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亚马逊两段式标题:我的拆解与应对思路
亚马逊两段式标题:我的拆解与应对思路
一、两段式标题核心结构:抓准 “基础 + 亮点” 双模块
两段式标题的核心是 “结构化呈现信息”,每个模块的定位和字符限制都有明确指向,避免信息混乱。
第一部分:基础信息层(≤50 字符)
聚焦 “让买家快速识别产品”,需包含核心要素:品牌 + 产品类型 + 型号 / 款式 / 口味 + 尺寸。例如 “XX 品牌儿童保温杯 350ml 蓝色卡通款”,用最短篇幅说清 “这是什么产品”,不堆砌、不冗余。
第二部分:价值亮点层(≤150 字符)
聚焦 “打动买家的核心优势”,需提炼产品独特性:核心功能 + 竞争亮点 + 使用场景。例如 “316 不锈钢内胆 长效锁温 12h 上学 / 出游便携”,直接告诉买家 “这款产品好在哪、适合我吗”,提升吸引力。
二、标题变革的底层逻辑:看懂亚马逊的 “双重诉求”
亚马逊调整标题格式,本质是为了适配用户习惯与平台技术升级,背后有三个关键原因:
1. 适配移动购物主流场景
目前 70% 以上的亚马逊购物行为发生在移动端,过长、杂乱的标题会导致手机端阅读体验差。两段式的短标题的设计,能让买家快速抓取核心信息,改善购买体验。
2. 服务生成式 AI 的数据需求
亚马逊的新 AI 引擎(Cosmo/Rufus)依靠结构化数据来改进搜索和推荐,两段式的结构能让 AI 快速识别产品基础属性与核心价值,进而优化 GEO和搜索匹配精度。
3. 解决 “信息来源不精准” 的问题
之前 Rufus 的搜索结果体验不佳,核心原因是依赖用户评论生成信息 —— 评论内容分散、主观,甚至存在偏差,无法精准传递产品核心卖点。两段式标题要求品牌直接提供准确、优先的产品信息,从源头提升信息准确性,让 AI 推荐更贴合买家需求。
三、政策衔接:两段式是 1 月政策的 “进阶落地”
这次两段式标题并非独立新政,而是 2025 年 1 月标题政策的 “深化与细化”,两者目标一致:规范信息呈现,提升用户体验与转化效率,只是侧重不同:
1 月政策:做 “减法”
核心是 “限字符、去冗余”—— 限制标题≤200 字符,禁止关键词重复堆砌、禁用特殊符号(如!、$、? 等,品牌名自带除外),解决了此前标题 “过长、难读、可信度低” 的问题,倒逼卖家砍掉无效信息。
两段式政策:
做 “加法” 核心是 “定结构、提效率”—— 在 “减法” 的基础上,明确 “剩余有效信息该如何分类呈现”,让标题从 “单纯简洁” 升级为 “简洁且有逻辑”,既适配移动端阅读,又满足 AI 对结构化数据的需求。
本质上,亚马逊的底层逻辑始终围绕 “高质量结构化数据”:既要让买家看得懂、选得快,也要给 AI 引擎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最终实现 “搜索 - 推荐 - 转化” 的全链路优化。
四、卖家应对策略:拒绝盲目,聚焦 “稳准快”
面对新政,很多卖家容易陷入 “急于调整” 的误区,其实更理性的做法是 “不慌、不盲、提前准备”,核心抓好三个动作:
? 先按 1 月政策优化现有标题,打好基础
两段式标题的前提是符合 1 月政策要求,因此当前可优先检查现有标题:
字符:确保≤200 字符(包括空格);
符号:剔除禁用特殊符号(品牌名自带除外);
重复:避免关键词 / 词组重复超过 2 次(介词、冠词、连词除外,如 the、and)。 先让现有标题符合基础规范,后续过渡到两段式会更顺畅。
❌ 拒绝 “应激式优化”,等政策全面落地
目前两段式标题多处于试点阶段,平台规则尚未完全定型(参考过往,亚马逊曾因适配问题撤回过字符限制政策),过早调整可能因规则变动做 “无用功”;此外,当前搜索算法仍在适配新格式,盲目改动标题可能打乱现有 Listing 的 SEO 权重,影响现有流量。建议先观察平台动态,等明确全面实施节点后再行动。
✅ 提前梳理信息,做好落地准备
虽然不建议早改,但可以提前按两段式结构 “拆分产品信息”:
基础信息组:整理品牌、产品类型、型号、尺寸、款式等固定属性,确保字符≤50;
亮点信息组:提炼核心功能、竞争优势、使用场景(如 “防摔”“长效续航”“母婴适用”),控制字符≤150。 提前归档分类,后续政策落地时能快速完成优化,抢占先机。
总之,亚马逊两段式标题新政不是 “挑战”,而是 “规范信息、提升转化” 的契机。
只要摸清规则逻辑、提前做好准备,就能稳稳应对,甚至借助结构化标题让产品在搜索中更具优势。
1 个回复
zhonkooki
赞同来自:
主要是学习,评论是活跃账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