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美亚会员日爆款榜首,沦落巨亏几十万,转做TK+亚马逊双修从头再来,如何破局现阶段,求指点

发帖37次 被置顶12次 被推荐3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104次 历史交流热度13.64% 历史交流深度0%
本人在2019年带着十年一剑的心态闯入亚马逊,在系统的学习了亚马逊课程之后入坑;初期以冷门,中高单价产品纯白帽运营的方式切入市场,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单人走过来的。原谅我有点流水账,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的能力,天赋,经历和资源。

1. 第一时期(2021年以前)——最初是没利润低销量没起色阶段,还有过被大卖恶搞投诉我们侵权甚至投诉我们把人家房子烧了;总之没有什么大的成绩,最多赚点辛苦钱。但是我这个人就是天生犟种,玩游戏赢不了能不睡觉的那种,就硬坚持下来
2. 第二时期(2021年-2022年)在迷茫之中,遇到了一个贵人,告诉我了淘宝上的某爆款,高单价产品,亚马逊卖家极少,可以说是 万里挑一的品,而且当时疫情阶段,市场整体不错,我迅速切入市场,测款,拿着以前实体生意攒的100万发大货,甚至申请专利(没下来,同行应该也都没下来),在2021年会员日 两天时间 卖了十万美金,虽然不算大卖,但是这个产品单条链接 已经推到了搜索排名自然排位第1的位置。当时害怕竞争对手恶搞,刻意又涨了价。

后续虽然类目价格战激烈,但是我们能靠积累下来的好评数量,维持了年200个的利润。

3. 第三时期(2023全年),年初整个类目被亚马逊以安全名义下架,必须申诉认证才能通过(实际上就是不给你通过,可以说是血洗);在4-5个月以后,才慢慢可以恢复链接;但是那时候,货都已经在海外仓的往返之间损坏(亚马逊承运商损坏的,很难索赔),关键是 链接权重要重新起步,类目已经变成了红海,完全的低价市场;工厂压的库存再发过去以后也是亏钱清掉。

这个阶段亏了几十个。但是那时候意气风发,不是非常在意,觉得千金散尽还复来。以自己的实力做其他类目照样每年几百个(可以说错把自己的运气/产品红利当实力吧)。但是实际的工作状态也是 比较萎靡,不够振作。这就导致了后续的投资并没有太大成效。
补充——第2时期 由于利润不错,我招了个女孩让她给我搭理杂货铺,新手亚马逊白帽运营,我选品她上架的那种,由于没找到很好的产品,我管理也有点佛系,我是不愿意主动要求员工加班的那种人(我觉得有点不符合契约精神,她拿多少工资就是每天上班8小时,额外付出时间我就应该付加班费,但是她未必会有对应的产出),所以杂货铺并没有很出彩的业绩。可能我缺少其他老板那种压榨员工的狠心和管理经验吧?

4. 第四时期(2023年底-2024年底),在第3时期后,跟同行某个卖家一起吐槽亚马逊之余,她说她的朋友做印尼TK护肤品本土直播(那时候美区TK还没有开放) 发了财,简单粗暴,于是我在调研了印尼市场的单量情况以后,我们快速转入TK  ,这个阶段她们团队几个人共同筹集了100个准备投入,我自己也做了100个的预算(她想拉我入伙,但是我觉得自己干执行力强一些),扩团队。剪辑,选品,店铺运营,直播带货运营,印尼本地搭建直播间,风风火火搞起来了。每天忙着学习,面试,选品;搞了几十款护肤品发过去 名曰“边测款边销售”,通过“直播测款”

“功夫不服有心人”,努力一年成功亏了(说好听点叫做未回收的成本) 有将近40个W(准备的100个咱也不敢全投);为什么会亏呢?核心我觉得是对市场没有足够的敬畏,虽然胆量大,但是我们低估了印尼 美妆这个类目的流量成本,直播间搭好了,开播以后根本没有什么人,同时也招不起有真才实干的直播运营(因为国内的直播运营过去年薪起码30万,还要面临 教育主播的语音问题;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备货量也不够支撑这个运营的薪资)
2024年是直面残酷现实的一年,要知道 我们做TK 市场的一个基本配置——店铺运营1人(8k工资),短视频运营1人(8k工资),印尼本地主播5人左右(共10k工资),印尼做饭阿姨1人(2k工资),深圳 印尼房租物业水电(20k左右);每月固定开支 约5万人民币。

