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关键词卡位到底是不是坑?探讨不同位置的广...
关键词卡位到底是不是坑?探讨不同位置的广告位优劣势,分析下哪些位置、在什么场景下值得去抢占。
广告的唯一目的在于获取曝光,点击和转化都是直接和链接本身相关的。运营的终极目的是基于现有流量词基础上,通过广告把自己产品展示给买家看。至于是展示到哪个词,什么位置,怎么布局广告流量,则是讨论的重点。
那么卡位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让我的产品在购买力最强的时间,能够稳定出现在流量转化最好的位置。(这里我们先抛开Cosmo不论)至于什么时期,选什么词,去哪个位置,则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重点。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不同位置的广告位优劣势,来分析下哪些位置在什么场景下值得去抢占:
1. TOS---搜索结果页顶部
几乎90%的运营都会在TOS位去加BID,原因就是长期下来的经验告诉我们,TOS位的点击率转化率远远高于ROS和PP
优势:流量高、转化好
劣势:CPC高、竞争激烈
适用场景:
a.老品(强势垄断品牌)-给足预算,长时间占据
b.老品(无头部垄断,但是竞对多)-按词流量排序逐个击破,选择固定时间段投放
c.新品(私模,特殊品类)-强关联词抢坑位
2. ROS---其余位置
优势:竞价低,坑位多
劣势:位置不固定,流量分散
适用场景:这个页面我们可以更多聚焦在推荐位上,至于能不能上推荐位,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去触达的通道提供给我们。所以我还是更多的通过低cpc+ROS BID去碰运气,好在效果还不错。
a. 同质化品类-竞品多的品类,会有更多的推荐位出现,如下举例
b. 4.5星及以上产品,具体看类目平均评分值-极有可能上推荐位4 stars and above,尤其适合类目评分普遍偏低情况下,具备高评分的新品
c. 有红人视频-有买家秀前提下,很有机会上影响者视频推荐位Picks from Amazon Influencers
诸如此类许多的推荐位,不同位置有相关的定义,链接层面先满足位置特点再通过广告去触达会更容易。通过卖家精灵查流量来源可以对推荐位的流量词做溯源,方便我们识别自身关键词效果以及竞对流量来源。然后查看项下词的数据和效果,判断是要去抢词还是规避这些词。
3. PP---商品页面
这个位置向来都是运营避之不及的,奈何CPC低很容易触达,而亚马逊又没有降低BID百分百的功能,因此也就促成了往TOS位置加BID的操作。
优势:流量精准且大,CPC低
劣势:太容易触达,转化极差
适用场景:对于精铺和铺货卖家来说确实很实用。主要应用于进攻型和防御型,不过对于应用对象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进攻,顾名思义就是定投到竞对的详情页,致使买家浏览竞对页面时能给到我们一定的曝光,竞对的流失率即是我们的触达机会。其次是防御,定投自己的产品,要求需要是同类或者互补产品,更多的减少客户跳失率。所以这个位置针对于做类目市占和多SKU的卖家来说还是及其有效的。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我宁愿占着茅坑不拉S也要把这个坑位守住,就是为了不让竞对有任何展示的机会。
4. 结果页前三页
这个相对于首页顶部来说范围更大,目前广告位没有针对于首页顶部以外的结果页做BID调整的空间,因此这时候就引入了瀑布流打法,这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点。
优势:98%的转化停留在搜索页前三页
劣势:位置多,滚动幅度大,很难固定
触达方式:单词单组投放广告,首页BID做不同调整;单词单组广告,3-5个阶梯式出价;卡在出单集中的时刻统一开预算。但即使是这样,你也很难保证你能尽可能多的占据这些位置。而且,这个确实是很烧钱的操作需要有极高的转化率,如果你的转化率不足以支持高额花费,或者你的链接和竞对差距悬殊,不建议这样操作,大概率会出现以下两种极端数据。
5. SB商品集/SBV视频
优势:位置特殊,可带场景图/视频
劣势:流量大且泛,转化难控,对于关键词权重提升没有SP好
适用场景: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品牌词有一定流量;SP数据好的基础上做锦上添花;品牌卖家重点推品牌
6. SD定投ASIN位置
优势:位置优越,可带图/徽标
劣势:位置不固定,极易被其他内容顶掉
适用场景:相对于竞品有足够大的优势,比如品牌影响力,售价,评分等。策略和SP商品定投一样,进攻型打法和防御型打法,或者关联互补自身。
以上为亚马逊广告位中常见位置及特殊位置,针对于上述位置加上个人的判断和过往经验的分析。仅代表个人角度观点和实操数据,也十分期待不同类目不同产品下各位运营朋友的实操经验。
2 个回复
青年李宗盛 - 96 96 996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