成本会显著上升

信息真实性核查:亚马逊需验证卖家注册信息(如地址、电话),虚假信息将导致账号冻结。2022年日本消费者厅曾封停13家使用伪造证件的亚马逊卖家。

营销文案审核:商品描述若涉及功效断言(如“抗癌”“排毒”),可能被判定为虚假宣传,触发下架或处罚。

退货与争议处理压力增大

静期退单:消费者可无理由退货,卖家需承担退货运费及库存损失。

投诉风险:据日本消费者厅统计,电商投诉中“无法联系卖家”占比超20%,信息不实的卖家可能面临集体诉讼。

平台连带责任与监管趋严

2025年日本拟修订该法,要求电商平台建立卖家身份追溯机制,否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亚马逊已配合日本税务稽查,对未公示JCT(日本消费税号)的卖家限制销售。

三、违规后的处理措施

如果因违反该法被处罚,卖家需立即采取以下行动:

暂停违规行为

下架涉虚假宣传的商品,修改营销话术(如删除绝对化用词)。

更新店铺信息确保真实可联系,避免被判定为“幽灵卖家”。

主动消费者赔偿:对冷静期内退货请求无条件退款,避免进一步投诉。涉及质量问题的商品(如劣质品、假货),需协商额外赔偿。

提交合规整改报告:

向经济产业省或亚马逊平台提交整改计划,包括:

信息公示修正证明;

营销内容审查流程;

退货政策调整方案。

 四、长期合规建议

信息透明化:注册日本子公司或本地代理,确保地址/电话可验证。

合同与政策调整:在订单确认页醒目提示冷静期权利;避免定期合同自动续费条款。

借助合规工具:使用AdsPower等工具隔离多账号环境,防止因关联信息触发审查。

本地化合规支持:合作日本律所处理消费者争议;加入“日本直销流通协会”获取行业指引。

最后总结:
《特定商业交易法》以消费者保护为核心,亚马逊卖家需严守信息真实、营销规范、冷静期三大义务。违规代价高昂(停业/刑事责任),但主动整改可降低损失。合规关键点:

公示可验证的联系方式
禁用绝对化宣传用语
无条件接受8日内退货

建议定期审查商品页及政策,并预留预算应对可能的退货潮与合规审计。跨境经营既要“入乡随俗”,更需建立系统的预防性合规框架。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