上述提到的和我一起做印尼市场的女同行,她们团队这时候因为意见不一致,持续亏损已经解散了,各做各的。但是也没有完全放弃印尼市场。

这时候,由于对TK的投入,已经阶段性暂停亚马逊的产品开发了,只是维持老产品;所以从第3时期产品被亚马逊下架后至此时间,每月持续亏损,前前后后达1年以上。压力极大。

作为天生犟种,我肯定不会轻易放弃。我的对策是,通过找当地MCN 机构聊天,学习发现,护肤品这个类目无论怎样,想做好必须要投流,也就是投流和素材的能力 是销量的前提,于是我们打磨短视频,打磨广告,同时开启了虾皮,lazada店铺作为辅助;
产品侧,我们主打直播1款畅销产品,其他产品争取逐渐亏本清货。

终于从10单到了100单 ,200单;慢慢持平甚至盈利,同时在2024年下半年,我们还发现有一些批发商会持续找我们进货。毕竟印尼是万岛之国,线下始终会有市场和生意;虽然不如中美这么大的体量和消费,但是 批发商进货是 整箱购买护肤品;比如3箱 购买了300个,每个利润5元,我们就能赚1500元了,这1500元我是建立在自己的优势产品基础上,不需要额外的人工投入。所以 我把他们逐渐发展成 私域的客户。也增加了一点利润。

但是印尼护肤品面临两大问题——大规模推广线下,必然需要BPOM认证,同时海运不稳定(每年会有大红灯期,清关很难),所以2024年底和25年初,我们又吃了红灯期的亏。
同时BPOM办理需要 进一步投资和时间。

5. 第五时期(2024年底至今)
在印尼的红灯期,我们面临断货,这是不可抗力;我干脆让主播她们自我管理,我回国,招了1个人和我一起做美国市场产品开发,打算重拾美国市场,我觉得美国市场才是高利润的地方,12月我们选中了一款蓝海类目高单价设备,有一些的利润(虽然不算很高,但是现在对我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毕竟国内外接近10个人需要养活),单价1000多美金,我相信只要我做好产品控制好退货率就能做起来。

春节前我们迅速打磨产品,发货,春节后到货,上架图片,链接。3月份我们到现在已经卖了有20台左右,退换货低于预期。取得了初步成功,所以我从工厂追加了100台下批货的订单。

所以可能你们也能想到,我会进一步面临库存的压力和囤货风险。更关键的是,这款产品,我们调查过,一旦触发亚马逊的类目审核,就需要花费接近10万人民币来找机构做认证(这个产品认证费就是这么贵)
 
现在3月份印尼也已经过了红灯期,清关,到货,开始起销量;又恢复到了每天2000美金左右的销售额;加上美国的1000美金/天;
不断货的情况下,我们将会有3000美金的销售额。

同时印尼的线下市场,我们也不打算放弃,BPOM认证已经在办理当中了(但是进一步完全合规化,涉及到进出口的BPOM公司独立账户,需要继续投入 4万元以上),现在我觉得这是能够构建自己长期护城河的一件事情。BPOM的合规后,印尼线下经销商关系,能够让我避免 线上的直接价格刺刀战。

我的初步目标是,到2025年底,美国市场稳定在每天3000美金的销售额;印尼市场通过广告投流,稳定在4000美金以上(当然,前提是BPOM完全下来,否则不太敢这么高调);这样子就有了20万美金的销售额,毛利润扣掉人工,才能滚动起来压更多的货物实现增长。

所以我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资金和风控问题,虽然我有一些积蓄,也在二线城市买了房子。但是我的理念是,要给自己留一些储备金和养老金,避免极端情况产生,全部亏掉导致无法翻盘的局面。所以我不想ALL IN 个人的全部资金。尤其是在经历了23年 到24年亚马逊 和TK 的两次亏损之后。

