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Amazon Amazon账号安全 Amazon各类申诉

亚马逊上架政策违规?一文让你全懂!

发帖16次 被置顶0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9次 历史交流热度100% 历史交流深度0%
在亚马逊这个电商巨头平台上卖货,上架政策违规可是个大雷区,一不留神,卖家们的账户就可能收到警告、链接下架,甚至面临封号,多年心血付诸东流。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亚马逊上架政策违规这事儿,让大家心里有底,提前避雷。

一、违规定义与触发原因,这些坑千万别踩!
(一)核心违规类型
1. 商品详情页信息不准确(PDP 违规):这是最常见的违规之一。比如说标题、五点描述、图片里藏着违禁词,像什么色情内容、联系方式、站外链接,还有那些时效性促销信息,都是严禁出现的。关键词堆砌也是不行的,有些卖家想让商品搜索排名高些,就在标题或关键词里疯狂堆砌词汇,结果适得其反。类目放错也很要命,明明是个电子产品,却放到了家居类目,这不仅误导消费者,还违反平台规则。出现这些问题,要么是卖家想走捷径,刻意添加违规词汇提升销量,要么就是员工操作不细心,上架前没好好检查详情页是否合规。
2. 受限商品违规(受限产品政策):销售平台禁售品,那肯定是红线,像枪支、管制刀具这种危险物品,还有医疗产品,没有相关资质就售卖,肯定会被平台严惩。另外,商品成分或功能描述涉及 “治疗”“保健” 等未经认证的宣称,也是违规的。很多卖膏药、保健品的卖家容易在这上面栽跟头,要么是根本没仔细核查亚马逊的《受限商品清单》,要么就是抱着侥幸心理,故意销售擦边产品。
3. 重复违规(账户级 / ASIN 级):同一 ASIN 要是多次因为同类问题,比如侵权、真实性等被警告,或者账户在短期内收到多次 72 小时封号警告,这就是重复违规了。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第一次违规的时候,卖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结果在 180 天内又触发了相同政策,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其他高风险操作
1. 频繁修改链接信息:有些卖家觉得多开 Case 合并 / 翻新链接,频繁修改标题或类目,就能让商品获得更多流量。但这种操作很容易被平台判定为异常行为,触发违规机制。
2. 使用黑科技手段:礼品卡索评、站外诱导留评,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买家评论政策。亚马逊非常重视评论的真实性,一旦发现卖家操纵评论,后果不堪设想。
 
二、违规后果很严重,典型案例给你看
(一)轻度违规
当出现轻度违规时,账户状况页会出现 “高” 风险标记,Listing 也会被下架。不过这时候还有补救机会,卖家需要赶紧提交整改计划,说明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
(二)严重违规
72 小时内未解决可能封号:要是涉及操纵评论、销售禁售品这类严重违规行为,如果在 72 小时内没有妥善解决,账户大概率会被封号,卖家就无法再在平台上销售商品了。
资金冻结:违反受限商品政策的某些条款,比如售卖未经授权的商品,可能会导致资金被冻结,卖家的货款无法正常提现,资金周转陷入困境。
重复违规直接关店:首次警告后卖家要是不当回事,没有及时处理,二次违规很可能就会直接被关店,之前积累的客户、品牌知名度等全都打水漂。
三、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教你见招拆招
(一)申诉关键步骤
初次违规:一旦发现违规,要立刻行动,马上删除违规内容,比如修改 Listing 里的敏感词。然后提交整改说明,只要态度诚恳、措施得力,通常很快就能恢复正常销售。
多次违规:这时候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需要提交详细的行动计划书(POA)。POA 包含三个关键部分:
根本原因:比如员工培训不足,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或者是公司内部管理流程存在漏洞等。
已采取的措施:要详细说明已经对所有链接详情页进行了修订,移除了违禁词,并且下架了问题商品等实际行动。
预防机制:建立上架前审核流程,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商品信息是否合规;定期组织团队培训,学习《亚马逊卖家行为准则》,确保所有员工都清楚平台规则。
必备材料:申诉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必备材料,像品牌授权书、供应商发票、采购合同、产品安全认证(如 FDA 认证,如果涉及相关产品)等,这些材料能证明商品的合法性和正规来源。
(二)长期预防策略
上架前:仔细核对商品认证与描述是否一致,描述商品时避免使用绝对化词汇,像 “最佳”“治愈” 这类词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也不符合平台规定。
运营中:养成每周分析退货报告与绩效数据的习惯,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商品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定期抽检实物与标签的匹配度,确保线上线下信息一致。
员工管理:在公司内部设立合规奖惩制度,对严格遵守平台规则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的员工进行惩罚。并且严禁员工使用第三方刷单服务商,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
(三)误判申诉技巧
有时候卖家可能会遇到系统误判的情况,比如图片被他人恶意篡改添加了敏感词。这种情况下,卖家要赶紧提供商品原始图、六面图及成分证明等材料,证明商品本身没有问题。同时,及时联系卖家支持,诚恳说明自己并非主观违规,强调已经彻底核查了所有链接,请求平台重新审核。
总结来说,亚马逊政策违规的核心就在于要保证信息真实性与商品合规性。卖家们不能只想着靠 “短期流量技巧” 来提升销量,而是要建立常态化审核机制,从商品上架前的准备,到运营过程中的监控,再到员工管理,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要是遇到复杂违规,比如重复违规或资金冻结这种情况,建议先把完整证据链整理好,再去申诉,要是盲目提交申诉,很容易被平台拒绝,到时候就更麻烦了。希望大家都能在亚马逊平台上合规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