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职业生涯发展 所属圈子: 聊天 职业发展 Amazon

新人入行亚马逊的第二个月:迷茫、成长和一点点清醒

发帖1次 被置顶1次 被推荐1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26次 历史交流热度27.71% 历史交流深度0%
大家好,我是一名刚入行亚马逊不久的新人。平时在论坛里更多的是潜水,看着各位大佬分享经验、复盘陷阱、分析策略,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对我这样刚踏进行业的人来说确实帮了大忙。所有在开头先对各位前辈说一句谢谢。最近看到不少朋友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也想着或许可以把自己的这段路写一写。不算经验,也不敢谈见解,就当是记录一下,一个新人眼里的行业,以及我在前两个月里遇到的事情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成长。大家当故事看,也没关系。
先介绍一下自己:我2001年出生,今年24岁,本科读的是市场营销,浙江人,一直住在杭州。性格上偏外向、果断,喜欢主动去做事。遇事有目标感,行动力强,喜欢不断尝试和推动自己,同时对效率和结果比较敏感。

刚好半年前 ,我结束了一段纠缠了将近一整年的关系。她是一个比我大四岁的女人,我必须要承认我就喜欢这种温柔成熟的姐姐类型。但是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陪伴或玩伴,而不是恋爱对象。从一开始,我就清楚我们没有未来,也从未打算追求长期关系,所以我们其实从未在一起过,我也只是单纯享受她在身边的感觉。她性格独立、干练,却带着一种自然的温柔,把生活收拾得井井有条。那段时间我常常周末去她家,她总能做出好吃的菜。厨房里暖暖的、香香的,她翻动锅铲的动作很轻,很安稳。房间干净、植物安静地长着,空气里有淡淡的香薰味,让人一进门就放松下来。

对刚毕业、刚进入社会的我来说,那种生活气息本身就有吸引力。它像一个临时的避风港,让我在忙碌和焦虑之外,有一个能呼口气的地方。我必须承认,那段时间我确实依赖她,也依赖那种能让心安定下来的氛围。她做事总按自己的节奏,不会因为我来就刻意改变,却也愿意让我自然地融入。跟她在一起时,总会有一种很微妙的安心。混着她的香水味,厨房的热气和从窗外吹进来的风,让人暂时忘掉孤独。我们一起出行、逛街,甚至还去日本旅游。她会提醒我细节、默默照顾我,却又从不黏人。这种自由而稳定的陪伴,正好是我当时最缺、也最容易沉进去的东西。

然而,这段关系从来不是情感依赖,而只是习惯的存在。她的出现让我能够暂时不去面对孤独,而我也只是安于这种短暂的陪伴,没有幻想,也没有真正投入感情。关系的突然中断让孤独感骤然涌上心头,一开始的时间很难熬,这种感觉就像是失恋一样。其实我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感受,但每次都同样痛苦,我明白这算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只能用时间去熬。我尝试过和其他的女生约会,甚至在刚离开她的那一个月内,和四个不同的女生约会,出去吃饭、逛街、看电影、玩剧本杀。但每次约会结束回到家,独自面对孤独时,又会感到空虚。我意识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受够了这些无意义的社交、永远填不满的孤独感,以及依赖被剥离后留下的那片空白。单纯依靠他人的陪伴只是短暂的慰藉,而真正可持续的安全感和成长,必须依靠自己去掌控和建立。我必须去面对孤独,学会习惯孤独、适应孤独。这段经历让我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也让我明确了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独立、自我掌控和目标感。

那时候我还在一家做汽配的外贸公司,当了一年的外贸业务员,每天开发新客户、处理询盘、报价、跟进、催货,流程一套接一套,像无限循环的流水线。虽然重复,但我努力,业绩也不差。老板对我期望很高,说我是公司的未来销管,还计划2026带我去美国参展。这些话听起来确实让人有点成就感,可我心里很清楚,不管我在那家公司做得多好,那种生活的天花板摆在那里。这份工作给不了我想要的未来。那段时间,我一度想着以后自己单干,也就是SOHO。用传统外贸的方法去找属于自己的的客户,自由一点、掌控感更强一点。

因为“她”的事情,我整个人一度被拖入消沉,大概两个星期,生活像是按下暂停键。直到慢慢从那段关系的惯性里抽离出来,我才开始把自己往回拉。而生活真正开始回到正轨,是从我重新回到健身房那一刻算起的。让身体先醒过来,因为在学校时期就有基础,我开始练得强度很大,每周至少四次,把背、胸、腿、肩,按部就班地练,越练越感觉身体有力量,随着内啡肽的分泌,我的精神面貌也开始重新有了轨迹。