我觉得自己变得更保守了。这样一算,自己手头就还有50W左右的可以继续投入来扩大生意的资金;但是这似乎并不够的。
2. 我也不想放弃目前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虽然年过30,但是我还是有星辰大海的梦想。我并不甘心不仅仅是做卖家。那么我应该怎样快速争取更多的市场?快速放大团队积累下来的运营能力呢(我认为目前我们在亚马逊和TK 内容力,投流都是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3. 目前的状态自我人之是——维持现状,稳步提升盈利,养活现在的小团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希望快速扩大,起码在美国的某设备类目和印尼的护肤品(含线下渠道) 进行更大市场份额的争取。 那么将会面临 资金不足,人才不足的问题。
4. 基于以上三点,我觉得如果希望更快速提升销售额(当然需要更多的备货),那么就需要用两种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可用资金
方式A. 同时做代运营业务,针对美国设备这个比较吃资金的项目,跟工厂谈代运营,让他们出新的款式,设备;这样子在新款设备的销售上面,我们只拿分成。最终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我们也有一定的品牌占比份额,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共赢。
难点和风险——代运营美好结局的案例不是没有,好像圈内非常少见。需要非常详细的计划和合同方案,稍有不慎,可能双方合作不愉快,甚至失去了一家原本还可以的供应商。

方式B. 找投资人进行融资;预估是需要200万左右,可以用来做美国设备 印尼护肤品的规模扩大。但是这似乎是公司快速扩张,发展的主流路径。

难点和风险——机构对于投资的业务前景,回款合规性会有很高要求;个人或者熟人对于产品利润周期有一定要求,希望短平快看到收益,同时中长期再融资也是需要做好回款合规,那么各方面成本就提高了。


我需要找高人解答的问题是——
1. 我现在破局的最优解是什么?保持现状,自己慢慢走(公司可能会发展较慢,甚至在产品红利期以后被市场淘汰) 或者是 找其他团队合作? 还是应该选择A B的其中一个方案?选择以后具体应该怎样落地?
2. 为了留住和激励表现好的员工(目前的员工都是筛选出来的比较有资质潜力的),是否应该进行股权激励?(这个规模的公司,其实也是画大饼了)
3. 由于美国和印尼都不想放弃,印尼的盈利可以维持团队的人员,办公开支,美国的盈利就是纯收入了。放弃其中一块儿,都会损失。但是问题就来了,对我或者团队而言,需要的工作就会复杂而且非常琐碎——直播需要我管理,主播需要我考核,短视频/店铺运营的绩效需要我考核,每月绩效约谈,工资发放也需要我做,美国设备的产品订单,供应商管理,质检,亚马逊店铺的管理,也都是压在我这边;虽然每一项工作 任务量都不大,但是庞杂和琐碎也会消耗掉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同时这些工作又很难分发出去。比如  我可以把印尼达人建联和维护的工作 分发给短视频运营来搞,但是很难把 印尼主播工资发放的任务交给她。目前人少,并不是每个岗位都有专门的人手,所以就更难分发工作内容。

在公司项目网前推动的同时,应该如何解决 日益增加的琐碎日常工作和团队工作分配的问题?
4. 其他战略方面,我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补充。
5. 可以的话,请回答者也附上答案依据,可以是其他公司,团队的成长经历;也可以是自身的经历和目前的发展情况。
已邀请:
文章很长,文笔不错,看得出你是个很有闯劲的人,胆子大,执行力满级,能听进去别人的建议,也不苛待员工,最重要的是你在实体生意和亚马逊都赚到过钱,是拿到过实战结果的人,这是你最大的优点。但也存在调研不足没能提前避坑、轻信他人、两地管理精力分散、没能固定持续深耕同一平台的缺点。

我先分别总结下你做亚马逊和印尼TT的过程:

1. 美国亚马逊:
2019-2021 → 积累经验,不亏不赚。
2021年-2022年 → 卖淘宝爆款,做到类目BSR排名第一,赚到400万,但专利未注册下来。
2022-2023年 → 类目价格战利润下滑,产品被投诉,4-5月后才恢复链接,但权重归零,库存损坏亏损几十万。
2023-2024年 → 暂停产品开发,持续亏损长达1年以上。
2024年底-至今 → 卖1000美金的高价设备,日均1单,共采购120个,采购成本10万起。
整个过程仅招聘1-2个员工,虽然亏损几十万,但算下来至少赚了200-300万。

2. 印尼市场 (Tiktok和线下交易+虾皮+Lazada) → 2023-2024年 :
a) Titok直播,由于经验不足、主播不给力,直播间没人,亏损40万。
b) 集中推爆款,其余的清货,并开通了Shopee和Lazada。达到日均200单,慢慢有了点盈利。
c) 遇到线下批发商客户,有了些盈利,做BPOM认证花费10万,且遇到了清关的大红灯期,亏损了一部分资金和机遇。

