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A9算法融入COSMO:新品推广速度高铁...
A9算法融入COSMO:新品推广速度高铁变绿皮,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在这里发挥一下想象力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听到最多的解释就是亚马逊融入了cosmo算法。但是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在这里发挥一下想象力。
脑补产物1:算法底层还是三大件,但是权重有变更
去年乃至更前,我们自己推新品,短期内在一个系列关键词上利用广告累积大量数据,只要数据表现不算特别差,关键词上首页的速度根据词的大小,基本在一周到1个月都可以进入到首页。(这里只是说上首页的速度)反观今年的新品上新之后的数据表现很好,上首页的速度明显慢了很多。
尽管有新的算法加入,但是平台的盈利模式决定最底层的曝光分配逻辑是不会变的,对亚马逊来说一个好的asin,依旧会有三个条件:基础数据表现好,asin的数据量大,asin保持相应的数据持续周期长。(数据表现,量,时间段)
那根据之前推新的情况,我这里可以直接理解为这三个关键因素的权重分配的重次顺序为:数据量>数据表现>时间段。
一个新算法的融入,短期内大量数据可能存在偶然性,需要保持更长周期的数据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那cosmo算法加入后,是否就重新调整重次顺序:数据表现>时间段>数据量?(你要是快销品,看到了就图一乐)毕竟付费经理还透露过一个消息,亚马逊打算将新品期延长,那就大胆猜测。
时间的权重高于数据量属性,这才导致尽管数据表现好,我烧了更多的广告费,但是想要关键词上首页就需要更长的时间,那新品所需的推广期就需要更长。
嗯,符合我现在推新的现状,不是上不去,只是要更长的时间花更多的钱。
脑补产物2:匹配搜索词和匹配搜索词相关的人群是有区别的
cosmo和A9一样,我们是不知道具体算法的,只是说是人群进行划分。
一个新的逻辑肯定是有参考对象的,亚马逊给出的解释“千人千面”,划分依据是人,其实就是亚马逊客户,那参考的数据对象就是客户的账户数据,其中包含:搜索数据,浏览数据,加购/购买数据,购买历史,浏览路径,客户年龄,身高等等。这么多数据我可分析不了那么多,我就选择与关键词有关的数据做假想了,便于后续理解,这里直接这样:这个人群划分就是某一类关键词或者某几类关键词的集合体。
那这和之前A9算法的具体区别在哪里呢?
今年我们的前两个新品标题还是和以往一样,埋了多个系列词,然后出现了新品一开始很难跑出其中个别类型关键词数据的情况,下一个新品我们就将埋词单一化,标题上的埋词就可以正常跑出了。
以此推测,在原本A9算法下,亚马逊识别的是关键词,扫描你的埋词与什么关键词相关,亚马逊就进行对应的匹配;在加入cosmo算法的情况下,扫描埋词之后,是去适配相应的人群(匹配经常有对应搜索数据的人群)来进行匹配曝光。
举例:产品本身完全适配A类词,现在我一开始想要去拓展B类词,针对之前的算法,我的操作是增加B类埋词,只要亚马逊识别到了这个关键词,那么就会给我曝光。而现在是优先给我去匹配的可能是同时经常搜索A和B的人群。(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会产生购买,与人群本身的划分没有必然联系)这意思是不是当你新品被识别的关键词种类越多,在新品没有基础数据的情况下,亚马逊就需要优先匹配同时搜索/购买所有种类关键词的人群,那自然就少了。
脑补产物3:新老品上的执行方向变更
新品:
如果以上成立,那一开始的新品埋词,是否应该朝着单一性标签,拓展单一标签的各种属性的方向埋词?这样被识别的关键词是一类,人群就精准,就容易匹配曝光,更容易形成相关的推荐流量。
按照这种思路,现在新品是不是更应该朝着以下方向去做:
1. 标题关键词埋词类型集中化,其他类型词转移到ST中。
2. 埋词单一,识别精准,匹配人群精准,那么为了满足数据表现更优,针对这部分人群,具象化的场景带入将会带来转化的提升,从而带动整体推进进度,页面部分就可以多增加这一类场景化的图片。一来提升转化,二来又能再次帮助亚马逊识别产品并分配人群。——不过这里会不会有坑就不清楚咯,因为以上逻辑成立,(主要以客户群体划分,关键词相关性削弱+时间权重加大)新品如果没有原始积累,在时间段权重更高的一个情况下,从A类客户群体拓展到B类客户群体的跨度,是否会大于之前从A类词拓展到B类词?难度会不会更高,时间会不会更长,投入费用会不会更大?毕竟亚马逊站点的流量已经不再增长,流量稳定的情况下,提升收益的路子就是提升转化,人群划分的目的就是划分流量池,给对应人群匹配更精准的商品,从而来提升客户体验,最终让平台整体转化提升。信息茧房?那想要打破应该是会更困难的。
3. 做好长投准备,毕竟时间属性大于数据了嘛。
老品:
1. 单一品类,场景化更新,外加拓词优先人群化/品类化,例如:产品本身是钓鱼用的帽子,以前我们去做流量拓展,优先可能会去拓展防晒帽。现在是不是网上一级拓展,去拓展钓鱼装备,钓鱼配件这种上一层级的流量,会不会因人群划分变得更容易做了?
2. 如果你是头部链接,一般头部链接在关键词数量上会更多,在关键词权重上会更好,这些标题已有历史数据,那有可能现在就已经覆盖了更广的人群,结合上面我说的那个坑的猜想:人群跨度要比关键词跨度大,那销量会不会因此集中在头部?要干嘛呢?嘿嘿...我不知道,我没有头部链接。
好了,脑补结束。只是针对我目前看到的情况做一些假设,没有什么参考文献,也没有什么权威认证,就看看得了。
1 个回复
那就这样吧z - 10年亚马逊从业者
赞同来自: 止 、 BOb1307
亚马逊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
分仓合仓已经刮了卖家在仓储费用里面的第一层油;
亚马逊所谓的将新品期延长或者更准确匹配人群,
1.头部链接霸占更多资源,有稳定的销售费用产出,避免新品低价螺旋带来的销售费用下降,毕竟池子就那么大。
2.对于卖家来说,推新拓词的时间周期拉长,同时广告费用一起上涨。
大家不妨关注一下近5年亚马逊历年的广告收入情况,奈何人为刀殂,我为鱼肉。
反正做好准备,战略性亏损周期拉得更长一点,拉着拉着就倒闭了得那种手动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