同时,我也在“炼心”。开始逼自己面对孤独,克制那种渴望亲密、渴望依赖别人、渴望被填补的冲动。以前的我,总觉得找个人聊聊、出去走走、吃顿饭,就能缓解孤独,但那只是暂时的。后来我直接拒绝无效社交,就把时间拉回自己身上。我开始跟老朋友重新沟通,因为他家有工厂,我想或许可以从他那拿一份目录,继续做外贸,说不定能单独开发几个属于自己的客户。结果没想到一聊,反而聊出了新的方向:他告诉我,他现在在做B2C,做亚马逊。

那时候我正处在迷茫和自我重建的阶段,也正需要一个能把我往前推的突破口,于是我顺着他开始了解跨境电商,看运营内容、问产品逻辑、研究市场。我越看越发现B2C的世界比B2B更符合我真正想做的事。B2C的核心是“直接面对市场”,靠的是供应链、产品力和数据能力吃饭。竞争确实激烈,但规则更透明,你做得好不好,市场会直接给结果,不需要依赖客户资源,也不需要看谁的脸色。更重要的是,它更符合我未来想单干的方向。我一直想要那种可复制、可积累、能靠个人能力放大的东西(现在看来没有那么简单,我也知道不会那么简单),而不是靠关系、靠人脉生存。那段时间里,我越研究越清晰:陪伴给不了安全感,关系撑不起未来,外在的依赖永远是临时的。真正能把我带到更远的地方的,只有我自己。

所以,我决定转行,决定进入亚马逊。

在下定决心进入亚马逊之后,我开始做准备。那段时间的生活只有三个关键词:学习、攒经验、谋退路。白天继续在外贸公司处理每天重复的邮件、催货和跟进,晚上下班后就开始看课程、看案例、看论坛的内容,去理解亚马逊的底层逻辑——类目、运营策略、竞品分析、数据拆解、供应链链路。

那时候我几乎是把自己从“被陪伴的人”切换成了“自我驱动的人”。越学越确定:我不想再继续按部就班做一年又一年的B2B,我必须跳出去。于是我开始准备辞职。老板其实一直对我寄予厚望,也跟我说过不少次想要培养我、想带我看展、想让我成为公司的未来。然而我自己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路径。我不想被“稳定”困住,也不想把最宝贵的几年熬在原地。所以我辞职了。辞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疯狂投亚马逊运营岗位,不过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

没有经验、没有项目经历、甚至连一个拿得出手的成果都没有,面试几乎都是石沉大海。很多公司直接看完简历就不再联系,有些就告诉我哪怕是助理岗也需要至少半年的实操经验,也有公司给的工资低到离谱,甚至不如我以前做外贸的底薪。那段时间压力真的很大。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投简历,下午刷行业帖子、学习,晚上继续复盘,陷入一种“必须成功,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我”的焦虑感里。

但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也不想给自己留退路。更可笑的是,有一家铺货公司愿意招我作为助理。单休、加班、低工资、老板疯狂画饼,这些我全都接受了。因为在我当时的想法里,只要能先进去,把后台操作跑一遍,有了项目经历,我就能包装简历,再跳到更好的公司。这家公司只是一个跳板而已。那次面试我几乎是当场通过,不是因为我多优秀,而是老板觉得公司女生太多,想找个男的来平衡一下,顺便干些杂事。他当天下午就给我发了入职通知。当时是周一,我们说好周三入职。结果周二晚上十点,人事突然给我发消息:让我明天不用去了,因为他们已经招到了有经验的男运营。我当时真的没有什么情绪。唯一的气愤也持续不到几秒。失望?没有。愤怒?算不上。就是默默关掉聊天框,第二秒继续投工作。