根据以上我总结的你的创业过程,可以看出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盘子铺得太大:
1) 平台跨度大:亚马逊与Tiktok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平台,而印尼线上直播和线下售卖又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渠道,直播还没真正盈利,又在线下业务方面投入了10万,线下业务的订单实际上也不太稳定。等于实际上你目前有三个完全不太相关的售卖渠道:亚马逊运营+印尼TT线上直播+线下批量售卖,还有Shopee和Lazada作为辅助。
2) 品类差距大:之前的BSR+现在的高价设备,审核要求高,但利润高;印尼的低价美妆类目,种类多、利润低、靠起量。
3) 员工管理分散:亚马逊店铺运营1-2个人,压力不算大,印尼那边一共8个外国人,两地相隔,管理难度大。

我们现在来分析下你整个创业过程的现金流走向:
实体生意100万+亚马逊400万,共计盈利500万。亚马逊爆款遇冷后亏损达几十万+员工工资+100个高价设备采购费十几万起,算少一点100万吧;印尼TT直播亏损40万,2024年总的员工工资+租房等开支共计60万,合起来100万。也就是说,在亚马逊和印尼TT各亏损100万,总计200万。这样实际上还有200万的盈余,中间如果买房,剩下50万也算合理了。
 
现状分析:
日销量3000美金,如果稳定的话,月销量是9万美金,如果按20%的利润来算就是18000美金,也就是差不多13万的利润,减去5万固定开支,每月还剩8万可以自由支配;而如果按10%的利润来算就是9000美金,约6.5万的利润,减去固定开支没多少钱了,如你所说无法支撑业务继续扩大。
 
但是这个销量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理想状态总是经不起波动的。做过亚马逊的人都知道,要保证1个链接每天稳定出单是很难的,3月份总共才20个单,平均每天不到1单,遇到断货/认证审核/退货,这部分的销售额会减少/归零。TT直播的销售比亚马逊波动还大,直播需要的员工投入、广告资金也很大,很多时候货卖出去了却没有盈利甚至出现亏损 。
 
根据你的方案提一点建议:
A. 跟工厂谈代运营,如果谈成了,可以把亚马逊当个副业,然后全身心投入印尼的直播和线下业务的开拓;如果没谈成,只能二选一,要么只做亚马逊,要么只做印尼市场。个人认为还是有机率可以谈下来的。
B. 找投资,如果找到了投资,你可以两边都加大投入,让投资人负责亚马逊,你负责印尼市场。但找到投资的机率较小。
 
我的个人建议:
1) 个人认为,你最好还是放弃印尼市场,专心致志做亚马逊。虽然你在亚马逊遇到过亏损挫折,但总体还是赚了不少的。亚马逊每个类目都经历过蓝海-爆火-类目内卷-价格降低利润下滑的阶段,卖家们赚钱都是一阵一阵的,大部分品类都无法持续盈利,这是整个平台的规律,你在2023年应该做的是开发新品,而不是转换平台。参考淘宝的小众爆款开发新品,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你当时完全可以延续这个思路。另外,印尼美妆TT直播目前还没看到明显的进展,且相对来说利润小得多。
 
2) 关于印尼线下业务:线下采购商实际上是B2B业务,而这些线下业务又是你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吸引来的,个人认为并不具备持续性,除非你再开一个外贸公司、招聘外贸员来开发新客户,才能保证找到大订单客户/持续的小订单客户。事实上,亚马逊的很多品类也能吸引到企业客户,但是份额比较有限且不太稳定,个人认为不宜将太多盈利的希望放在B2B客户上。
 
3) 关于员工管理:如果确定深耕印尼,一定要长期驻扎在当地,否则很难真正做出成果。既然呆在当地,又有那么几个员工,可以裁掉一两个员工,再招一个HR,负责亚马逊运营和印尼员工的绩效考核和工资发放,你要把精力放在真正的管理上,让核心员工的工作能效最大化。小公司的员工基本只能靠老板耳提面命才可能做一点事,两地跑的模式真的很难持续下去。分发股权给员工没有太大意义,而且如果你拉到了合伙人,需要跟合伙人平分股权,合伙人不可能同意股权外溢给员工的。
 
以上是我基于你的创业经历给出的偏实际的建议,想获得战略层面的指导,建议你去抖音等平台上找一些行业大V/卖家群/参加行业交流,这些方法甚至能有利于你找到合伙人,跟同行多交流能帮助你提前避开很多审核方面的大坑。
 
希望我的这些建议能帮到你, 加油!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