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职业生涯发展 间隔1年多我又计划回归亚马逊了,还有认识...
间隔1年多我又计划回归亚马逊了,还有认识我的老朋友来聊聊吗?做还是别再回来了?
我也记不清那无数的纠结时刻,无数人的开导可能,最终我选择了违背自己初衷的道路,阿里国际站。(仅仅因为家人的朋友,加上心里估计也有些小期待自己可能真的可以成功所以离开亚马逊,加入了国际站行业)。
这一年多,从0到1,从不懂到慢慢懂什么是阿里国际站平台,B2B平台,然后P4P开车烧广告,看阿里系统的后天数据参谋,找关键词,覆盖关键词,上品,开车,选品,打造爆品链接等等一系列操作下,我还是做失败了。
阿里国际站平台
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这家公司之前都是外包的,因为2022年8月份需要续约,由于费用成本过高,几十个W,所以选择找一个懂电商的来负责,误打误撞找到我。一开始我也很拒绝,毕竟我离开了上一家亚马逊,找到了一家少SKU的还算器重我的亚马逊新板块的公司,想要继续精进亚马逊技能。
最终被负责人的诚恳以及积极地态度打动了,家里人一再的劝解,我的心理防线打破了。很快就去接手负责该平台。
从不懂,不断的看视频,然后参加阿里的线下运营课程培训,为期大概2个月左右,我就开始慢慢嫌弃该平台了。因为我发现,正如国际站平台群里都在埋怨的一样,阿里培训只会让你多交钱,多烧钱而已。
仅此而已,可能我的学习能力有限,以及接触到的面有限,我也就只能理解到这个高度。
阿里国际站有钱,的确能为所欲为,不一定能手持百万美金订单,但是一定会让你感觉很充实。门面漂漂亮亮,但是骨子里可能空空如也。
建议: 若刚好有幸在场的你也做过阿里国际站,或者想跳槽做阿里国际站,建议能不去别去,要去就去有钱的公司,单纯就想一个金品出成绩的能躲远则多远。只有投入足够多的资本,才有机会在该平台杀出一条血路,至少很多SKA商家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他们的流量星级分层还是较为明显的。
亚马逊平台
至于我早期的亚马逊经验,我就长话短说吧,毕竟不是特别突出,业绩也没有盈利,只走过了开发新品,新品期,推广期,放弃期,清仓期几个阶段,因为产品在该增长维持住排名的时候没有顺利做到王冠上,一直以来处于摇摆不同最终落到了跌落50名机会,慢慢的失去了竞争力被淘汰了。只能在清仓中产生一丝虚假的top5的王冠位置,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是当时看着还是挺舒服的。
你们可能会问,我懂什么呢?毕竟1年多没接触过亚马逊了,我简单给大家分析下,大家也可以看看我是不是拿钱拿少了?
1. 会宏观分析产品类目,公司想要进入的市场大概机会如何,饱和度如何,什么细分产品竞争较大,什么产品竞争相对小,什么产品的差异化好做?
2. 会基础操作,多SKU导表格,批量编辑优化链接,以及合理制定发货计划,销量计划表,按需准备库存需求量;
3. 会新品期的推广计划,主打什么关键词,什么时候火力集中推广,什么时候只是测试,以及新品上架前的所有Listing的整体优化,包括图片,A+排版设计需求,标题,五点描述的埋词等,结合Helium10配合操作;
4. 会按需制定推广计划,着重保留核心的广告词组,争取做到30%ACOS,点击率1%,cpc建议竞价之下,然后低到一个稳定的出单值,维持住整体广告转化率;
5. 会清仓,站内大额coupon,绑定热销Listing连带销售,站外联系资源协助放量;
6. 会反思,为什么产品发货,上架,推广,结果4个阶段没有顺利完成,是发货迟了?错过了节点,还是上架出问题,导致Listing频繁报错,修改,还是推广出问题,垃圾词堆积过多,浪费预算,或者是库存补货计算失误,导致出现断货问题等等。
以上就是目前自己总结的几点,若有不足,或者这几年变动比较大的规则,还望分享指出不吝赐教。
当然,我可能还存在以下缺陷,也是我需要过度的几点:
1. 纯白猫的操作手法,不够成熟,整体框架还有待新公司的强化和磨炼;
2. 平台操作发货,补货,移仓换标等基础操作需要加强熟悉度,因为几乎没做过,所以大概知道理论,但是实际操作需要强化;
3. 很多玩法也不太懂,老链接换新链接之类的,也只是大概了解过,现在也忘了;
4. 公司现在需要加班,每天加到8:30,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住;
5. 目前我的目标公司算是大公司吧在我们泉州这个小地方,100-499的规模好像,有几个爆款产品整个地区都听过。不过通过我的面试,给出的待遇只有以下:
3.5k试用期
转正4k底薪+五险,阶梯式的底薪浮动和绩效,最低4k。