其实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就在那个星期的周四的晚上,有个老板主动联系我,没聊几句,就让我第二天去面试。面试过程很简单,是一个有自家工厂的女老板,公司人很少,亚马逊运营的工作目前都是老板一个人亲自在做。老实说,当时我能感觉到她其实并没有特别想要我。很正常,我那个时候零经验。但面试结束回到家后,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等消息,而是主动继续在手机上和她聊店铺。我太清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是最适合我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对我来说最好的跳板。于是我顺着她提到的类目去分析问题、找可能优化的点、说我自己的理解,我知道好的机会需要自己把握住的,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我能感觉到,她被我的主动性、认真的劲给打动了。当天晚上,她就给我发消息让我周一去上班,更意外的是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来说,她给的底薪已经算很不错的了,而且公司离我家也只有15分钟的路程,公司人又少,各个流程我都能接触,这对我来说就是现阶段最好的机会。九月底我正式入职,也终于接触到了心心念念的亚马逊后台。我先把公司的类目和产品了解了个大概,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老板并没有让我碰广告,她觉得我还是太嫩,所以让我先从优化listing开始。我也不急,这本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于是我开始分析类目,研究竞品的listing、看评论、理解用户需求,学习写标题、五点,写A+的文案和作图方案。空闲的时候,我会自己去看类目数据和广告数据,尝试像知无不言里的大佬一样分析自己店铺的问题,不管怎么样,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成长。同时我也一直在B站、知无不言学习,再去请教朋友,扎扎实实打基础。这两个月里,我基本都在做listing优化,最近老板要换ERP,请了领星的人每周过来培训一次,我也跟着一步步学会了怎么用ERP、怎么看数据、怎么通过数据判断问题。说真的,我的亚马逊的工作其实没有太多可以吹的花活,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学、反复拆解、不断练习,尽量把手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

但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慢慢发现一些问题。我的老板,说到底也是自学运营,她懂的东西其实不比我多多少,她在做的内容,只要我花一点时间研究,也能看懂,甚至能找到更清晰、更系统的做法。这不是坏事,但意味着我不能指望有人带我,我得靠自己把路走开。

可现实是,只靠每天上班那点时间根本不够。我越学越发现,自己欠缺的不是某个技巧,而是底层的理解,商业逻辑、供需关系、成本结构、竞争思维、市场变化...这些东西跟经济学深度相关,而我过去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所以一个月前,我做了个相对激进的决定:压缩睡眠时间,每天六点半起床阅读学习。我每天早上固定用一个半小时,从最基础的书看起,《小岛经济学》《穷爸爸富爸爸》《穷查理宝典》这些启蒙类的书,我知道不算什么高深理论,但它们能给我一些基本视角,我会先吸收观点,再自己思考、拆解,最后整理出能真正为我所用的东西。工作日下午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再继续从网上学习各种运营技巧,从广告逻辑到选品分析,一点一点去补。因为比起停滞不前,我更害怕的是浪费时间。我想让自己真正具备“能独挡一面”的能力,而不是混一天算一天。

所以慢慢地,我不像以前那样了。心态开始明显成熟,整个人也在迅速成长。我能感受到自己变得更能和孤独相处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填补情绪的空白。我不怕吃苦,也不怕累,因为我知道这些东西都在把我往我想要的方向推。

我的作息也被我重新“校准”了。

每天六点半起床,先做一份简单干净的早餐,让身体启动,再花一个半小时阅读经济学的书籍,我希望每天都能吸收一点新的东西。九点上班,五点半下班后就回家稍微补点蛋白质和碳水,就去健身房,然后开始锻练。八点左右回到家,简单放松一会儿就去洗澡,十点半前基本都会上床睡觉。我的饮食也开始彻底调整。为了保持身材,我尽量不碰高油高盐的东西,更多吃干净的食物,让身体能跟得上我现在的节奏。

我能明显感觉到我的生活正在做一次全方位的升级。不是为了谁,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单纯地想把自己打磨成一个真正走得远、走得稳的人。

得益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持续的思考,以及和老朋友的沟通,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认知也在不断上升。以前我把很多事情看得太狭窄,总觉得靠自己硬闯就行。但与此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现实——亚马逊得自学在现在这个阶段开始有些停滞了。没有人带,方向难免会出现混乱,学得越多,越发现自己体系还不够完整。也正是这种能力增长遇到瓶颈的感觉,让我突然生出一种久违的冲动,我想要社交。不是为了排解孤独,而是来自认知升级后的“社交需求觉醒”。我开始意识到单打独斗的上限太低了。资源很重要,经验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视野。一个人闭门造车再努力,也不如和强者同频一次带来的提升。他们的思考方式、做事习惯、判断逻辑,都能直接拉高你的天花板。

