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时过境迁,如今亚马逊的评分系统变化多端,...
时过境迁,如今亚马逊的评分系统变化多端,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与之同时存在的邀评手段又该如何?
话不多说,进入主题
在今年评价问题又浮出水面,前年和去年,不知是因为其他电商平台的崛起导致亚马逊放宽规则,导致评分一度成为黑科技的天下:空包、直评、免评单、刷单、明信片、国际评论、镜像(这个目前基本可以宣告没有了,极少卖家再用,而且手段很隐蔽)等为产品获取前期评价和后期评价维护。另外还有定制vine和平台vine,对于这两种不做争议评价,各有各的好,重点看你如何选取,走定制看FWS精准度、走平台看货品质量(AB货也算,B货不是路边一条后期回评基本问题不大,割韭菜的话当我没说)
现如今,很多类目都已经进行过违规评价清算,不止一轮,当然也有幸运之子存在。我们通过各种插件不妨可以看得出来,只要有短时间内激增评价数量、中后期好评持续不断差评极少的基本可以判定使用了不是白的手段。我们做跨境的肯定知道老美以及外国人,是对产品留下反馈这一块,留下好评的周期(从下单到上评价反馈)会是一个长阶段,但留下差评是一个很快的反应,差评这一块对于国内外留下反馈的时间基本一致,谁也不想买到不如意的产品会放过卖家的。
差评解决方式,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方式颇多,找FWS删除、根据评价内容站外查找、通过站内友好回复(只适合部分类目)等吧,近期卖家朋友们对于差评的解决方案倒并不是这么头痛,真正难受的点应该在于获取了基础评价之后,中后期的评价维护以及如何合规的获取好评。
如今平台没有规律的大规模类目扫号,不止是卖家链接还有买家异常账号都会一并被查,并且如今再以空包刷销量来获取大量平台推荐流量和自然流量、暴力刷单冲击核心关键词首页首位,存活率不超过三个月,极少有能够存活半年之久。
白帽黑帽,这看似两种极具反差的两种推广方式,其实中间依旧藕断丝连。
黑帽可以是纯黑的,但白帽没有纯白的。所谓白帽,即使纯正正统按照平台规则进行推广的产品。那么这其中就会有很多隐晦问题存在:前期评价、差评解决、好评邀请、合并评价、种子链接、僵尸链接等,敢问再做的卖家朋友们,有多少纯白的卖家?当然了,肯定是有的,但纯白的推法要求很苛刻,类目、产品、推广方式都有严格要求。黑帽就不多赘述了,大家都知道
白帽和黑帽之间应该还需要有一种形式存在。灰色,白帽推广方式+适当擦边维护评分。或许这将是适合75%以上的卖家。
如果你对行业中存在的情况看法是:非正及恶,会活的很纠结。
最近查看了很多关于评价的帖子,结合各位前辈的知识和理论,进而提出这一理论。
评论一直是一个很多争议的东西,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解决办法。
欢迎各位跨境同门师兄弟以及元婴老祖们出手相助,不瑟吝教
1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