总结:
1. 自己也尝试过投了其他城市的简历,也包括深圳,但是自己可能也缺乏野心耐心,分辨不出茫茫大海什么是好公司,大概投了一些20-99人,100+的人数的公司,有些回复了,有些公司大的直接pass了不合适。
2. 大概率我就会选择最早选的这家亚马逊公司了,因为他不一定是最佳的,但有可能是现状愿意给我合适的机会的公司,待遇也许很差,很一般,但是我非常看中这家公司的成长机会,我是否能半年获利非常重要。如果能半年获利,有提成,我会很开心,因为第一家亚马逊我呆了挺久的,但是结果挺惨的。
3. 我唯一不太满意的点也是因为需要天天加班,加上加班的补贴勉强4k,跟深圳比起来的确少了很多。但是考虑到大环境的确不好,我也太久没做亚马逊,在很多大公司面前的确不太出众了,可能这就是我目前相对合适的机会吧。
若你有机会看到,能给点你的见解我还是依旧像以前一样不胜感激哈,多一个想法,多一个角度,对每一个认真思考的人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我错过了人生最灿烂的4年工作打拼时光,却要在第5年,去经历打拼的开始,有些滑稽,但是又饱含了无数的无可奈何。但愿那家公司不会因为我收到了面试通过迟疑四五天,一周后才能正式报道而取消录用信息吧。
65 个回复
Hongyu Eu
赞同来自: hannah5555 、 MrStephen 、 诗酒相伴走天涯 、 buyaopa 、 Niko院长 、 什么都不懂 、 venni 、 Greenson 、 Liminli12 、 L7777799 、 Vans如懿 、 Ben1993 、 小趴菜cathy 、 乐享Aurora 、 BBANGGO 、 今天也要努力59 、 Ellie777 、 打不溜兔123 、 文伯 、 互联网快乐保安 、 普宁菅田将晖 、 Corneille 、 ojbkjack 、 岚夕如梦 、 JamsLeo 、 荔荔之之 、 leoczj 、 亚马逊白白白 、 元宝的爸爸 、 le_ooo 、 Fixgod 、 葫芦里卖得是籽 、 Forest里的小宁子 、 chrispearsken 、 猪八戒 、 blackstar 、 amzdgr 、 ErwinSmith 、 Alessia呀 、 章鱼站外 、 橙子hello 、 yumoumou 、 天涯迷之鹰 、 max人间痴狂客 、 李小白爱簪花 、 疤六 、 seeivyzhou 、 derekabin 、 金闪闪金闪闪 、 upintheair 、 Rumspringa 、 哈喽片刻之前 、 lidafa 、 crossting 、 weixin55645 、 Corane 、 KEROROJOTA 、 Jasmine1024 、 我也不知道哇 、 ~@^_^@~ 、 ilovedeathcore 、 540047394 、 不知李花白也 、 林被就松 、 Amazuo 、 哈哈123456 、 新新新韭菜 、 123456y 、 潮起潮落3167 、 抹茶奶冻 、 广州达芬奇 、 lllsss1 、 Serenditipie 、 dudu91dudu 、 CW99 、 jaychoufever 、 小马同学i 、 momo默 、 yukair 、 清欢22y 、 大石头0801 、 Lan7232 、 weixin67468 、 一颗红豆呀 、 咕叽咕叽rr 、 CherryAmazon 、 喝水不喝奶 、 destinee 、 恒星 、 Hawk123 、 Nick999 、 cadiyar 、 江姜且赚钱66 、 GrandGan 、 小瓶子呀 、 y1shann 、 熊猫爱睡觉 、 我要努力赚钱 、 德国小姚 、 尼古拉斯芝士 、 yuyu鱼 、 Simonandis 、 tuntuntututt 、 澔海蓝 、 花花尼古拉斯 、 Crazyxxx 、 去哪里捡瓶子 、 Alexstudy 、 永远的披头士 、 Gordonoo7 、 Kolakola 、 迷途赶路人 、 shanquxiaomai 、 一整页的片刻之前 、 Chris杰伦 、 长腿萌鸡 、 糜了个梨 、 1982044835 、 LAIYUHUI 、 Robin7991 、 SYDecho 、 叽咕叽咕 、 LORRAINEHO 、 小才鸡 、 Sarah123ty 、 今宵酒醒何处寒 、 eess75866 、 feng08 、 qwaszx 、 bcs 、 发威的病猫 、 Emily017 、 Rayson6 、 mini小小麦 、 Mars发 、 老实睡大觉 、 花果山吉吉国王 、 晋太元中 、 追梦的蚂蚁 、 唯有不断前行 、 亚马杨二娃 、 晚云留夕照 、 Alanokey 、 cbaiai2006 、 一颗芋头aa 、 Äaeer 、 别喝我可乐 、 奥多啤梨 、 落花狼藉 、 