所以我开始渴望连接,我希望在未来能够遇到良师,遇到同样想往上走的朋友,我希望自己能进入更高维的人群,吸收更大的能量,形成属于自己的成长系统。不是急于求成,而是认清了最现实的一件事就是想要走得更远,就必须和走得远的人同行。

这也是我写这一篇帖子的目的。我知道在座的大多都是前辈,比我经历更多、见过更多、踩过更多坑,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成熟的判断力。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被更强的认知刺激、被更深的经验点醒、被更多维的思考方式拉高上限。我不是来索取的,我只是想把这几个月的成长、思考、转变,完整地摊开在这里,让真正有经验的人能看清我现在所处的阶段,也能看见我未来的潜力。若你们愿意指点我哪怕一句,无论是一条思路、一句提醒,还是一个方向,对现在的我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任何领域的启发我都欢迎,无论是亚马逊运营的经验、经济学的底层逻辑,还是职业路径、认知方式、思维框架等等,哪怕是生活上的建议,我都愿意认真吸收。最近我在自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具体的瓶颈,比如:
1.我现在能熟练完成listing优化等基础执行工作。但作为新人,我渴望建立商业判断力。请问,从“会操作”到“会判断”,我应该优先关注哪几个数据指标?除了日常工作,我可以通过什么来训练这种能力?
2.经济学到底有没有更系统的入门书单?我应该按什么顺序去补,才能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商业底层逻辑?
3.我的英语沟通流畅,想利用闲暇掌握第二外语。个人比较倾向日语,您认为日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中,哪个的长期投入回报率更高?
4.金融学、心理学、管理学这些学科,我之后也会继续跟进。这些领域对思维方式、判断逻辑、认知框架都有提升作用,所以我也希望能提前建立基础。各位前辈是否有适合的书单?也欢迎推荐给我。

所以,无论未来的路怎么走,我都不会停下学习,反思、前进的脚步,我的人生底色,就是坚持二字。我想把自己打磨成一个真正值得托付重任的人,而不是被时代推着往前走的那种人。

如果这篇文字能让你们看见我现在的姿态——一个愿意学习、愿意突破、愿意承担的人,那已经足够。也真心期待能在这里遇到能给我一点方向、一些提醒的人。

路很长,我不知道要走多久,但我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我会一直走下去。


PS:如果有前辈愿意交流,欢迎私信我您的联系方式,我会主动加您。能认识真正懂行、愿意分享的人,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我在杭州,12月初也会去参加亚马逊峰会,如果有朋友也去的话,能线下聊几句更好。
已邀请:
同样01年的,在上市公司独立运作出了2个best seller,提成也是同部门内最高的了,或许我应该用更加谦逊说辞来表达,但是那就不是我,也可能做不出爆款了,因为我的自驱力源自自信,和那种不断的成功和远超同龄人的优越感。我没有你那么多的困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感情、健身和盲目的自我摸索中。看到很多评论区的夸你自律,但在我看来自律未必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人生,看似是自律其实很大可能是被束缚的他律,遏制住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活力,你的作息在我看来是个健康的老年人,你也没有诺大的家产要去继承,这个阶段就是拿时间换钱的,做爆款领先于其他人,是少不了熬夜通宵的觉悟,因为这本就是这个年龄段日常(能五六十岁还精力充沛的是天赋),拼命地工作拼命地玩,从不刻意自律,有钱就花光,想吃啥想买啥就干就完了,相信自己未来一定能赚到更多的钱,走向极端,更容易出成绩,要的就是种纯粹的孤注一掷的梭哈的感觉。为什么敢梭哈,就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想清楚了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清楚未来职业规划的最优解,去的每一个地方,达成的结果都是在计划之内的,即使是躺平,也明白这时的躺平是有意义的。你应当在中大型的公司,先去打工个至少一两年,去系统性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你其实已经意识到最快成长的路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想寻求良师(贵人),你就应当去寻找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你得先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其次是表现出与他们同等的思维水平(你可以通过看书以及其他领域的理解融汇贯通),因为他们身边不缺上进积极的年轻人,他们既要新鲜的手感,也要耳目一新的见解去迎来他们事业的第二曲线。这是有个过程的,首先要先做事,做出超出预期的事,然后是立名,做出成绩,超出绩效50%不够,要超出500%,在这个环境中要让拥有更多资源权力更大的人知晓你,最后是广交人脉资源。最后说一句,既然你有转行的勇气,那么走出当下的困惑,于优秀的人一起共事吧,祝你每天都比昨天更加优秀。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