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VAT&海外税务 所属圈子: 跨境税务管理

税务新政,为何卖家们纷纷选择更换香港主体?

发帖9次 被置顶0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43次 历史交流热度18.52% 历史交流深度0%
随着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税收新政的逐步落地,许多使用香港公司的卖家正面临新的合规挑战与优化机遇。

本文基于最新政策文件(如15号文、17号文)及相关税务安排,为大家梳理关键内容,帮助理性应对大家所需要了解的问题。随着对于跨境电商征收税金,这无疑是加大了大家的成本负担,但是较目前了解到的政策来看,香港主体公司对于这类的税收是免除的,可以缓解大多数人的担忧。

但是也有很多卖家朋友说现在不是政策还没下来,等到实际下来再去管这个事情,我个人建议还是提前做好准备,因为去年的欧洲税务审核政策也是突然收紧的状态,很多人都猝不及防,所以,万事考虑在前则无忧,事后诸葛不可行!

下面开始正文介绍,

一、关于政策背景与核心问题
2025年起,平台需向税局报送店铺实际控制人信息,境内税务监管加强。许多卖家通过注册香港公司进行税务优化,但其合规性备受关注,尤其是“中国人开的香港公司是否要被征跨境电商税?”成为焦点。

 二、香港公司的税务优势
 低企业所得税:利得税率为16.5%,首200万港元利润仅按8.25%征收。
 无增值税/销售税:香港不征收增值税,降低电商运营成本。
 境外利润免税:符合“地域来源原则”的境外收入可申请免税。
 税收协定网络:香港与多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有助于降低全球税负。

三、税务风险与认定标准
1. 税务居民身份认定
香港公司通常被视为香港税务居民,但若实际管理和控制在内地,可能被认定为中国税务居民,需按内地税法纳税。

2. 常设机构(PE)风险
若在香港公司在内地设有办事处、分支机构或有长期业务活动,可能构成“常设机构”,其在内地利润需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3. 壳公司穿透风险
如香港公司无实际办公、员工及业务活动,可能被认定为“壳公司”,利润将被穿透至中国母公司补税(25%企业所得税)。

4. 转让定价与数据透明风险
关联交易需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否则面临调整风险。平台数据报送新规也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境内控制关系更易暴露。

四、合规架构建议
1. 三隔离架构:身份隔离(引入香港董事)、数据隔离(使用境外IP)、资金隔离(平台→香港公司→境内WFOE)。
2. 构建商业实质:在香港设办公场所、雇本地员工、保留完整财务记录。
3. 合规资金回流:通过服务费、分红等方式回流资金,提前完成税务申报。
4. 区分企业规模优化:
    中小企业:可适用1039市场采购模式(核定税负<3%);
    中大型企业:可通过香港公司采购再销售至境内,或搭建多层架构(如BVI香港SPVWFOE)。

五、未来政策趋势与建议
 全球最低税:香港将实施OECD全球最低税(不低于15%),需提前评估架构影响。
 数据报送加强:平台数据透明化要求提升,需完善跨境数据管理。
 实质重于形式:避免纯避税架构,强调商业实质与业务真实性和匹配。

六、总结与建议
香港公司仍具备税务优化空间,但必须在合规前提下运营。建议卖家:
 短期:评估现有架构,增强香港公司商业实质;
 中期:完善转让定价文档,优化资金路径;
 长期:将税务策略与业务发展结合,建立持续合规机制。
已邀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有了解过这个,但是我司目前考虑的是

1、如何注册香港公司?我自己可以注册嘛?我不是香港人的话?
2、换主体是否有风险,对待后续的运营是否有影响?
3、这种操作是否可行?换不成功怎么办?
4、操作合法性?税金后续是否会被追缴?比如你更换了,但是还是要缴纳之前的公司主体税金?

目前公司亚马逊店铺较多,也是属于类目头部,公司也是比较关注这点的,希望有人能回答一下!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
广告 ×
10s