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经营管理 Amazon

4K字讲解单人模式亚马逊创业:论长期主义是否正确【贰】

发帖7次 被置顶5次 被推荐3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191次 历史交流热度40.97% 历史交流深度0%
      其实要写这文章,有朋友跟我说肯定会有很大争议的,但我觉得有问题大家就讨论,只要不人身攻击。  
      我们做亚马逊的,总能听到很多打法,除了吴三柜之外,最经典的应该就是【长期主义打法】,亚马逊最吸引人的就是汇率差,第二就是一条链接可以存货好几年,甚至以前有可以存活小20年的链接不是没有。
      时间窗口的不可复制性:
 
    我们今天来讨论这个问题,很多人总会说还做,说前期先亏点,打好基础,亏点就亏点,后面就慢慢来赚钱了,但真的有多少人能熬到赚钱的时候,甚至是能把前面的赚回来,一年几个大促还有打8折,平时参加个秒杀抢排名基本算是不赚钱的状态,说个不好听的就是赔钱赚个哟呵。
 
      我正式布局亚马逊开始,应该算是2020年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参加秒杀我发现好像作用不大,还不赚钱,为什么大家猛做,一问就是别人都做,我不做,排名就下去了。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来做跨境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时刻跟别人靠着打折抢排名,你看下线下哪家店长期靠着做打折活动赚钱的【除了虚标】,你可以说国内双十一都是这样的,但是国内以前没查价格查那么严格,价格随便搞,亚马逊不行呀。
      那是否要做产品的长期主义呢,我的意见是首先我认可我自己的逻辑【生存是长期主义的前提】,在可以生存的情况下,我坚持这个观点,为什么会有经典款的出现,因为能够让人记得,为什么很多奢侈品店的经典款有时候都比新款销量更好,因为日久见人心,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容易让人记得的。

       做产品也一样,你产品质量够好,包装完整,售后及时,价格适中,这种产品不做长期都天理难容,即使你不做活动,该买的人还是会买,折扣永远只能吸引一部分人,而不能吸引真的有购物欲望的人。

针对性别做分析长期主义

     作为一名普通的男生,如果我在一家店买的电脑配件好用,我估计这辈子都在这里买了,哪家店的面好吃,估计能吃到老板传给他儿子,都不带移窝的。
作为一名爱美的女生,如果看上了某家淘宝店的衣服,试了几次发现很合适自己的风格,估计以后只要合适都会买他们家的预定新款,化妆品也一样。
     这2个例子是想说明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合适是最重要的,不分价格【也有,没钱】,不分样式,主要是合适,那就可以长期的买,这样就形成了我们说的【品牌效益开端】,再到我们开创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小私域,过程其实就是这样来的。

品牌化的形成:
      我们讲了好几年的品牌出海,那到底什么是品牌化,不是说自己去弄个品牌贴牌出去就叫出海了,品牌化首先是你要以前有形成自己的一个小客户群体认可,打造出来的品牌有了更高的知名度,这样就有了更高的溢价,得到了更多的利润,可以打造更多合适的产品,成为一个小闭环,这个才是品牌出海的意义
 私模化:

       虽然我一直喜欢做私模,但是其实我很讨厌别人动不动就说现在这个市场只有开私模才能做起来产品,才能赚钱,我觉得这2者的因果反了,应该是产品做起来了才能去开私模,盲目开模只是浪费时间跟金钱,你连基础款在市面上可能都还没有了解清楚,你怎么知道你私模改的痛点就是客户需要改进的地方。

     开模不是说你改个颜色,加个部件就叫开模,是真的根据大部分客户需求改进出来的产品才叫私模产品。而且开模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贵,分材料分款式,广东地区的开模配合速度我想应该能位列前茅的吧,甚至有的你只要能说服老板,老板都会给你包了开模费,或者5/5,然后你卖国外,他卖国内,只要产品好,这些都是小事。

一、长期主义的可行性:从平台趋势与成功案例看价值

      亚马逊已从“流量红利期”转向“精耕时代”,纯铺模式难以为继。平台的很多合规性政策和消费者需求升级【更看重质量】,倒逼卖家必须通过品牌沉淀和供应链深耕建立有效的产品长久供应。但是不稳定的贸易形势又让我们无法在长期主义里面稳定下来。

二.长尾市场的可持续性机会
长尾赛道虽竞争激烈,但细分领域头部玩家的利润稳定性更高。细分子类是我们现在最有机会的市场之一,跟之前那篇文章讲的,多找适用于你产品的类目。 
产品换赛道:比如之前很出名的冰凝挂脖,夏季爆款,当给人戴到没有脖子戴的时候,开始有人研究给狗脖子戴了,可惜那时候忘记截图可惜,那时候看的时候给狗戴这个冰凝销量很火爆,有看到的人应该有印象,产品还是那个产品,换个对象就不一样了。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0512/9d9f50b14efb5fef6d1b57d4250ef785.png https://assert.wearesellers.com/questions/20250512/be7bef8ebe24cb7860d661cb15987660.png
 
