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团队管理 10年亚马逊人终迷茫,团队的重新组建与开...
10年亚马逊人终迷茫,团队的重新组建与开荒探索的问题,请不吝赐教!我在19年和21年分别组建过两次团队,第一次不亏不赚,第二次小赚,均因为后续的销售额无法突破以及遇到了TRO,无法继续进展而解散了团队……
我在19年和21年分别组建过两次运营团队,都是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由我来带运营,第一次不亏不赚,第二次小赚,均是因为后续的销售额无法突破以及遇到了TRO,无法继续进展下去而解散了团队;从23年中旬开始我就一直又处于了自己一个人浑浑噩噩的状态,但现金亚马逊的环境已经不比从前,竞争激烈,需要更细致的运营手段和方法,以及更完善和优势的供应链,我自己是不甘于现在的境况,所以想请各位有经验的前后辈们给我一些建议,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有以下:
1. 是否一定需要再招人进行团队的组建。这个是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来考量的,在亚马逊1.0时代我对我的运营手法一直是很有信心,现在才发现那只是我运气好或者选品不错,并不是我运营厉害,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佛系运营似乎已经无法生存了;我现在的年纪和亚马逊近10年的摸爬滚打,让我对细致的运营工作已经完全提不起干劲,从23年到25年这两年我仅仅做起来一款产品。虽然我也看到很多人一个人做做的很好,但是经过这两年我自己的运营工作来总结,我感觉我似乎没有办法在一个人的情况下把业绩做出来,而且生活过得也很懒散,那么我唯一的出路是不是就是组建团队开荒了?我来负责产品的开发和选取,起码是否能比我一个人强呢,或者能比较快速地提升起来店铺业绩(我现在店铺业绩已经非常差了)
2. 如果是组建团队,是招聘无经验的优质人才来培养,还是相对有经验的运营?之前我招聘的都是应届毕业生,我自己来培养,有培养出来不错的但大概率都是拉胯的,现在如果是需要有人来开荒,那么什么样的人员选择会比较合适呢。比如第一个运营是不是需要找相对有经验一些的,后续再招无经验的打下手。
3. 新品的选取和备货推广节奏如何把握?我之前都是选好的新品直接就备大货了,最后发现这样做的情况就有很大概率成为一种赌博,也就是一款新品定项到做货到货推广,差不多要经历好几个月的时间,推得动还好,推不动时间精力都浪费了,到头来有可能一整年毫无作为;所以我很想了解下大家的新品开发和备货方式是啥样的,是否会同时期多找几款新品各拿少量进行测款,测款成功再做大货大力推广?或者有其他的方式?
4. 产品路线的选择。对于现今的亚马逊,没有好的供应链优势的情况下,想要尽快的完成开荒做出来业绩基本盘,是否就不能过度去考虑纯精品路线了,可能时间浪费了还做不出来业绩,除非是手头能有很好的产品;FBA精铺的方式是否更适合前期的测款和开荒,精铺产品能卖得动得再去做精品,这样的思路可行吗
5. 总结用大致什么样的路子在现在的亚马逊实现开荒更合适。如今进行开荒重头再来,有一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100w试水),大致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才能尽快实现开荒呢,因为现在亚马逊上各个类目都非常饱和了,新品进入感觉异常困难。这个问题虽然发散性强,我也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答案
虽然之前赚了一些钱,但是我完全不想躺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体验,我想体验日出万单,带领团队共同拼搏共同富裕。请各位对我的问题不吝赐教,万分感激!!
8 个回复
应如是 - 天助自助者
赞同来自: Derek24 、 Douer丶 、 Tinglisz
组建团队的出发点是,你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或者土壤空间,然后让团队帮你做得更有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更多。
举个例子,比如你自己选品开发的情况下,产品有盈利空间,选品切入点也是OK的,并且可以不同的品类/时间段都可以找到比较好的细分市场,这种情况你需要组建团队,让产品的增长推广做的更加完善,规模增长,份额增加。这个情况下你才有组建团队的意义。
相反,你自己选品都不是很OK的情况下,自己选品方法论验证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企图找人来帮你解决问题,那对你风险肯定是很大的,大部分打工人是基于公司平台现有的资源条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帮你突破条件 做创造,这种打工人基本是遇不到的。
2.先招有经验的来搭起框架,走上轨道,之后再培养无经验的。你一个开荒/半开荒的平台公司,招无经验的就是来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培训/试错成本)。
开荒一定要找有事业心的人,否则会很难受,因为开荒是需要一段时间做冷板凳的,心智不坚者,难以为继。
首先运营的业务能力是基础(问题解决能力),事业心追求是关键(自驱力)。
前者你可以通过面试、工作内容和过程、结果复盘去判断个面貌出来。
后者就比较麻烦了,不能简单根据对方说”我有事业心“就可以做判断的,因为想赚钱和事业心是两回事,只想赚钱,意味着看不到明显的利益关系的话,这个人做的事情会很被动消极,只要他看不到对自己切身利益有明显影响的事情,都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有事业心的人,赚钱只是结果,这类人更关注自己在行业的专业能力成长,只要做的内容对自己,对公司项目发展有意义,就能去关注和实践执行,这类人对于你公司和对他自己,短期和长期都存在正向帮助。
3.附件SOP有非常详细的新品推进流程,包括广告和链接等各种推广动作,有些是我之前自己汇总的,有些是同行分享的,楼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调整 整合
备货节奏取决于销量预估,销量预估取决于你对产品的信心、市场的判断、推广成功率的把握,所以根本上讲,备货节奏取决于你的推广信心,以及你的资源条件/试错抗性,比如大公司,备几千几万几十万是不在话下的,只要团队判断没问题,直接花钱备货。
但小公司/小团队就不行了,轻则亏损,重则资金断裂。
在今年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建议你先精铺试测款,精品式选择备大货,你可以作为两种情况去考虑:
A情况:陌生类目/不熟悉类目,精铺式测款,也就是备货分散不集中大货。
B情况:熟悉的类目,或者经验判断比较有信心的,局部精品式备大货,部门精铺式备货。
4.精铺测款,沙里淘金走精品,这个是容错率比较高,试错成本比较低的方法,路线选择,要结合自己的条件、资金、资源来考虑,没有最好的路线,只有最适合自己现阶段发展的路线。
5.现在开荒,要按细分市场的角度去切入,而不是传统的类目视野,类目饱和,细分市场不一定饱和。比如同样的一个A类目,里面会有A1 A2 A3...不同功能/款式/受众/客单价的细分市场,有些细分市场容量多竞争大,有些细分市场容量一般,竞争也大。有些细分市场容量小,竞争小。有些细分市场容量一般,链接坑位也不多。。。。你把这些判断条件做的更加全面,然后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对号入座分析。
也就是现在开荒的话,推广运营精细化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行业大部分公司 这三四年来,都在追求所谓的精细化运营,但精细化开发选品,细分市场层面的深挖,这个是比较少人去关注的。很多人的选品精细化,是只分析手段上的精细化,比如很多维度的分析,但对于市场对象(大类、小类、细分市场、小细分市场)的精细化归纳是比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