Mr3wang 、 mumu加油 、 yfclfe150d 、 HY检测 V 13660011103 、 彩色的鲸鱼 、 争做跨境身材第一 、 假设我是好人 、 huang456 、 Talia1900 、 浪里淘沙 、 兔碗的约定之港 、 luosheng 、 一万个W 、 300215 、 铁板猪蹄 、 WilliamLyons 、 皮皮旦 、 Dwater 、 今天又晴天 、 麻辣土豆 、 南山北海 、 月盈则亏 、 甘先生 、 船底落日 、 先打我队友吧 、 跨境划水小天才 、 jiushuzhe 、 weixin74474 、 97FtBen 、 Dandy111 、 不喜欢喝热美式 、 haoanda 、 MEME小小萌鱼 、 皮卡丘k55 、 偏偏偏执狂。 、 LiveDiary 、 wynl 、 Tinawang1990 、 我每天都很拉风 、 hustlelife 、 Jessica10086 、 跨境小笼包 、 阿拉桑7 、 爱吃韭菜的小白 、 sirteen 、 Tonykind 、 小甜饼 、 lc23mm 、 快乐的海盗d 、 粉色的dream 、 coyori 、 Sophomore 、 北有夏风 、 何以始终不说话 、 是猪皮勒 、 钱从四面八方来 、 昨夜碧树过西风 、 宇宙哈尼 、 Minnnnnnn 、 努力成为大麦 、 Chunicat 、 片刻的安宁 更多 »
基于这个认识,首先你要明白,过往的经历中,成功,或者不成功,其实你的贡献都只占了其中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会破除你的很多执念。
因为言语之中我能感受到你对于“学习”的强烈欲望,其一来自于自己没有堪称成功的经历,其二则来自于所处平台的限制,让你不知道迷雾之外究竟藏着多大的世界,最终共同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无法对自己能力有足够的自信。
我们先讲平台。其实职业早期我推荐去大公司,因为在大公司,你能看到的东西更多。平台高了,视野好,迷雾区就会明显小很多。对于这一行玩些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什么怎么玩,都会有更多的信息输入。但很可惜,你进的平台都没能给你提供这样的视野。导致你无法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得够多了”,也常常想是不是有其他可做而我不知道的东西,可以用来破局。结果就是你对于产品成败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容易过多向自己归因,而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影响来自外部。你做对或做错,事实上并没有产生你认为的那么大影响。
平台提供的视野对于成长期是很重要的,小公司碍于规模、能力等等限制,很多东西,首先看不到,其次看到了也可能做不到,最后只能抠抠索索地用低效的方式去前进,这对于运营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影响是很大的。除非你找到一个有能力高效去做去执行的小公司,但这又过于依赖是否能找到一个相当靠谱的掌舵人,难度不亚于在70亿人中碰到那个完美真爱。这就是为什么找工作和找对象总是亚马逊从业人员头上的两座大山。
再然后,没有成功的经历,又反向加大了你对自我能力准确认知的难度,同时也拉低了履历的含金量,对进入更好的平台形成阻碍。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有的时候选择很重要,上对了船,躺着也能飞。但是更多时候,运作更重要,打好手里的牌,永远好过闭着眼睛瞎出。
选择阿里,不是错棋,一你不知道是否一定失败,二都是电商平台底层的逻辑是类似的有些普适的理解其实是共通的,三说不准那一天这一份经历会意外地给你带来加分。
但既然选择重新回来做亚马逊,你可得想好了,怎样路子才能走开。你的选择是否有利于拓展视野?是否能有效提升核心能力和价值?是否真的能够带给你想要的那一份能力自信?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这个世界是存在能力回归的,也就是说人生即使有些偶然,有些迂回,但是你得到的回报总归是会向你的真实能力值回归的。靠运气赚来的也会靠实力失去,不遇的才能也迟早会在流通中发现机会。与其迷茫是否做了正确的选择,不如多点关心自己要怎样才能更强,然后走下去,直到见到能力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