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产品开发 所属圈子: 产品开发

大数据选品就是个笑话?大数据选品如何帮你讲好你的产品故事?

发帖13次 被置顶8次 被推荐4次 质量分1星 回帖互动114次 历史交流热度6.43% 历史交流深度0%
  作为一个已经做了快十年的开发,我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大数据选品有很强的局限。
 
1.维度单一,只看到市场层面的销售数据,看不到供应链层面,也看不到成本层面,也看不到运营数据层面

2.数据公开,你能看到,其他人也能看到,导致一些有高额利润的低门槛产品很快被人抄袭模仿。拉平利润。如果说以前还有信息差,随着数据工具的发展,这种市场数据的信息差已经几乎没有了。

3.僵化,由于大数据只是看到一个产品,所以可能你以为低竞争的市场,其实有其他的便宜替代品,只是在其他的类目中,你没有发现。大数据可不会智能推荐替代品。
 
我认为真正的大数据,应该包含成本,供应商,产品迭代信息,产品知识产权,类似产品等等的信息。

那现在有这种整合所有信息的工具么

什么工具
工具人——就是在下
小丑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这些开发。

开发需要去分析数据,拓展市场的范围去包含可能的竞品,去排除掉有法律和专利风险的产品。开发要去分析竞品的推广手法,刷单比重,广告的流量占比,竞价高低,去推算推广成本。开发也需要去分析退货率和主要的产品品质问题,判断是否提高退货造成的利润扣减比例。
都是我们这些工具人的薄弱的大脑做的。
 
所以我现在还在用大数据,把BSR数据下载下来进行数据透视的工作也还在做,但是我知道像是新品占比,平均价格,类目垄断,FBA卖家比重等等这些数据,偷懒的话用个卖家精灵的也能一键生成。
 
但是这些数据的生成和罗列也只是占到我工作的很小的比重,我做这些工作,只是给我的大脑一些思考的空间。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让大脑进入分析数据的状态(有点像是你在画画前把画笔按照颜色排列好的工作)
 
我在做头部卖家的销售额占比,新品的比重,产品平均销售额的时候,我在把他和上一个我做的产品对比。
我在想这个产品会比上一个更好么,有其他的缺陷么?
 
在把头部卖家的占比列出来的时候,我会想,头部卖家如果都是美国的,是不是有法律禁止国内卖家销售,或者是仅仅这类产品没有中国的供应商做?还是客户对美国品牌有忠诚度,还是需要比较多的售后工作,中国卖家做不来?
 
当我看到平均价格的时候我在想的是,谁是低价进入,他进入的速度快不快,有没有可能低价者的产品是和高价的产品不同的生产区域的不同品质的产品,那我找供应商是不是要忽略那些高价的但是销售数量最高的供应商,反而要考虑第二产地?
 
我在评估,分析,我在解释数据,我在把一个产品的整体的履历,前世今生纳入到一个逻辑自洽的产品故事中。
 
有些人觉得一键生成个报表就能选好产品了,就像是星河战队里面大头兵说“现代战争不是只要按按钮就行了么”
实际上按按钮不是战争的核心,而是在什么时候,按哪个按钮,想起到什么效果,这些东西的整套理论和分析才是核心。
 
大数据不会思考,他是程序是工具
我们是工具人,但是我们是会思考的,所以不要让工具代替思考,不要让数据的单一性去抹杀了世界的复杂性。
同一套数据,可以讲出两个故事。
 
这就是统计学的魅力,我的朋友~~
 
你可能会判断错,你可能讲了一个产品的故事和实际的情况完全不同。
但是有能力讲故事的人才能做出预判,而只是看数据的人,只知道现在,没有未来。 
已邀请:
数据只是工具,就好像有了gpt,运营不用动脑子编文案了?还不是得检查,润色。就好像从前是走路,之后是自行车,公交车,甚至有无人驾驶的汽车,但司机还是存在,因为工具只要他没有自我意识,拥有智慧就永远是工具,永远需要人,不要本末倒置了。当然如果工具有了自我意识,第一我们活不到那个时候,第二那是就不是岗位的问题了,而是谁主宰地球的问题了。作为开发也一样,最重要的是想法,是思路,人要操控工具,不然就会像很多傻逼老板被工具被数据所愚弄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