三.成本与效率的长期优化

      短期的投机行为(跟卖、低价卷)面临政策风险(关税暴涨=运费暴涨)和利润压缩(广告成本上升)。而长期主义者可通过(海外仓布局)、提前备货 降低边际成本,预测自家产品每年旺季,提前根据市场局势,优先备货,比如我从今年1月份就备了3个月货去亚马逊,然后3个月足足又备了4个月货,所以现在关税运费上涨,跟我的关系其实不大,最多就仓储费贵了点,但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避免了接收爆仓,断货跟不上的风险。

四.长期主义的现实问题

现金流压力与生存风险
    亚马逊账期延长、仓储费上涨,新平台分流降价,中小卖家若过度投入长期项目,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被迫退出。
建议:寻找其他平台也可亚马逊发货的,最好是不需要押金的,这样能做到一货多卖,也可以少批量发货去其他平台,不要只盯着亚马逊,做跨境,眼界要放远,不要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市场不确定性的放大效应
     国际政治经济波动、平台规则动态调整【今年误判猛增】,可能使长期布局的投入化为泡影。例如,T86关税豁免取消导致全托管卖家被限制。要做的就是及时止损,哪怕少赚也不要发大货。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悖论
    爆款周期从数月压缩至数周,若长期主义者无法快速更新迭代,可能陷入“重资产投入却无持续回报”的困境。

长期主义的理想化假设与平台现实脱节
     长期主义强调用户体验优化,但我们中小卖家在流量成本高、利润率压缩的情况下,难以承受长期亏损换增长的策略。例如,2024年Prime Day大促中,许多卖家以利润换流量,结果大促后订单量断崖式下跌。

五、平衡策略:长期主义与灵活战术的结合

“核心品长期化+测试品短期化”双轨制

核心品:选择高复购、高附加值点的,低替代性品类(如智能家居)【不是三个条件都要符合的】,通过品牌旗舰店,创作者计划等进行多渠道推广。

测试品:借助选品工具(此处不放工具)快速筛选长尾产品,以“轻小件+低售后/高复购”模式验证市场,降低试错成本。

数据结合跟软件应用

库存管理:使用ERP工具实时监控周转率,避免积压,每个月注意观察重货产品仓储费跟超时仓储费;

广告策略:结合【截断广告,文章链接再最下面】与站外社媒种草【TK,ins,创作者计划】,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品牌曝光。

其实关于广告这个细节的,我之前是准备写出来文章的,但是还么写完,大家也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截断流广告。
 
多平台布局:独立站从“可做”变为“最好做”,通过SEO和私域运营降低对单一平台依赖;


六、长期主义与运营风险的矛盾

“白帽”的脆弱性

尽管长期主义倡导合规运营(如白帽广告、产品创新),但实际运营中,黑科技手段(刷单、评论操作)仍存在短期获利空间,且平台算法监测存在滞后性

用户忠诚度的局限性
长期主义强调客户体验和品牌建设,但亚马逊用户更倾向于比价购物,而非品牌忠诚。例如,TEMU通过低价策略分流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导致亚马逊卖家即使投入用户体验也难以阻止订单流失。

七、反驳长期主义的替代策略

动态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生存的结合
资深运营需在长期规划中融入灵活调整。例如,精简SKU聚焦核心品类(卖家将20个品类缩减至8个),同时利用站外渠道分散风险

。这种策略既能积累用户数据,又能通过爆款快速回血。

风险对冲:多平台布局与独立站建设
,卖家应在亚马逊之外布局独立站或新兴平台(如TikTok Shop),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渠道


结论:长期主义是方向,但需“小步快跑”

2025年亚马逊的竞争本质是“效率与耐力的双重博弈”。长期主义并非盲目坚守,而是通过阶段性目标设定、工具赋能和风险对冲(多平台/多市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作为十年运营,需承认长期主义的价值(如品牌溢价、供应链壁垒),但必须结合现实环境进行修正:

短期:通过爆款和流量杠杆维持生存,规避政策风险;

中期:布局多渠道和用户数据资产,降低平台依赖;

长期:在现金流允许的领域(如专利技术、垂直品牌)谨慎投入。

“长期主义并非零风险,而是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博弈。”

 在亚马逊生态中,“活下来”比“理想主义”更具实际意义

“结局不会如期望发展,但量的积累终将质变”

 “不要追求规模,不要一昧追求私模+品牌,能生存下来并发展起来你就已经超越了亚马逊单干的80%的人了”
已邀请:
“结局不会如期望发展,但量的积累终将质变 ”这句话很认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