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VAT&海外税务 深圳某外贸百强跨境电商企业被追缴需补税4...
深圳某外贸百强跨境电商企业被追缴需补税431万!
至于倒查了几年的账务并没有公开明细,但我们猜测应该是前几年的账务集中稽查(最近这类型追缴往年税款的案例非常多),这大概率是因为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了税务部门的重视。
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税务合规的“定时炸弹”终究还是爆了,要知道,早在2024年其实各地税务部门就开始严查跨境电商出口合规了,今年更不用说,只会越来越严,这家跨境卖家堪称“用钱买教训”的典型案例。
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跨境卖家还是2022年宝安区五类百强企业名单(外贸百强)。
名单上的其它跨境卖家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而这还是一个政府部门评定的榜单。
谁能想到一个能在2022年位列宝安区外贸百强企业,到今年突然就被税务部门通告欠税,需要补缴税款!
历史遗留问题的暴雷
不过,这事儿也“不冤”,过往太多跨境卖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合规的情况,“运气好”的没有被查,就过去了,“运气差”的被查处后,补税+罚款+滞纳金的“三重礼包”。
1、侥幸心理作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很多跨境企业早期靠“买单报关”、“两套账”、“资金回流”等灰色操作钻空子,觉得“税务稽查顾不上小公司”。
但这几年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数据联网越来越严,企业注册信息、资金流水、物流数据都在“大数据监管”下,欠税431万说白了就是“欠了国家的账,迟早要还”。
2、财务混乱:跨境电商“赚快钱”模式埋下隐患
跨境电商利润点复杂——平台佣金、物流扣费、报关清关费用、供应商无票采购、老板个人卡和公账混用等等……
不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根本跟不上业务的迅速扩张,甚至还有用Excel手工记账,导致成本核算混乱、商品订单、退货等核算有问题,收入和成本统计不全,最后既造成了纳税申报失真,又存在了很多隐患风险。
案例里的公司可能连“赚的钱到底该交多少税”都没算清楚,最后把自己坑了。
3、合规“滞后”,面临的就是被淘汰
跨境电商近些年迎来“红利期”,不仅顺应市场出海扩张有,还有政府的各种跨境专项资金和补贴,但红利过后,必然面临的就是“合规同步升级”。
表面看是“欠税罚款”,本质是行业从向“规范运营”转型的阵痛。
尤其对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企业来说,税务合规已经是刻不容缓,你赚的钱,早就在税务系统里“有迹可循”,任何钻空子的想法,都是在和“金税四期”、“大数据监管”掰手腕。
今年的15号文和17号文可以说是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生态,这家公司显然没跟上政策节奏。
因此,之前一直在说,合规就是今年所有跨境电商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即使当下不做,未来一定会付出更高的合规成本。
[图片]
最后再说下,
跨境电商的钱,赚得真不容易——选品踩坑、物流延误、平台封号……每一关都像过关斩将。
但再难,也别在税务合规上“翻车”。想想看:431万的税款补缴,够发多少员工的工资?够投入多少广告推广?能应对多少次突发危机?
2025年的跨境电商,已经从“比谁跑得快”变成“比谁活得久”。与其心存侥幸,不如把合规当成“常态”——今天多花1%的精力在财税上,明天就能少100%的“睡(税)后”之忧。
记住:税务部门的公示栏,从来都不是“黑名单”,而是给所有跨境卖家的一本“活教材”。
我们也要有所认知,税收一直都是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我们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出海保障、政策补贴、营商环境等等,如此才能有我们跨境电商行业的存在,
最终目的也很简单:赚干净的钱,交该交的税,睡安稳的觉,让企业稳稳地走向“下一个十年”。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