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单干四年,从日销个位数到两位数(请允许我...
单干四年,从日销个位数到两位数(请允许我叫爆品),如何在合理的产品定位下做延展?核心关键是?
-一个品类累计了供应链优势,如何在不同方向上找延展,如何做产品定位?
【方向一:在原有关键词节点做产品升级】
-对原有产品的差评进行改造。遇到的问题:当前产品链接优势强,评分4.6,点击率高于平均,对比其他产品4.0评分,我们优势显著。且当前产品的差评改造会造成产品成本上升,评估认为目前可以先不做这个动作。
-可以做多SKU布局,多组套,以及颜色延展。目前市场环境:多组套链接有200+销量,其他颜色链接月销均未到50+,提问:是否需要做多SKU、多颜色布局?
-是否可以开第二家店,用相同产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方向二:对该供应链产品找到新关键词入口,做新场景覆盖】在做了一系列调研后发现,我们供应链下产品可以覆盖其他场景,且产品完全可以替代用户的旧体验。先说说用户旧体验-竞品情况,大麦,4.6评分,月销四位数,与此同时有六个月以内的新品正在做,且月销300+,评分4.0。基于此,行业和竞品分析都判断我们可以入局。但是,在做产品定位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定价在保持利润的前提下,要比竞品高出一倍,如果要更好,还要做产品差异化改造,时间花费和成本都会一定程度上升。由此我提出的问题:
-在大麦4.6评分月销千件的背景下,用户是否会接受初级差异化体验并溢价购买?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是否可以先牺牲利润,以50%的溢价销售,先测试用户是否接受这个差异化体验?
-是否需要极致升级之后在入局?
由此,提出的问题是,
1、大家是如何做产品线延展的?扩大市场份额的?建立壁垒的?
2、没有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如何测试用户对产品差异化买单行为?必备条件有哪些?
以上,期待大家的回复,祝大麦!
8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亚马逊打人工
2.是否要开第二家店:如果产品一模一样的话,那完全没必要,两个店铺会直接竞争,可以看下工厂那边能不能让产品进行一些外观上的改进,这样操作是可以的
3.方向二,需要看大麦的产品是否已经满足了客户的基本需求,因为4.6评分说明产品基本上没什么差评,客户是否会接受差异化升级,你可以看下评论里客户有没有提及这种需求,或者近似产品市场有没有你说的升级款的款式。是否牺牲利润这个点,你的产品定价要比竞品高一倍啊,不是20-30%这样,你看下市场产品的定价区间,如果市场定价区间很大,那么可能存在一些机会。如果升级后投入不大,可以测试一下。
4.说实在的,目前你需要考虑的是,先把你现在现有市场的体量卡住,因为你说日销两位数,就吃掉了30%的销量,你再上一个链接,最多吃掉50%的体量,你还要提防其他有实力的竞品进来冲击你的市场。我个人建议,可以再弄一个店铺,按照第一点操作,把这个市场体量稳住先,另外也要提防其他竞品,如果有竞品进来,该卷就卷,因为这种市场体量不大,价格战一打起来,利润肯定得下跌。
5.产品延伸,适用于体量大的市场,一般可以通过差评点升级产品,近似产品是否有升级款。扩大市场体量的话,可以按照你说的,增加变体,多店铺占市场体量等操作。壁垒的话,有不同的操作,比如外观升级,还有一点就是卡死利润,让竞品市场调研的时候,一看就不想进来,我现在有些品的操作就直接把利润卡在ROI在0.8样子,吃掉市场一半份额,卡死利润这点,可以供应链优化,如果量大了可以找线下工厂,成本估计还能下来30个点。还有一点就是不要一定专注于产品延伸,可以从市场延伸这个方向进行,比如你做美国,可以看下欧洲这样多站点布局。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亚马逊打人工
2.是否要开第二家店:如果产品一模一样的话,那完全没必要,两个店铺会直接竞争,可以看下工厂那边能不能让产品进行一些外观上的改进,这样操作是可以的
3.方向二,需要看大麦的产品是否已经满足了客户的基本需求,因为4.6评分说明产品基本上没什么差评,客户是否会接受差异化升级,你可以看下评论里客户有没有提及这种需求,或者近似产品市场有没有你说的升级款的款式。是否牺牲利润这个点,你的产品定价要比竞品高一倍啊,不是20-30%这样,你看下市场产品的定价区间,如果市场定价区间很大,那么可能存在一些机会。如果升级后投入不大,可以测试一下。
4.说实在的,目前你需要考虑的是,先把你现在现有市场的体量卡住,因为你说日销两位数,就吃掉了30%的销量,你再上一个链接,最多吃掉50%的体量,你还要提防其他有实力的竞品进来冲击你的市场。我个人建议,可以再弄一个店铺,按照第一点操作,把这个市场体量稳住先,另外也要提防其他竞品,如果有竞品进来,该卷就卷,因为这种市场体量不大,价格战一打起来,利润肯定得下跌。
5.产品延伸,适用于体量大的市场,一般可以通过差评点升级产品,近似产品是否有升级款。扩大市场体量的话,可以按照你说的,增加变体,多店铺占市场体量等操作。壁垒的话,有不同的操作,比如外观升级,还有一点就是卡死利润,让竞品市场调研的时候,一看就不想进来,我现在有些品的操作就直接把利润卡在ROI在0.8样子,吃掉市场一半份额,卡死利润这点,可以供应链优化,如果量大了可以找线下工厂,成本估计还能下来30个点。还有一点就是不要一定专注于产品延伸,可以从市场延伸这个方向进行,比如你做美国,可以看下欧洲这样多站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