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VAT&海外税务 货件分仓的情况下,出口退税该怎么操作?
货件分仓的情况下,出口退税该怎么操作?
公司财务(传统贸易企业跳槽来的,到我们这已经小两年没有主导过退税了。最主要传统贸易都是一批一个地方,没涉及过我们这种情况)目前给出的办法是:
办法1:在销售合同中以乙方(香港公司)的名义,要求甲方(退税主体)将货物运输到美国不同地址(亚马逊分5仓),5份报关单对应同一份专票和采购合同来操作退税。说是问过当地税务局的朋友,这样是可以的。
疑点:他的朋友是他老家那边国税局的正式工,他老家是西部内陆省份的县,还不是市,不知道可不可信。
办法2:货物分了5个仓,只用一份报关单,写5行直接往上干。把销售合同(退税主体卖货给香港公司)的金额分别拆分到报关单上的5行去。比如一批货在厂家那买回来花了20万,亚马逊分5个仓,每个仓货值4万,然后把20万加上利润点,比如说5万利润,那报关单上的每一行就都写5万总价和对应的单价。
疑点:他这个方法参考的是他以前在传统外贸做的多品名报关,虽然是多品名,但人家目的地就一个。而我们亚马逊卖家要分仓,你发过去的港口、航次、运单号、都不一样,我记得一个报关单只显示一格上述那些信息,下面那些项号001、002、003,都不会显示港口、航次、运单号的。所以我们怀疑这样操作,税务局那里能不能认可?
请各位大神分析下,我公司财务给出的办法能不能行? 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操作。虽然很多小卖都是双清,但毕竟还是有很多报关做退税的卖家吧?相信大部分报关做退税的卖家都是选择分仓的,合仓的成本太高了。




















倒计时:
7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办法 2 :这种方法也不符合报关和退税的要求。报关单上的每一项商品信息应要和实际出口的货物一样的,包括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等,拆开就对不上了。税务局可能认为这种操作存在虚报或信息不准确。
更好的操作办法建议
分别报关:按照每个分仓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报关,即对应每个分仓生成一份独立的报关单。这样可以确保报关单上的港口、航次、运单号等信息与实际运输情况完全一致,降低退税审核的风险。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报关成本和工作量,但可以提高退税的成功率。
提前与税务机关沟通:在进行任何退税操作之前,主动与当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进行沟通,详细说明公司的业务情况,包括货物分仓、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等。听取税务机关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税务机关认可的方式进行操作。
优化销售合同:确保销售合同的条款与退税操作相匹配,避免出现可能引起税务机关质疑的内容。同时,对销售合同进行合理的拆分和管理,使其与报关单和采购合同相对应。
在进行出口退税操作时,要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法律法规和税务机关的要求,以降低风险。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办法 2 :这种方法也不符合报关和退税的要求。报关单上的每一项商品信息应要和实际出口的货物一样的,包括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等,拆开就对不上了。税务局可能认为这种操作存在虚报或信息不准确。
更好的操作办法建议
分别报关:按照每个分仓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报关,即对应每个分仓生成一份独立的报关单。这样可以确保报关单上的港口、航次、运单号等信息与实际运输情况完全一致,降低退税审核的风险。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报关成本和工作量,但可以提高退税的成功率。
提前与税务机关沟通:在进行任何退税操作之前,主动与当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进行沟通,详细说明公司的业务情况,包括货物分仓、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等。听取税务机关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税务机关认可的方式进行操作。
优化销售合同:确保销售合同的条款与退税操作相匹配,避免出现可能引起税务机关质疑的内容。同时,对销售合同进行合理的拆分和管理,使其与报关单和采购合同相对应。
在进行出口退税操作时,要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法律法规和税务机关的要求,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