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职业生涯发展 01年的我,简单讲一下我这2年跨境电商的...
01年的我,简单讲一下我这2年跨境电商的经历和看法吧
一.我与电商的缘分:
我23年软件工程毕业,当初自傲,不走校招,不着急找工作,直到九月才投简历,但坑位已满和低端岗位的爱来不来给我当头一棒。找不到好去处,互联网行业下行,那就寻找其它有潜力的行业。很快,跨境电商以其门槛低上限高吸引了我,通过招聘软件联系了一家初创小公司,没有多余考虑,我很快便入职了。
二.辛苦的第一次舞:
当初第一家公司算上老板也就三个人,入职时连合同都是网上现找的。公司主做独立站铺货,由于我学历好点,就让我负责了新领域的Etsy。(Etsy可能很少人接触过,是一个美国礼品和定制类的高利润平台,市场还算可以。)
九月入职刚好,即将赶上下半年的重要节日,上架的产品不久便出单,看着自己每天都在增加的利润数值,自己跟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工作->业绩上升->增加动力->努力工作,这个正反馈的循环,让自己快速融入了电商的工作之中。(这个正反馈循环对很多运营,特别新手运营,是很重要的,能够培养自信和发掘自己的工作能力。很多人觉得平平淡淡和不自信也是因为少了正反馈。)
但小公司的劣势随着旺季到来和工作认识越发明显。
1. 人员不足:做链接、看广告、做产品(没错,产品需要我自行二次加工或者带去工厂加工)、打包发货。一共就三个人,平常还可以,但旺季一天订单上百,直接干成996加强版->9106,9116,打了鸡血的我是9117,就这样也是忙成陀螺。
2. 无流程规范:老板就比我大了四岁,靠着之前公司的经验单干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这些一概不懂。铺货毫无逻辑,没有定位,没有业务和经验积累;无库存管理,入库出库全靠笔记,SKU也没有,打包效率低。
3. 无节制加班:虽然获得了应有的高薪回报,但是无节制加班和工作压力让我看不到希望。曾经我经常跟同事说:再坚持会,等建立好后就可以躺了。不过,苦一苦,员工累成狗,老板倒是想开迈巴赫了。
最后我在10月末,圣诞节旺季前,还是选择了离职。我还年轻,别给我累出病了。
三.平淡的幸运过渡:
由于我第一份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很快在11月份初找到了一份精品Amazon运营的工作,这家公司做了几年的小类目热销,小有实力和成就。很符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规章制度和流程都有,我大概接受了两个月的培训学习,系统全面地学习了Amazon的知识。也就是这一段经历,将我的运营技术和规范提升了一个等级。
不过,刚经历一段艰苦后就尝试太过平淡和安逸的生活,让自己无法适应。公司研发进度过慢,主营产品已经进入淡季,导致我长时间没有新产品上手操作来检验学习成果,每天就过成了混日子。但老板把你招来可不是让你混日子的,经过沟通交流,我还是在24年1月末提出了离职。这样对双方都是好的选择。公司按需求寻找满意的员工,而不必继续亏损投资;而我发现自己是适应不了按部就班的工作的,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不受约束的纵览全局更适合我。
四.大胆的迷茫尝试
过完年后,当时的我可以说无比自信。自认为跨境电商有手就行,那些做的起来的小老板素质水平不见得如何,我又为何不可?勇敢尝试,大不了行不通后继续上班去,说干就干。于是我便开始自己注册公司,自己开店铺,自己打包发货。但想象很美好,过程很艰辛,仅仅是准备的过程中便踩了很多小坑。后面的寻找产品,竞争市场,库存物流等等问题,不断地让我意识到运营只是运营,和开公司单干是两码事。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成熟的链路,没有完善的思路,缺少了太多要素。
——拉帆的话,我是好手。但是当我一个人在海上航行,谢天谢地,还好没有沉。
五.虚假的倒退选择
迷迷糊糊的,半年过去了。父母感觉我这孩子在外面瞎折腾不如回家老老实实找个班上,我当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还是有点小尴尬。于是就决定事业变副业,在10.1回一趟家,如果在家能找到个好工作也行,找不到就回深圳找个工作继续当牛马。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完全阐述了我的这一选择。回到家后,我便刚好找到一家做Amazon铺货,走爆品模式的公司。其在资金和店铺上的实力我可以说在深圳都是少有,更别说三线小城市了。公司对员工约束极少,店铺完全自主运营。
工作上,员工选品那叫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也是涨了见识,原来这个生态可以如此狂野。而这不就是我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选品思维培养!于是,趁着旺季和公司条件,我极大的提升了市场视野和洞悉,将自己选品能力上升了一个台阶。
虽说优点不少,但是铺货终究是长久不了,因为其构建因素本身就是带有缺陷的。产品我们无法接触,仅能通过供货商产品图和描述略知一二,合作的仓库可不会尽心尽责为你把关,因此损失经常把夸张的利润大打折扣,一些产品会出现“白忙活“的结局。
也许你们猜出来了,我又要跑了。看出来公司不长久,也靠不住,当然跑。从入职到离职也没招到个产品设计和开发。是指望不上,我好好干,成为部长,带领公司走向上市了,哈哈。更何况我本身不变的单干的目标。
——铺货不稳定,精铺难立足,精品无经验,路径依赖高。我是运营,不是决策层,只能走。
六.旧人新归
终于,25年3月,我又回来了。深圳变化的再快也没有我回来的快,还是熟悉的地方,哈哈哈。
应老友邀请,我去他所在的公司工作,本以为朋友背书的公司,应该很可靠,但我忽略了一点,这小子好像有点天真,看不清人的本质,容易被拿捏。还是躲不掉,这个工作又是个新坑。至于是什么情况,我慢慢说。
小公司,主做大型家电,贴牌产品,工厂代工。网友们仅仅看这几项能不能分析出问题?首先,小公司意味着一人多岗和责任压缩;其次,大型家电意味着库存管理困难和物流时效慢;最后,贴牌意味着产品无明显优势;三大劣势迎面而来,不过我还是相信可以搞。
但是,后来我发现上面只是表面问题,更深的问题是权责不对等。
资金库有限的前提下,既要广度又要深度,想打爆单品,又想多线推进,可资金跟不上就彻底拉夸,主推的产品都会出现断货的情况!试想花了不少广告费推动,结果要断货了,最后还算运营的问题,发货倒是让运营安排啊!发货人家老板说了算。(写到这我还是想笑)
小老板很保守,希望以小博大,这可以理解,但是固步自封于以往自己一个人搞定,而不进行改革。整个公司系统混乱不堪,运营处处被掣肘,成为了个只管广告的投手。
干不了一点,5月速溜,只选择不尝试改变公司。所以工作的时候要擦亮眼睛,除非小白入行或者特殊情况,非必要不去我上面提到的这些公司,尽量去中大型公司,够安逸。
快下班了,后续写一下这几个月的经历和我对跨境电商整体的行业的感悟和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关于创业和多平台联合运营。

					
					
			
		
		
		
		
		









				
				
				
			



    
    倒计时:
                
                            
                            
                            
                            
                
        
        
        
4 个回复
羽中喜好摸鱼
赞同来自: diudiunan 、 RyanAmazon 、 健康快车我演严文秀
但是打过的包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